• 康复医学概况

    Krol JH,卓大宏

    <正> 一、关于社区康复(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现代康复医学是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的。起初,康复医学主要对象是战斗中的伤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对象有了改变,很快从肢体残疾或感觉器官残疾,转向其他残疾者的身上。目前普遍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项目是:1.心血管和脑血管疾患;2.慢性肺部疾患;3.慢性疼痛;4.老年病问题:随着人口相应的变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增加,老年病康复成了重要问题;5.神经科和骨科:这些病人是康复的重要

    1985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功能性电刺激在康复中的应用

    南登昆

    <正>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Stimulation 简称FES)在瘫痪的康复中愈来愈得到广泛的注意,在临床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功能性电刺激一词的含义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影响它在康复中的应用。这一方法在1961年首先被Liborson等称之为功能性电疗法(Functional Electrother-apy),是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腓神经,以改善偏瘫足下垂病人的步态。其后于1962年Moe等在介绍偏瘫康复时使用了功能性电刺激(FES)一词,其逐渐得到推广研究,使用低频

    1985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6 ]
  • 听力—言语的康复

    俞诺,薛兴尧

    <正> 前言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Holborow(1983)估计,全世界有450万聋人,一亿八千万重听者。在我国,聋哑人约300万,有明显听觉言语障碍者约1,000万人,加上老年聋、噪声聋等共3,000万人左右。虽然,有些致聋疾病可以通过内科或外科治疗,或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预防,但是,聋症毕竟是不可逆的病变。此类病人总数的90%能够也应该用康复手段给予指导和帮助。

    1985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临床肌电图检查的解剖学要点(一)

    梁惠英 ,赵庆荣

    <正> 肌电图检查是探测和记录神经或肌肉生物电活动的技术方法,它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定性、定量、定位以及预后的价值。临床上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是现代临床上不应忽视的诊断技术之一。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除与仪器性能及辅助条件的好坏有关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操作技术的正确与否。在检查操作中,熟悉受检神经或肌肉的解剖学特点

    1985年01期 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 人的衰老过程及有关康复治疗

    Payton OD ,崔金先

    <正> 本文的目的是对由于衰老而引起的主要生理变化进行文献综述,并讨论这些变化的功能与治疗意义。骨骼肌的变化肉眼所见的肌萎缩是衰老引起的主要变化(非病理改变),老年人肌萎缩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和体积的减少。Tomonoga已为大腿肌萎缩和小腿神经病学改变的好发年龄提供了资料;而肌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神经肌肉系统运用的减少,当观察老年人肌肉训练的作用

    1985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电刺激治疗骨不连的临床观察及机制

    孙燕群

    <正> 电刺激治疗骨不连,大致可分为三种方式:1.持续直流电(CDC),2.脉冲电磁场(PEF),3.脉冲直流电(PDC)。其中,CDC应用最广。电器装置包括:电源、电极,均效应晶体管和电阻器。其电器装置的位置,又可分为全埋入法;半埋入法和非埋入法。全埋入法需要手术将电器装置放于肢体内,但病人在接受治疗时可以随便活动。半埋入法只需将电极经皮插入,不需

    1985年01期 35-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9 ]
  • 疼痛的生理学——电刺激对于疼痛的生理作用

    加纳竜彦 ,李镇

    <正> 在电还未问世的时候就已有人成功地利用自然界的电来镇痛并取得了经验。电出现以来,通电技术进行了许多改进,今天对于慢性疼痛的患者能够为其制做可以长期植入体内的通电装置。电工学的发展对于电镇痛法是重要的,但由于闸门控制学说的问世(1965)(其理论已成为电镇痛法的生理基础)、脑内鸦片受体(1971、1973)和体内产生的吗啡样镇痛物质—内啡肽的发现(1975、1976)以及

    1985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改善肘关节活动度的新型肘屈伸器

    畑野荣治 ,高楚荣

    <正> 前臂骨及肱骨骨折后遗留的肘关节挛缩,在治疗方面往往进展很慢。现介绍一种用把手转动操作的肘关节被动运动的肘屈伸器。使用方法及构造: 首先将前臂及上臂分别固定在固定板A和B上。转动把手使齿轮a在齿轮d上转动,随之,固定在齿轮a上的固定板A以e为中心转动。当固定板A推上前臂时,肘关

    1985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1 ]
  • 交变磁场影响下椎基系统供血不良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

    孙星炯

    <正> 作者研究了122例椎基系统脑供血不良患者的脑血流循环特点。其中,脑动脉硬化13例;颈椎病62例;二者并存47例。以Полюс—1型交变磁场仪进行治疗。106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多普勒图检查,18例有椎动脉狭窄,前、后联合动脉断流,一侧椎动脉的血流量超过另一侧或一侧椎动脉血流不足,椎基系统有静脉淤滞现象。交变磁场治疗后椎动脉内血流速

    1985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交变磁场对冠心病病人血中氢化可的松和醛固酮浓度的影响

    秦惠基

    <正> 近年来,使用交变磁场治疗冠心病,证明对病情有良好的影响。但是,交变磁场的治疗机制,特别是对磁作用敏感的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目前还研究得不够。实验证明:交变磁场对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有激活作用。为此,作者研究了交变磁场对冠心病病人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的影响。

    1985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9 ]
  • 稀土钴永磁体加电刺激在拔牙及牙病治疗中的应用

    常汉英

    <正> 作者在前言中指出:磁可以镇痛,但其效果比常规镇痛为小,它不能代替常规镇痛。然而磁镇痛却具有几个特点:1.因其付作用较少可适用于心,肾、肝、甲状腺等疾病以及高血压;2.可用于对常规的镇痛剂相当恐惧的病人;3.可用于常规镇痛剂无效者;4.可用于治疗有出血、肿

    1985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厘米波在某些皮肤病中的应用

    林秀娥

    <正> 作者共观察了50例病人,年龄17~66岁,病程1~18年。其中湿疹15例,红色扁平疣10例,神经性皮炎11例,银屑病8例,变应性皮炎6例。大多数病人伴有痒感,经过缓慢、易复发、弥漫性出疹,作者采用了肾上腺区厘米波治疗。病人检测了血、尿常规,血糖定量,并测定了GPT、GOT、凝血酶原、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分类、免疫球蛋自(Ig)A、M、G,白细胞吞噬活性、

    1985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5 ]
  • 高压脉冲直流电刺激后的皮肤PH变化

    崔金先

    <正> 应用连续或脉冲直流电因极性作用引起的皮肤刺激是电(?)(?)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两电极下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刺激征,反应程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总电流量。在低压治疗中,特别是电离子导入或长时间的电刺激均可发生皮肤刺激征或烧伤。作者为确定HVPGS治疗时,主极和辅极下是否有可能引起皮肤刺激的重要化学反应进行了本研究。

    1985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 ]
  • 超声波治疗最佳方式的探索

    王淑英

    <正> 本文的目的是在机体生物节律的规则内探索超声作用的方法。在研究超声作用的新的生物调控方法的第一阶段,作者采用了调制脉动波的超声作用。作者认为,超声波在心脏收缩期作用是适宜的。此时,超声波可加强膜的物质转换,使后备毛细血管扩张,促进细胞内酶反应过程,加强生化过程;在舒张期生物系统应当弛张,所以不需要超声作用。为此,

    1985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超声波治愈一例肩峰下滑囊炎

    戴缨

    <正> 钙化性肩峰下滑囊炎是理疗科常常遇到的问题,本病可能是肩袖肌键炎所致,而肩袖肌腱炎与直接覆盖肩峰下滑囊之继发受累有关。医学教科书上所提出的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冷疗、灌注及针刺抽液。本文报道了一例钙化性肩峰下滑囊炎的超声波治疗。

    1985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2 ]
  • 斑秃的间动电疗

    林秀娥

    <正> 有人认为在斑秃发病机制中,尤其是支配头部毛发区的颈上交感神经节的慢性刺激。间动电流能改善血液供给和组织营养,具有止痛和降低植物神经兴奋性作用,这就是斑秃时应用间动电流的理论基础。作者应用《CHNM—Ⅰ型》机器,密波作用于左、右侧颈交感神经节,每侧3分钟。电流强度不超过3mA,以病人有明显的非痛性颤动感为度,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外,皮下注射组织浆

    1985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新斯的明正弦调制电流导入的理化基础

    胡庆祥

    <正> 新斯的明有降低胆碱脂酶活性和防止乙酰胆碱破坏的作用。其化学结构是二甲基氨基甲酸酯、3羟基酚——三甲胺甲基硫酸盐。新斯的明的抗胆碱脂酶作用是因为在其分子结构中有氨基甲酸与酚性羟基的复杂的酯键,还有与酚性基因相结合的氨基氮。

    1985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固定躯干及骨盆测量髋关节内旋

    戈介寿

    <正> 理疗师常规测量髋关节主动内旋的运动范围是让病人坐在检查床边进行。做这种检查时,如果病人躯干未固定,则可能向测量的对侧屈曲。这种不必要的动作可能导致骨盆晃动和被测量的髋关节离

    1985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6 ]
  • 前臂内侧皮神经传导的研究

    史永明

    <正> 作者从尸体解剖所获得的精确的局部解剖学知识提出了一个简单、易于重复的前臂内侧皮神经逆行传导检查技术。前臂内侧皮神经是臂丛内侧束分出的纯感觉支,其纤维来自C_8和T_1神经根。在腋窝附近分出细支穿出筋膜分布于肱二头肌前内侧至肘部的皮肤。主于沿臂内侧下行,约在上臂中段穿出深部筋膜分成前支和后支。前支较粗,继续下行分布于前臂内侧至腕部的皮肤;后支在肱骨内髁前方斜行向下到前臂后面分布于尺侧缘至腕部的皮肤。

    1985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锻炼性蜡疗

    戈介寿

    <正> 作者为手外伤病人设计了一种锻炼方法,这种方法不用传统的浸蜡方法,而是将熔化的石蜡盛入平盘或碗内,然后令病人将石蜡做成一个实心物体。要求病人尽可能地将盘子弄清洁,但当周边的石蜡已经变硬就相当困难。石蜡用通常的方法消毒。由于有开放性伤口而禁与石蜡直接接触时,可以戴手套并在腕部扎紧。

    1985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西欧各国理疗医士、作业疗法士的状况

    陈少珍

    <正> 西欧各国大多按照国际物理疗法联盟、国际作业疗法联盟制定的标准,施行三年制的理疗医士、作业疗法医士教育,这两种教育极少在大学施行。荷兰虽然采用四年制,但并不是大学本科。荷兰为了培养心血管专科理疗医士,还实行每周两小时为期一年的增补专业教育。意大利不是国际物理疗法联盟的成员国,它的理疗医士教育采用三年制,而作业疗法医士的教育尚未正规化。捷克的理疗医士教育、作业疗法医士教育都是两年制,其水平不高。

    1985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脊柱损伤

    徐新六

    <正> 脊柱损伤占全身所有意外损伤总数的0.5~4%。从3757例运动损伤分析,8.4%病例发生在脊柱,其中肌肉或肌腱损伤为30.5%、扭伤为10.2%、脱位和骨折为6.3%、挫伤为6%。脊柱与脊髓关系密切,所有住院治疗的脊柱损伤中约8%有神经症状(从神经根受激至截瘫)。颈脊髓受伤大多发生在头朝下跳水或浅水跳入,脊柱的颈段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其所致截瘫预后不佳,死亡率为40~50%。是运动损伤发生死亡最多见的原因。

    1985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长波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后花生四稀酸前列腺素E_2、D_2和6-oxo-F_1d以及组织胺浓度增加

    孙炳照

    <正> 一些研究结果已证实,人体皮肤照射3个最小红斑量的中波紫外线后皮肤中花生四稀酸(AA)和前列腺素D_2(PGD_2)、E_2(PGE_2)、F_2α(PGF2α)以及前列腺环素的分解产物6-氧-前列腺素F1α(6-oxo-PGF1α)都增加。增加的程度与照射后炎性反应的强度成正比,并于24小时达高峰。此后这种红斑反应经48小时即使继续存在(此时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PG)实际上已回到原来水平),但仍说明这些变化似乎与红斑炎性产物的某些作用有

    1985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