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不同来源内皮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比较

    许慧芳;王俊力;邱昕;万小林;陈国华;

    目的:比较大鼠胸主动脉来源的成熟内皮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生物学性状及各自Akt表达的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胸主动脉来源内皮细胞,诱导MSCs分化为内皮细胞,对2组细胞的细胞形态、增殖能力、成管能力进行比较,通过Western blotting比较其表面标记表达情况及Akt表达情况。结果: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形态学与成熟内皮细胞不尽相同,增殖能力和成管能力均强于后者。2组细胞均可表达内皮细胞的表面标记,但成熟内皮细胞表达强于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P<0.05)。Akt表达在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明显高于成熟内皮细胞(P<0.05)。结论:MSCs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和成熟内皮细胞存在生物学性状和Akt表达差异。

    2016年01期 v.1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对酸诱导偏头痛模型小鼠的影响

    康玉琪;陈康;何小华;尹皓;毛立武;卢祖能;肖哲曼;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对酸诱导偏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小鼠随机分为p H7.4组、p H6.0组、阿米洛利治疗组、Pc Tx1治疗组,每组6只。p H7.4组采用p H值7.4的合成组织间液(SIF)涂抹硬脑膜,后3组采用p H值6.0的SIF建立小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阿米洛利治疗组、Pc Tx1治疗组分别给予阿米洛利和Pc Tx1治疗。观察小鼠制模后1 h内挠头次数、3 h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及脑干中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造模后1 h内p H6.0组的挠头次数明显多于p H7.4组(P<0.01),阿米洛利治疗组和Pc Tx1治疗组则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1)。与p H7.4组相比,p H6.0组的小鼠脑干中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的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阿米洛利治疗组和Pc Tx1治疗组与p H6.0组相比,相应部位c-f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与p H7.4组相比,p H 6.0组脑干中的ASIC1a蛋白表达较高(P<0.05);阿米洛利治疗组、Pc Tx1治疗组与p H6.0组相比,ASIC1a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结论: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能够减少偏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及相关蛋白表达,提示酸敏感离子通道参与偏头痛的发生机制。

    2016年01期 v.1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8 ]
  • 慢性低灌注对大鼠脑白质血管生成与血脑屏障的影响

    林琅;黎红华;武强;吴乐;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状态下大鼠脑白质区域血管生成及血脑屏障破坏状况及其可能联系。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周组、缺血2周组、缺血4周组各24只,缺血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慢性低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在相应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脑白质区域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 RNA表达水平及伊文思蓝(EB)静脉注射后脑组织内EB浓度。结果:各缺血组白质区域血管网密度较假手术组高(P<0.01),血管密度在缺血2周组中达高峰。各缺血组VEGF m RNA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缺血2周及缺血4周组的VEGF m RNA表达水平较缺血1周组降低(P<0.05)。各缺血组EB浓度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缺血2周及缺血4周组EB浓度较缺血1周组增高(P<0.05)。结论:慢性低灌注状态可诱导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这种血管生成可能参与脑白质区域血脑屏障破坏机制。

    2016年01期 v.11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5 ]
  • TIA患者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文彬;温世荣;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IA患者,对住院期间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08例TIA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 d,24例(7.79%)住院期间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其中复发性TIA 18例,脑梗死5例,复发性TIA伴脑梗死1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原发性高血压、轻偏瘫对再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TIA患者住院期间再发脑梗死和(或)复发性TIA与轻偏瘫和高血压相关。

    2016年01期 v.1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超声射频信号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研究

    曾宪卿;段言峰;何俊;张晨辉;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量化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动脉僵硬度的变化。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4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和超声射频信号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对2组右颈总动脉进行检查,获其颈总动脉IMT、血管僵硬度参数(β)、动脉管壁的扩张性系数(DC)和顺应性系数(CC)。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颈总动脉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的收缩压(SBP)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组的β值与SBP、LDL呈正相关(r=0.75,P=0.012;r=0.64,P=0.016)。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管壁僵硬度的增加早于内中膜增厚的改变,超声射频信号技术可敏感反映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016年01期 v.11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9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姚汉云;文芳;董新宇;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ACI患者126例,经颈动脉行彩超诊断分为无斑块(NCP)组40例、稳定斑块(SCP)组44例及不稳定斑块(UCP)组42例,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中内皮颗粒,RT-PCR测定MMP-9 m RNA、VEGF m RNA表达,Logistic回归分析MMP-9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结果:ACI患者在住院后第2天和第15天的血清中MMP-9、TIMP-1、VEGF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SCP组、UCP组的MMP-9、TIMP-1、VEGF与N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组中CD31+/CD42-阳性率为12.34%,SCP组、UCP组分别为28.22%、43.17%,与NC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P组与U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P组的MMP-9 m RNA、VEGF m RNA均明显高于NCP组、SCP组。结论:脑梗死患者MMP-9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现协同关系,其表达量随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其表达量与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2016年01期 v.1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38 ]
  • 男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叶圆圆;杨芬;王素君;赵炫柱;孟学莲;刘敬;王姮;郭海茹;吕强;张英谦;

    目的:探讨男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性激素水平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住院的男性脑梗死患者71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使用血栓弹力图法测定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同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根据AA抑制率结果将入选者分为A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比较2组性激素水平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的危险因素。结果:71例患者的AA抑制率平均为(55.2±3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口服阿司匹林后男性脑梗死患者AA抑制率与血清孕酮(P)水平呈正相关(r=0.273,P=0.021),与甘油三酯(TG)水平呈负相关(r=-0.262,P=0.027)。与AS组(38例)相比,AR组(33例)总胆固醇(TC)、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偏高,P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AR的危险因素(OR=4.465,P=0.026,95%CI 1.199~16.624),较高水平的P为AR的保护性因素(OR=0.146,P=0.005,95CI%0.039~0.552)。结论:男性脑梗死患者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存在差异,可能与TG及P水平有关。男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较高的AR,可能与TG、TC、LDL-C、糖尿病和P水平有关。

    2016年01期 v.1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1 ]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扣带束和后扣带回的改变

    覃媛媛;张顺;郭林英;朱文珍;

    目的:探讨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扣带束及后扣带回的各项异性(FA)值及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9例AD患者(AD组)及14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DTI及rsf MRI扫描。采用GE 4.4工作站测量,分别测量扣带束的FA值,对各部位的FA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其组间差异。采用DPARSF_v2.和rest_vl.4软件对rsf MRI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后扣带回与全脑的功能连接,随后对2组的功能连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AD组双侧扣带束扣带回部和海马部的FA值均明显低于NC组(P<0.05)。与NC组相比,AD组后扣带回与左侧楔前叶/扣带回、左侧额上/中回、左侧额上/中内侧回、右侧楔前叶/扣带回、右侧颞下/中回、右侧角回的功能连接明显减弱,全脑没有出现与后扣带回连接增强的脑区。结论:扣带束FA值的变化和后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变化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2016年01期 v.1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13 ]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基因表型的关联

    季苏琼;李悦;王琼;孟丽娟;卜碧涛;

    目的:分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型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DM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结果:患者多表现为肢体无力、走路姿势异常,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智力下降,心脏功能减退等。多重链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发现基因检测无异常4例(7.69%),DMD基因缺失40例(76.9%),重复8例(15.3%)。基因突变发生在外显子45~55 22例(40.74%),2~19区域10例(19.23%)。48例基因异常患者中,符合阅读框架原则42例(87.5%)。结论:基因缺失的大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不大,病情严重程度关键取决于突变是否会破坏阅读框结构。基因突变越接近5'端对智力的影响越轻,越接近3'端对智力的影响越重。

    2016年01期 v.11 31-3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0 ]
  • 他克莫司局部缓释用药对大鼠胫神经损伤的疗效

    冯思航;冯登殿;赵炜疆;

    目的:观察大鼠胫神经损伤后局部短暂应用他克莫司(FK506)纳米微球缓释颗粒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根据释放用药时间不同分为10 d亚组和15 d亚组各12只,建立左侧胫神经切断的端端缝合模型。于术后2周、3周分别取缝合口远侧端神经干进行变性轴索、变性髓鞘染色,观察其变性轴索、变性髓鞘、再生髓鞘纤维数。结果:术后2、3周,实验组缝合口远侧端神经干内变性轴索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性髓鞘数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周,10 d亚组髓鞘数多于15 d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短暂少量应用FK506纳米微球缓释颗粒,能缩短损伤远侧端神经溃变时间,利于药物充分吸收,减少用药部位结缔组织对局部药物缓释时的影响。

    2016年01期 v.1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6 ]
  • 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田仁富;陈治标;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肿瘤患者1 468例,将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22例为血肿组,另选择术后未发生硬膜外血肿的患者22例为对照组。对2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为1.50%。血肿组的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脑萎缩、手术体位、甘露醇使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颅脑肿瘤大小、并发脑积水和使用甘露醇是导致颅脑肿瘤手术切除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组采用微创穿刺治疗后均存活。结论:颅脑肿瘤手术切除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肿瘤大小、脑积水、使用脱水药物,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可得到满意效果。

    2016年01期 v.11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49 ]
  • 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改变

    蓝川琉;谭源福;肖绍文;张超元;

    目的:探讨脑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改变。方法:检测20例脑膜瘤(脑膜瘤组)、23例胶质瘤(胶质瘤组)、18例听神经瘤(听神经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血清MBP水平,另选择健康成年体检者21例(健康对照组)并检测其MB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疾病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MBP水平均升高,术后第7天降至或接近术前水平。脑膜瘤组和胶质瘤组不同病灶部位之间血清M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42,P=1.515;F=0.516,P=0.247)。各疾病组的血清MBP与术前、出院时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都不同程度地呈负相关(P<0.05)。胶质瘤组的血清MBP与肿瘤体积、瘤周水肿体积、手术时长等临床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术后血清MBP先升高后降低的改变,反映术后脑损伤的进展、愈合的过程。术前血清MBP不能反映脑肿瘤类型,手术前后血清MBP的改变幅度与肿瘤类型、病灶部位无关。

    2016年01期 v.1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7 ]
  • CHOP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熊学华;邓健平;吕明学;曾春;唐爽;蒋永明;

    目的:检测CHOP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病理标本85例为胶质瘤组,Ⅰ级18例,Ⅱ级25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低分级胶质瘤(Ⅰ级+Ⅱ级)43例,高分级胶质瘤(Ⅲ级+Ⅳ级)42例。另选择颅脑外伤后行颅内减压患者的手术切除正常脑组织80例为对照组,按照免疫组化S-P法,检测CHOP在正常脑组织以及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HOP在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5%(7/80),在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71%(5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P在低分级胶质瘤阳性表达51.16%(22/43),明显低于高分级胶质瘤阳性表达76.19%(32/42)(P<0.05)。结论:CHOP在正常脑组织中低表达,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在高分级脑胶质瘤中表达较低分级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2016年01期 v.11 46-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2 ]
  • 曲唑酮对伴有焦虑抑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刘登华;蔡俐琼;

    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伴焦虑抑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伴焦虑抑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氯硝西泮组各43例,曲唑酮组口服曲唑酮治疗,氯硝西泮组口服氯硝西泮治疗,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曲唑酮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减少,HAMA、HAMD、PSQI和TESS分值下降,均优于氯硝西泮组(P<0.05)。结论:曲唑酮和氯硝西泮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均有显著疗效,但曲唑酮能够较快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不良反应更轻。

    2016年01期 v.1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5 ]
  • 湖北省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经济负担分析

    罗毅;诸秉根;杨灿;李辉;易天军;唐晟;

    目的:回顾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收集武汉、十堰2014年5~9月间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及照料者资料,调查经济学指标,测算精神分裂症所带来的经济费用。结果:发病次数是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接非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首发到确诊时间、停药时间。间接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停药时间。总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次数、停药时间。结论:发病次数、停药时间、首发到确诊时间等对于精神分裂症经济负担有显著影响。

    2016年01期 v.11 51-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2 ]

消息

  •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公告

    <正>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环境,提高本刊刊登论文的质量,禁止抄袭、伪造、剽窃、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本刊出现,本编辑部从2011年1月正式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投稿到本刊的论文进行检测。学术不端行为是指:1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剽窃他人的实验数据、图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

    2016年01期 v.11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2006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7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还被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台湾华艺等数据库收录。此外,本刊从2008年起与国际知名杂志《Glia》合作,开辟"Glia优秀论文推荐"专栏,并于2011年正式在"中国知网"进行优先数字出版。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

    2016年01期 v.11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来稿统计学处理要求

    <正>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木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016年01期 v.11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GLIA》优秀论文推荐

  • 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可塑性:理解突触微环境

    Janosch P.Heller;Dmitri A.Rusakov;王晶;

    在大脑中记忆的形成被认为是依赖突触连接的重塑,最终导致神经网络重构。这种重塑可能涉及兴奋性突触附近经常发生的超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这种星形胶质细胞重组的现象、细胞机制和因果关系,仍然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测和探索纳米级星形胶质细胞结构的基础分子机械技术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简要地总结了目前关于突触微环境下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组织知识,讨论可能涉及依赖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本文还讨论了最近有关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可塑性的观察,相应的监测方法,和一些可能有助于该领域进展的新兴技术。

    2016年01期 v.11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综述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应用

    王金芳;张玉梅;

    发现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阶段的生物标志物有利于提高AD诊断的准确性及早期诊断AD。随着神经影像及分析方法的发展,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VBM)因其可重复性及准确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利用VBM方法研究AD的灰质体积,可通过神经结构体积的改变预测AD的风险,并发现与AD相关的灰质体积改变的部位,以利于对AD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为治疗和预防AD提供帮助。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VBM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2016年01期 v.11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4 ]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曾祥新;孙忠人;尹洪娜;吕晓琳;郭玉怀;李佳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为临床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症状。本文对针灸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进行综述。

    2016年01期 v.1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8 ]
  •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杜战锋;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5例为显微组,另选取同期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意识恢复时间和术后生存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显微组在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及平均血肿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显微组患者生活状态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安全可行,术后患者恢复理想。

    2016年01期 v.1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51 ]
  • 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郭海军;韩德清;陈玉光;黄永凯;

    目的: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对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夹闭组,夹闭组采用显微开颅夹闭术,栓塞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预后,观察术前至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SF-36评价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随访24个月,于24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 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栓塞组良好率为93.02%,夹闭组88.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在术中SV、SBP、DBP及HR均低于夹闭组,CI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SBP、DBP及HR低于夹闭组(P<0.05);出院时,栓塞组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评分均高于夹闭组(P<0.05);随访24个月发现,夹闭组的m RS评分低于栓塞组(P<0.05),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二者疗效相近,但是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出院时患者短期预后优于开颅夹闭术,远期随访患者致残率高于开颅夹闭术。

    2016年01期 v.1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15 ]
  • 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研究

    魏郢;唐从峰;

    目的:对比研究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介入栓塞组与动脉夹闭组各43例,比较2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4周MRS评分、中重度致残率、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4周后,2组恢复良好率、平均住院时间、中重度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动脉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疗效均较佳,但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瘤颈夹闭术。

    2016年01期 v.1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21 ]
  • 踝肱指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王纪彪;田欢;

    目的:探讨应用踝肱指数(AB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根据ABI值分为ABI正常组57例和ABI降低组41例,对2组随访24月,观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ABI值与再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ABI降低组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病率均高于AB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月中,ABI降低组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8例(43.90%),ABI正常组发生7例(12.28%),前者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ABI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佳临界值为0.835,灵敏度为91.24%,特异度为90.6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BI测定值可能可作为患者再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

    2016年01期 v.11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 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部血管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的检查价值

    张阿萌;边媛;杨金君;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SCTA及CVUS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观察SCTA与CVUS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狭窄程度及斑块检出率。结果:SCTA与CVUS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检出率均为72.5%(58/80),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33.3±13.3)%、(32.4±16.7)%,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综合准确率分别为72.5%(58/80)、50%(40/80),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86.7%(150/173)、72.3%(125/173)。SCTA与CVUS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率及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US检测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的检测能力不及SCTA。

    2016年01期 v.11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38 ]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林婕;李薇薇;唐占英;蒋宏伟;胡志俊;方国正;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的外周神经传导功能及特点。方法:纳入AIS患者16例,进行神经传导检测。结果:AIS患者治疗前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近端神经电位F波引出率、H/M比率与正常值相比均有神经营养障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传导检查可明显提高AIS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率。

    2016年01期 v.11 76-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的疗效观察

    李亚军;张书宁;黄为;刘妮;曹仕健;陈永华;江婷战;张波;

    目的:观察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aD)肝阳上亢证患者的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各30例,对照A组予多奈哌齐口服,对照B组予天智颗粒口服,联合组予天智颗粒和多奈哌齐口服,均连续治疗12周,并同时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A组(χ~2=-2.441,P=0.044)、对照B组(χ~2=-2.441,P=0.008);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分别与对照A、B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智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Va D肝阳上亢证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2016年01期 v.11 78-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08 ]
  • 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

    陈娟;夏燕;孟祥武;郑龙;张朝贵;黄淼;罗洪斌;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AD患者38例,分为石杉碱甲组22例和对照组16例,石杉碱甲组给予石杉碱甲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口服。2组均治疗12周,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12周后,石杉碱甲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石杉碱甲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5,P=0.017)。治疗中石杉碱甲组未出现明显影响疗效的副作用。结论:石杉碱甲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2016年01期 v.11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4 ]
  • 替莫唑胺联合陀螺刀全脑放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曹新桥;王兵;石庆芳;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陀螺刀全脑放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转移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2组均给予陀螺刀全脑放疗,试验组加用替莫唑胺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术后生存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临床获益率为86.0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00%,临床获益率为96.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χ~2=5.59,P<0.05)。试验组的恶心呕吐和头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χ~2=5.78,P<0.05)。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8.56±2.67)月,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10.67±3.0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对照组治疗后6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6.00%、60.00%,试验组6月、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6.00%、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χ~2=5.29,P<0.05)。结论:采用替莫唑胺联合陀螺刀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高,但患者生存期延长。

    2016年01期 v.11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5 ]
  • 强制性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郝静;李萌;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和观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FMA、STEF、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STEF、MBI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STEF、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康复疗法好。

    2016年01期 v.11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15 ]
  • 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陈仁云;罗汝琴;陈莹;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治疗缺陷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4例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阿立哌唑组各22例,分别给予口服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治疗12周。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I)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治疗12周末SAN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磺必利组治疗8周末、治疗12周末较治疗前SANS量表减分明显(P分别为0.000、0.000);阿立哌唑组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治疗12周末较治疗前SANS量表减分明显(P分别为0.002、0.000、0.000)。2组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治疗12周末CGI-S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治疗12周末较治疗前CGI-SI量表减分明显(P均为0.000)。2组均出现不良反应,并且TESS量表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泌乳或月经紊乱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阿立哌唑组肌强直、震颤和静坐不能发生率高于氨磺必利组(P均<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对缺陷型精神分裂症均有治疗作用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2016年01期 v.11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6 ]
  • 针灸治疗改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冯华;李瑶;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M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40例,分别给予单纯综合治疗和针灸联合综合治疗,均治疗50 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波士顿命名测试(BNT)、画钟实验(CDT)、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语言能力、视空间执行功能和ADL能力。结果:2组MMSE、BNT、CDT和ADL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提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针灸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能显著改善老年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6年01期 v.11 89-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23 ]

个案报道

  • 妈富隆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

    徐文娟;杨小华;

    <正>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不易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因此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漏诊~([1])。现报道1例妈富隆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以增进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因"头痛13 d"于2014年12月13日入住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13 d前可能因感冒后出现头痛,为额顶处疼痛,呈持续性

    2016年01期 v.11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短篇论著

  • 臭氧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

    尹月;王林;王慧婕;

    <正>选择2014年3月至12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选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发现脑梗死责任病灶;均为初次卒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2])评分为5~20分;实验取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昏迷、生命体征不

    2016年01期 v.11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0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