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莱菔硫烷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解燕春;曾艳平;梁静静;关景霞;卢祖能;

    目的:观察莱菔硫烷(SFN)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FN组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血处理,SFN组腹腔注射SFN,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CAO术后1、7、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14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灶周围区二维微血管密度,术后14 d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标记微血管,分析梗死灶周围区三维微血管的直径、面积及分支数目。结果:术后1 d模型组和SFN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4 d SFN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术后14 d模型组和SFN组的二维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和SFN组的三维微血管直径小于假手术组(P<0.05),面积及分支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SFN组二维微血管密度、三维微血管直径、面积和分支数目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SFN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微血管新生有关。

    2015年05期 v.10 37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7 ]
  • 神经导管联合人雪旺细胞修复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研究

    张志军;王建华;王世杰;敖强;李妍;吕原;

    目的:探讨神经导管联合人雪旺细胞修复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建立外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单纯导管修复组、联合修复组各20只,分别采取自体神经移植、单纯导管修复、雪旺细胞联合神经导管修复治疗,治疗后13周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Jitter值,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再生神经中段髓鞘化轴突。结果:治疗后第13周,自体神经移植组的SFI和Jitter值小于联合修复组,联合修复组的SFI和Jitter值小于单纯导管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自体神经移植组、单纯导管修复组、联合修复组的髓鞘厚度分别为(3.01±0.27)、(2.22±1.10)、(2.63±1.17)μm,联合修复组的髓鞘厚度小于自体神经移植组,大于单纯导管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管联合人雪旺细胞修复大鼠外周神经损伤有效。

    2015年05期 v.10 38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3 ]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

    朱慧;孟然;吴涛;商梦晴;李继来;王培福;吉训明;杜继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统计其外周血白细胞及其亚型细胞变化,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DWI测定脑梗死体积,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相比白细胞总数升高及淋巴细胞减低更为明显(P<0.05),且发病时间≥3.5 h、NIHSS评分≥3.5分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初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有助于推测脑梗死可能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2015年05期 v.10 38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 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孙玉芳;陈彬;张芹;李继梅;张拥波;

    目的:探讨影响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经头颈部CTA或MRA证实存在MCAO的患者119例进行随访,以死亡为结局指标,将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9例MCAO患者中,失访17例(14.28%),平均随访46.8个月,其中死亡20例(死亡组),存活82例(存活组)。死亡组的年龄、冠心病史比例、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尿素氮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饮酒史比例、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CAO患者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

    2015年05期 v.10 3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1 ]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张硕;冯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进展性卒中(SIP)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28例,根据是否发生SIP分为SIP组60例和非SIP组368例,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间常见危险因素及RDW、hs-CRP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SIP的影响,对RDW、hs-CRP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建立RDW和hs-CRP预测SI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RDW、hs-CRP及不稳定颈动脉斑块比例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均为SIP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提示RDW、hs-CRP及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RDW及hs-CRP预测SI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及0.723;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13.34%及4.73 mg/L,RDW对于预测SIP的诊断效能高于hs-CRP。结论:RDW水平与SIP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SIP的预测指标。

    2015年05期 v.10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0 ]
  • 脑出血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梁奇明;许峰;连立飞;王刚;张逸驰;薛铮;王芙蓉;唐洲平;朱遂强;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CH)经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自发性ICH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再出血危险因素及再出血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83例患者,再出血率9.29%,症状性再出血率1.64%,穿刺损伤(穿刺道出血及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率19.67%,30 d死亡率4.37%。穿刺损伤率与再出血率显著相关(P=0.001)。原发性高血压病史(P=0.042)、液化前调整穿刺针(P=0.030)增加再出血风险,术中是否抽吸、rt-PA剂量及用药次数与再出血均缺乏显著相关性。再出血后继续液化治疗者血肿清除率为(57.32±21.20)%,二次再出血率为23.07%。再出血患者30 d死亡率为5.88%。结论: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自发性ICH的再出血率低,安全性较高。穿刺损伤及液化前调整穿刺针再出血风险较高。再出血后应用小剂量rt-PA治疗仍可有效减少血肿量,但仍需警惕二次出血。

    2015年05期 v.10 394-39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46 ]
  • 脑微出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及功能预后的影响:一项Meta分析

    曹江慧;刘广志;周军;李洁;李小奇;龙清云;

    目的:评价脑微出血(CMBs)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Pub 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应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共计1 5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MBs(+)组的HT、症状性出血(s ICH)的发生率均高于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1)。CMBs(+)组3个月时良好的神经功能结局发生率低于CMB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2)。根据微出血数目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发现HT和s ICH发生风险随着CMBs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合并有CMBs>10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HT和s ICH发生风险高于CMBs≤10个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4)。结论:合并CMB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HT和预后不良的风险升高。

    2015年05期 v.10 399-402+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8 ]
  • 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11例临床资料分析

    李庭毅;卢祖能;

    目的:探讨抗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磁共振(MRI)图像及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痫发作、运动障碍等;头部MRI检查无特异性;2例女性患者腹部CT发现畸胎瘤;11例患者脑脊液抗NMDA抗体(+)。结论: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青年脑炎患者,要警惕抗NMDA受体脑炎的可能,需及时行脑脊液抗NMDA抗体检测。

    2015年05期 v.10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1 ]
  • 病毒性脑炎患者恢复期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

    姜大景;汪华;向明清;郭才华;姜振威;胡婷婷;

    目的:探讨影响病毒性脑炎(VE)患者发生癫痫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成人VE患者159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一般情况、发热、意识障碍程度、癫痫发作频率、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病原学和脑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探讨VE恢复期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中34例(21.4%)出现继发性癫痫,纳入病例组,其中19例(55.9%)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未发生PEE患者125例(78.6%),纳入对照组。2组急性期意识障碍、癫痫反复发作和持续状态、大脑皮质损害、局灶性脑电图异常和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急性期意识障碍、癫痫反复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大脑皮质损害、局灶性脑电图异常和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阳性可能是恢复期继发性癫痫的相关因素。

    2015年05期 v.10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7 ]
  •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征横断面调查分析

    万志荣;商梦晴;冯涛;杜继臣;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选取EOPD患者193例,详细记录性别、起病年龄、首发症状、病程、起始药物选择、诊断后与启动药物治疗的时间间隔、非运动症状筛查量表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以行动迟缓或僵直为主(56.5%),其次是震颤(36.2%),步态不稳(7.3%)。左旋多巴是起始药物最主要的选择(55.4%)。77.7%的患者在诊断后立即启动了药物治疗,13.5%的患者在临床诊断后半年以上才开始接受药物治疗。EO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以抑郁最常见(54.4%),其次是便秘及嗅觉下降,抑郁合并便秘高达31.1%。结论:EOPD患者运动症状以非震颤型起病最常见,左旋多巴是最主要的起始药物选择,非运动症状以抑郁最常见。

    2015年05期 v.10 409-410+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0 ]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李克娇;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PSD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心理疏导和抗抑郁治疗;r-TMS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巴塞尔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MMSE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及BI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r-TMS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r-TMS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治疗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2015年05期 v.10 41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98 ]
  •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焦虑状况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评分的相关性

    胡亚荣;雷超;沈莹;卢娅莉;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焦虑状况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ICU患者150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进行测评。分别根据性别、年龄、住院费用报销方式、病房类型、是否机械通气及APACHEⅡ评分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HADS评分,并分析HADS焦虑总分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性别、年龄、报销方式、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均与患者焦虑状态有关,APACHEⅡ评分与ICU患者焦虑程度成正相关。结论:ICU患者焦虑情绪与多因素有关,其焦虑情绪可以加重患者病情及影响患者预后。

    2015年05期 v.10 414-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 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研究

    万其容;胡亚荣;徐金枝;易军;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瘦素、脂联素及抵抗素等血清脂肪因子的水平。方法:首发抑郁症患者60例纳入抑郁组,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体脂参数及瘦素、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的测定。结果:2组体脂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血浆瘦素、脂联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抵抗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女性的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男性(P<0.01),不同性别患者脂联素和抵抗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瘦素和脂联素浓度异常。

    2015年05期 v.10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1 ]
  •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反应对后期疗效的预测

    舒畅;肖玲;王熇生;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反应(2周)对后期(12周)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予以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4、8、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和一般因子量表分,均较前一观察点显著减少(均P<0.01);PANSS总分减分率均较前一观察点增加(均P<0.05)。12周PANSS总分和减分率4周内变化较8周至12周明显。35例(66.04%)患者第2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20%为早期反应者,其中第12周末有32例显效(91.43%);18例患者(33.96%)第2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20%为无早期反应者,其中第12周末有9例显效(50%)。治疗后2周末与治疗后4、8、12周末减分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89、0.784、0.698(均P<0.01)。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抗精神病疗效2周内起效,能持续改善患者症状,早期的药物反应对后期疗效可能有一定预测作用。

    2015年05期 v.10 418-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0 ]
  • 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治疗急性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钟刚;曾明;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与传统鼻腔填塞治疗急性鼻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急性鼻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鼻内镜下射频烧灼止血联合康复和传统鼻腔填塞,比较2组疗效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2组鼻腔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29例(69.05%),有效10例(23.81%),无效3例(7.14%);联合组治愈37例(88.10%),有效5例(11.90%),无效0例。对照组平均VAS评分为(3.62±0.49)分,联合组平均VAS(2.33±0.74)分。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鼻腔通气时间为(6.39±3.74)d,联合组鼻腔通气时间为(3.16±2.47)d,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止血联合康复治疗急性鼻出血安全有效。

    2015年05期 v.10 42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9 ]
  •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治疗手多汗症的临床观察

    杨红军;邓兵梅;程飚;彭凯润;武肖娜;项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治疗手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手多汗症患者26例,参照多汗症量表评估其出汗严重程度。在CT引导下行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出汗评分、起效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手出汗明显减少,效果持久,其并发症轻微且多为一过性。结论: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化学阻断术是治疗手多汗症安全、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2015年05期 v.10 423-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1 ]

《GLIA》优秀论文推荐

  • 溶酶体酸化可增强吞噬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消化功能

    Kelly R.Monk;M.Laura Feltri;Carla Taveggia;Camilla Lv;Claire H.Mitchell;Martin Simonsson;Anna Erlandsson;唐颖馨;

    低效的溶酶体降解是多种脑部疾病发展的中心环节,但其具体机制及参与的细胞种类仍不清楚。既往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吞噬死亡的细胞,但将这些吞噬的物质储存在细胞内而不是进行降解。本研究对星形胶质细胞降解消化功能减弱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探索增强星形胶质细胞降解消化功能的方法。结果显示,长期存在于吞噬泡周围的肌动环阻碍了溶酶体的吞噬溶解作用。此外,Rab27a蛋白可以通过Nox2减少溶酶体的酸化,而星形胶质细胞高表达Rab27a蛋白,阻碍抗原呈递。本研究还发现,Nox2与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物质共定位,且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提示这可能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内的抗原呈递。使用酸化纳米粒子对星形胶质细胞溶酶体进行长时间的酸化处理,能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对所摄取物质和死亡细胞的消化。但随着酸化时间的延长,星形胶质细胞的消化能力再次回复到较低水平,提示随着酸化作用的增强,细胞的对抗酸化的通路也相应增强了。

    2015年05期 v.10 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综述

  • 溶酶体及组织蛋白酶参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研究

    谢君;张智博;

    溶酶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长久以来都认为溶酶体的破裂将导致细胞坏死,而非凋亡。但近几年实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有限的溶酶体损伤会选择性释放一些组织蛋白酶,从而导致细胞凋亡。溶酶体酶包括组织蛋白酶和其他水解酶,脑缺血时溶酶体组织蛋白酶被释放入细胞质引起细胞凋亡,尤其以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D、L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本综述讨论脑缺血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提示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靶点。

    2015年05期 v.10 426-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多发性硬化与白细胞介素的关系

    李清学;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辅助性T细胞(Th)1被认为是MS的主要致病性T细胞。由Th1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IL)-12可刺激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IL-23、IL-27、IL-17和IL-10在MS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即对上述IL与M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5年05期 v.10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人免疫缺陷病毒神经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刘利锋;王蕊;吴昊;李威;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降低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脑痴呆的发生率,但是HIV相关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比例依然很高,成为当今HIV研究关注的问题。HIV不会感染神经元,但可感染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释放病毒蛋白、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直接或间接的引起神经元损伤。HIV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有细胞凋亡、谷氨酸兴奋毒性、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调等。本文就HIV引起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进展进行阐述。

    2015年05期 v.10 43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7 ]
  • 缺氧特异性调控基因表达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张军峰;徐曦;

    在缺血性卒中的基因治疗过程中,外源基因的过表达可能会引起不良副作用,利用缺氧特异性调控的基因表达可以分别从转录、转录后及翻译后水平对外源基因的表达进行缺氧特异性调控,使外源基因在缺氧的条件下高表达,而在常氧条件下低表达甚至不表达。这一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可以为缺血性卒中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2015年05期 v.10 435-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临床研究

  • 高压氧联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周静;任朝星;李梅玲;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分析。方法:23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A组78例、B组70例、C组90例,A组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B、C组予微创血肿清除术,C组还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B、C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7,P=0.123);B组疗效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x2=38.425,P=0.000);C组疗效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x2=64.327,P=0.000)。B、C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患者在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联合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2015年05期 v.10 438-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5 ]
  • AUTO-CPAP治疗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涂文斌;刘常青;

    目的:探讨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Auto-CPAP)治疗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还运用Auto-CPA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检测(PSG)参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5,P<0.05)。2组治疗前的呼吸紊乱指数(AHI)和低氧发作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HI及低氧发作时间百分比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uto-CPAP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的AHI和临床症状。

    2015年05期 v.10 440-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 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54例脑电图表现

    孙永存;

    目的:探讨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脑电图表现。方法:选取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患儿,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脑电图资料、随访结果。结果:共收集患儿51例,发病年龄为2.2~8.5岁。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15例,有热性惊厥史12例,伴Rolandic发作6例。脑电图示39例有枕区或枕区为主局灶或多灶性棘-慢波放电,波形以高幅宽大棘-慢波为主,也可见不典型小尖波,均可被睁眼所抑制。发作期显示枕区或额区为主或全脑节律性棘-慢波活动。应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妥泰等治疗本病;发作基本消失33例,明显减轻12例,病情波动6例。脑电图表现痫性放电减轻24例,变化不明显12例,正常15例。轻度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21例,其他患儿的神经精神发育未见异常。结论:早发性良性儿童枕叶癫痫是一种良性、特发性、与年龄和部位相关的癫痫综合征,脑电图示枕区或枕外区局灶或多灶性放电及游走性演变。

    2015年05期 v.10 442-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 ]
  • 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分析

    陈娟;黄淼;瞿昌华;李青;许青;赵娜;梁丽;罗洪斌;

    目的:探讨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恩施土家族地区土家族偏头痛患者20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并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恩施土家族偏头痛患者以女性患者(男:女=1:2.45)、青壮年(<40岁患者占52.5%)发病为多,血流速度增快患者173例(86.5%),MCA、ACA及PCA、VA的血流速度较同年龄段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报道的汉族患者情况基本一致。结论:恩施土家族偏头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汉族人群基本一致。

    2015年05期 v.10 444+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对足月高危儿颅脑损伤的筛查价值

    喻胜卫;傅炜钢;

    目的:探讨新生儿20项神经测查法对足月高危儿颅脑损伤的筛查价值及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足月高危儿112例,分别在出生后1、3、4周通过20项行为神经测查(NBNA)法进行评分,对进入恢复期的患儿早期进行干预;婴儿期采用Gesell测试法,分析适应性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患儿评分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病率的变化。结果:5项NBNA评分(第三周行为能力除外)均比第1周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评分≤35分者明显下降,与第1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10.971,P<0.01)。第4周评分≤35分者与第3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9.495,P<0.01)。第4周的HIE发生率与第3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43.170,P<0.01),干预12月后,高危新生儿适应性评分≤85分者少于3月,有显著性差异(x2=38.615,P<0.01)。结论:应用NBNA法对合并颅脑损伤的高危儿进行早期筛检,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颅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2015年05期 v.10 44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9 ]
  • 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韩繁龙;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160例,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预后、性别、年龄、中线移位情况、减压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瞳孔散大、合并伤、脑池闭塞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存活118例。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减压时间、GCS评分、瞳孔散大、年龄、合并伤、脑池闭塞数为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15年05期 v.10 447+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8 ]
  • 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

    李中明;胡亚荣;王丽平;徐沙丽;廖彬;徐金枝;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每组予常规治疗,药物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后4、12周,3组HAMD及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I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或0.01)。治疗后4周,药物组HAMD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及NIHSS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BI评分低于联合组(P<0.05)。治疗后12周,药物组HAMD及NIHSS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BI评分显著低于联合组(P<0.01);康复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联合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性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5年05期 v.10 448-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0 ]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腕管综合征电生理疗效观察

    周丽丽;孙太欣;许岱昀;刘菁;李丹;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腕管综合征(CTS)的治疗作用。方法:CTS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甲钴胺治疗4周,治疗组(34例)给予甲钴胺联合鼠NGF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行电生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8.6%(P<0.05)。治疗后,指1及指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且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指1、指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及CMAP波幅也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甲钴胺联合鼠NGF治疗腕管综合征有较好效果。

    2015年05期 v.10 450-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6例

    朱利峰;王宏伟;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SRS)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方法,以指导临床获得最佳疗效。方法:分析接受SRS治疗的126例原发性TN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随访24~54个月,平均30个月;治愈81例,疗效显著3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93.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SRS治疗原发性TN疗效显著,临床治疗中的质量监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5年05期 v.10 45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9 ]

基础研究

  • 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戊四氮点燃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张继龙;单萍;康慧聪;朱遂强;

    目的:通过观察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戊四氮点燃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腺苷A1受体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纯合型(-/-)小鼠20只纳入敲除鼠组,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野生型小鼠20只纳入野生型组,C57BL/6小鼠10只纳入对照组。敲除鼠组和野生型组小鼠制作戊四氮点燃癫痫模型,于点燃成功后24 h、30 d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及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野生型组小鼠点燃后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损伤较敲除鼠组出现晚、范围小,损伤程度轻。结论:腺苷A1受体对癫痫发作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2015年05期 v.10 45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短篇论著

  • 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刘永明;柯伟;杨昊;

    <正>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6例,男111例,女85例;年龄44~85岁。纳入标准:均经头颅MRI/CT证实,起病时间<2周;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和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医院感染的治疗指南[2],凡发病后

    2015年05期 v.10 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7 ]
  •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翁睿光;陈汉平;章剑剑;

    <正>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发生率目前明显上升,由于其损伤涉及多个部位,对患者生命威胁大,救治难度较大[1]。为了提高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本文分析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颅脑

    2015年05期 v.10 457-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2 ]
  • 吡拉西坦对老年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

    李晓莉;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1]。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是VD的前期,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轻,具有可逆转性,可早期治疗[2]。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的发病因素涉及大动脉病变、脑出血、小血管病变、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脑静脉病变等[3]。局灶性或全脑

    2015年05期 v.10 459-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8 ]
  •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异常

    聂芸;孙国兵;余丹芳;陈小奇;

    <正>我科应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异常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选择2006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异常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10~81岁,平均年龄(58±11)岁;10~40岁患者18例,41~60岁患者12例,61~80岁患者32例。患者表现为智能下降、精神异常、反应淡

    2015年05期 v.10 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82例

    侯霞;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栓塞[1]。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极易发生微栓塞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TIA。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是高渗盐水,可通过提高渗透压起到很强的扩容及升压作用,改善低灌注并通过增加脑灌注来提

    2015年05期 v.10 462-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1 ]

个案报道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致命性脑出血1例报告

    洪春永;焦力群;王亚冰;谌燕飞;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被认为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2,3]。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和CEA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围手术期不

    2015年05期 v.10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前驱症状的病毒性脑炎1例

    是明启;刘桂香;成红学;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77岁,因"口角歪斜、左眼睑闭合不全1 d"于2013年10月17日住院,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病10年,糖尿病史2年。体检:体温36.2℃,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8/82 mmH g(1 mmH g=0.133 k 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意识清,言语流利,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

    2015年05期 v.10 46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7 ]
  • 热射病的循证医学治疗1例

    孔双艳;邢岩;

    <正>循证医学是遵循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提倡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将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的需求与当前最好的科学依据结合起来制定医疗决策[1]。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HS病死率高达21%~

    2015年05期 v.10 468-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