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Seizures Related to Two-child Policy: A Case Report

    SONG Xiao-yan;LIU Xiao-yan;LI Guo;SUN Wen zhe;ZHU Zhou;ZHU Sui-qiang;

    From 1979 to 2012,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the one-child policy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In 2013, families in which either parent was the only one child were allowed to apply for a second child.In 2016, China’s universal two-child policy was finally imposed. As such, many children who had always been the center of their family’s universe due to the unique family structure stemming from the one-child policy era became elder siblings during their adolescence. We report a case of a 9-year-old girl who developed seizures after the birth of her younger sister. The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was not enough to make a confident diagnosis of epilepsy initially. Given her patient history and follow-up investigation, we speculated the two-child policy was related to her seizur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eizure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two-child policy.

    2020年05期 v.15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彭志柱;肖晶;李启明;夏学巍;王文波;

    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在造模前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 mg/(kg·d)、10 mg/(kg·d)、20 mg/(kg·d)毛蕊异黄酮,sham组和I/R组等量注射二甲基亚砜,随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F-κB表达量。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以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或P<0.01),均低于I/R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MDA水平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或P<0.01)。与I/R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NF-κB的表达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下调,以高剂量组下调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2020年05期 v.15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THRIVE量表、mSOAR量表和简易量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预后预测价值

    高金颖;胡明昕;马瑞;

    目的:探讨THRIVE量表、m SOAR量表和简易量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AIS患者772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同时应用THRIVE量表、mSOAR量表和简易量表进行评分。随访1年,以患者1年时出现死亡或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为不良预后,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个量表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772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76例(74.6%),不良预后组196例(25.4%),其中死亡68例(34.7%)。THRIVE、mSOAR和简易量表预测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7[95%CI,(0.738, 0.815)]、0.820[95%CI,(0.706, 0.770)]和0.854[95%CI,(0.827,0.878)](均P<0.001);THRIVE和mSOAR量表的AUC值均低于简易量表(P<0.05)。THRIVE、mSOAR和简易量表预测死亡结局的AUC值分别为0.775[95%CI,(0.721, 0.828)]、0.748[95%CI,(0.716, 0.778)]和0.807[95%CI,(0.778, 0.835)](均P<0.05);且mSOAR量表的AUC值低于简易量表(P<0.05)。结论:THRIVE、mSOAR和简易量表对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简易量表的预测能力更优。

    2020年05期 v.15 256-25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5 ]
  •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研究

    张利军;惠鑫;田大臣;陈旺;王贤军;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早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启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静脉推注3 min,后以0.15μg/(kg·min)持续泵至术后24 h。术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参照ECASSⅡ标准评估颅内出血转化,观察3 d内颅内出血(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3 d内、3月后死亡率;依据3月后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结果:56例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术中实现血管成功再通51例;3 d内发生ICH10例,其中sICH 4例,无其他系统出血;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无颅内出血转化;术后3 d内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脑疝、重症肺炎。所有出院患者3月后均得到随访,mRS≤2分29例;术后3月死亡7例。结论:对急性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中联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

    2020年05期 v.15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4 ]
  •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军;张娜芹;纪媛媛;徐跃峤;刘云云;杨飘;蒋丽丹;张鸿祺;俞洁;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的4 7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 71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6例(4.6%),医院感染253例次(5.4%);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感染139例次(55.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0例次(19.8%),血液系统感染34例次(13.4%),手术部位感染16例次(6.3%),泌尿系统感染14例次(5.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吸烟史(OR=1.734,95%CI 1.073~2.802)、急诊入院(OR=0.520,95%CI 0.341~0.794)、住院时间长(OR=1.114,95%CI 1.090~1.140)、入住ICU(OR=2.256,95%CI 1.319~3.857)、机械通气(OR=2.032,95%CI 1.263~3.270)、人工气道(OR=2.127,95%CI 1.018~4.444)、留置静脉导管(OR=2.391,95%CI 1.490~3.836)及低温治疗(OR=3.334,95%CI 1.732~6.418)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位。

    2020年05期 v.15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3 ]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华强;夏文广;郭伏玲;李思成;徐婷;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加用rTMS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定,并行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各项睡眠指标,评价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随访治疗结束后1月时睡眠障碍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一般情况、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的PSQI及SRSS量表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次数、觉醒时间、S1%、S2%、(S3~S4)%、REM%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SQI及SRSS评分、睡眠各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较单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更好。

    2020年05期 v.15 267-270+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42 ]
  • NLRP3对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的作用

    杨萍;黄惠勇;李丰;

    目的:探讨NLRP3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中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大鼠64只,随机选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 d、7 d、14 d、28 d组,每组12只。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含量;免疫组化、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齿状回NLRP3、Caspase-1在癫痫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7 d、14 d、28 d组血清中IL-1β、TNF的含量较对照组高(P<0.01),且28 d组最高,高于其他组(P<0.01);7 d、14 d、28 d组大鼠海马组织齿状回NLRP3、Caspase-1平均光密度,海马组织NLRP3、Caspase-1 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28 d组最高,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在慢性自发性癫痫形成过程中,NLRP3、Caspase-1在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中表达升高,可能与激活炎症反应有关。

    2020年05期 v.15 271-27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综述

  •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研究进展概述

    魏荣志;王玉玞;闫景龙;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SCI动物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SCI的机制,并评估治疗效果。目前尚无治愈SCI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案,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动物模型。在实验性治疗中,大鼠SCI模型被广泛使用。使用不同的大鼠SCI模型来探讨不同疾病SCI时相应的损伤机制,主要分为挫伤、挤压伤、牵张脱位、横断以及化学损伤模型等。这篇综述旨在探讨不同大鼠SCI模型的特点。

    2020年05期 v.15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08 ]

基础研究

  • 脑-肠轴参与β-细辛醚和丹皮酚治疗脑梗死的过程

    肖敏;张琦;田博;范清雨;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和丹皮酚联合干预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脑-肠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5只,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治疗组在造模前给予β-细辛醚灌胃及丹皮酚腹腔注射7 d。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肠黏膜及脑梗死区中胆囊收缩素(CCK)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梗死区和肠黏膜中CCK m RNA的表达及血清ACTH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清ACTH含量与梗死区及肠黏膜中CCK m RNA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CK介导脑-肠轴参与β-细辛醚和丹皮酚联合治疗脑梗死的过程。

    2020年05期 v.15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临床研究

  • 脑白质病变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临床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影响

    刘雯;陈国芳;梁艺馨;刘薇薇;周生奎;平蕾;刘雷婧;田永芳;徐辉;王琛;

    目的:观察脑白质病变(WML)对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WML患者326例,收集临床资料,分析WML对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预后不良组的高龄、冠心病、合并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比例较预后良好组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2.040,P=0.024)、溶栓前NIHSS评分(OR 1.128,P<0.01)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出血转化组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中重度WML、溶栓前NHISS评分的患者较未出血组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WML(OR 4.059,P=0.012)是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重度WML是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溶栓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出血转化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05期 v.15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9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王东;刘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进行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野生型组(GG)和突变型组(GA/AA)。对比2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氯吡格雷疗效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野生型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抑制率为(42.42±2.74)%,突变型组为(32.41±2.69)%,突变型组的平均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野生型组(P<0.05)。突变型组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32%,显著高于野生型组的1.25%(P<0.05)。突变型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野生型组,卒中复发率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也高于野生型组(P<0.05)。与野生型组相比,突变型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无再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生存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YP2C19基因分型与血小板抑制率、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携带CYP2C19突变型基因型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更低,氯吡格雷敏感性越差,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2020年05期 v.15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6 ]
  •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0例的疗效观察

    李邦安;李春国;汪守法;王坤;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HCH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的观察组(45例)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对照组(35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6月,2组的NIH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指数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比较,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疗效更佳,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2020年05期 v.15 288-289+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94 ]
  • 基于病灶CT密度值选择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研究

    张诚;茅明凯;张保剑;龙昊;

    目的:探讨病灶CT密度值指导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CSDH患者14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66例,常规手术治疗)和观察组(76例,病灶CT密度值指导血肿清除)。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血肿清除效果,术前及术后1、3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BI),术后随访2年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残余血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v.s.62.12%,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8%v.s. 93.94%,P>0.05)。术后1、3月,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8%v.s. 10.61%,P>0.05),观察组术后3月、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33%v.s. 11.29%,8.82%v.s.21.43%,P<0.05)。结论:病灶CT密度值分析技术指导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可提高近期疗效,有利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且有利于降低远期复发风险。

    2020年05期 v.15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9 ]
  •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周涛;侯宇峰;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生成素-1(Ang-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P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326例,分为PS组(n=124)和非PS组(n=202)。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清Lp-PLA2、Ang-1、hs-CR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Lp-PLA2、Ang-1与hs-CRP,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Ang-1、hs-CRP与PS的关系。结果:PS组Lp-PLA2和hs-CRP水平分别为(82.36±8.97)μg/mL和(12.35±1.01)mg/L,均高于非PS组[(46.35±7.01)μg/m L和(6.25±0.97)mg/L,P<0.05],Ang-1水平低于非PS组[(2.01±0.36)μg/mL v.s.(3.85±0.64)mg/L,P<0.05]。Lp-PLA2与hs-CRP呈正相关(r=6.354,P=0.002),Ang-1与hs-CRP呈负相关(r=-4.002,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OR=3.101)、Ang-1(OR=1.101)和hs-CRP(OR=2.674)是影响P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Lp-PLA2、Ang-1、hs-CRP与PS有关,或可作为预测PS的独立因素。

    2020年05期 v.15 293-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9 ]
  • 丙种球蛋白联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研究

    范海青;张睿;韩海燕;于晓娟;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观察组联用丙种球蛋白。比较2组补体C3、免疫球蛋白G(IgG)和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IL-2、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2组治疗后的IgG和补体C3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能显著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炎性因子和IgG、补体C3水平,有效改善病情。

    2020年05期 v.15 296-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93 ]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工作记忆障碍的影响

    王聪;巩尊科;王蜜;王世雁;陈姣姣;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工作记忆(WM)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WM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予rTMS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数字顺背/倒背、n-back测试及MRS代谢物测定。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数字正背/倒背、n-back及MRS检测神经代谢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除数字正背成绩外,数字倒背、1-back、2-back及NAA/Cr、Cho/Cr结果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数字正背、数字倒背、1-back、2-back测试成绩分别为6(5,6)、4(3,4)、18(17,19)、16(16,18)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AA/Cr结果为1.40(1.28,1.49),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结果为1.34(1.28,1.37),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数字倒背、1-back、2-back测试成绩及NAA/C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数字正背及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改善脑卒中后WM功能。

    2020年05期 v.15 298-29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0 ]
  • DMS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丁闪闪;邓海鹏;张若尘;赵洁;张建萍;

    目的:探究电动肌肉震动仪(DMS)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和DMS治疗,实验组加用Bobath疗法,均治疗8周,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对比治疗前后1 d患肢的均方根值(RMS)。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MAS评级低于对照组,患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RM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MS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联合Bobath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患肢肌张力,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2020年05期 v.15 300-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8 ]
  • 艾司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李业芹;曹金霞;刘莉;孙运涛;耿德勤;杨振冬;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艾司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53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2周。采用HAMD-17评价卒中后情绪及DSM-4标准评定PSD发生率、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评定认知功能,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无创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的PSD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v.s. 53.2%;P<0.01);治疗组的NIHSS、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FM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2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药物早期应用可明显减少PSD发生,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2020年05期 v.15 303-304+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6 ]
  • 血清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白轩;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的改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钙离子浓度和白蛋白水平。根据治疗6周后血清钙离子浓度是否升高至正常水平,将观察组分为升高亚组(38例)和稳定亚组(30例),并比较2亚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血清钙离子浓度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升高亚组的PANSS阴性症状评分低于稳定亚组(P<0.05),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2=0.655,P<0.05),但对照组的血清钙离子浓度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2=0.40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钙离子浓度及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且血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可能相关。

    2020年05期 v.15 305-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1 ]

个案报道

  • 颅颈交界区硬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周绅;骆翔;

    <正>1临床资料硬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畸形,是指动脉与静脉系统在硬膜处的病理性通道。硬脑膜动静脉瘘(intracrani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IDAVF)是指硬脑膜动脉与硬脑膜静脉及静脉窦之间形成的异常交通结构,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0%~15%[1],其临床表现多样,以头痛(64.8%)、眼征(37.0%)、耳鸣和颅内杂音(31.5%)、运动及言语功能障碍(24.1%)最为多见[2]。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指硬膜窦及其附近

    2020年05期 v.15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星形胶质细胞对炎症刺激的代谢反应受核因子-κB信号传导调控

    Josephine L Robb;Nadia A Hammad;Paul G Weightman Potter;John K Chilton;Craig Beall;Kate L J Ellacott;杜一星;

    炎症和新陈代谢与引起细胞代谢变化的炎症刺激有着内在联系,代谢能力进而决定细胞水平炎症反应。尽管外周免疫细胞的特征已较为明晰,但对星形胶质细胞中这些"免疫代谢"反应的了解相对较少。本研究测试了以下假设:核因子-κB(NF-κB)信号驱动的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反应依赖于糖酵解代谢。我们用小鼠原代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以细胞因子ELISA和免疫印迹法来测量炎症反应,评估了星形细胞暴露于脂多糖(LPS)后细胞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对促炎性刺激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代谢适应性:LPS处理3 h可增加糖酵解,但不会改变线粒体代谢;而LPS处理24 h后,我们观察到氧化磷酸化增加,糖酵解能力和葡萄糖摄取减少,部分原因是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降低。用IKK-β抑制剂TPCA-1抑制NF-κB信号传导可防止LPS诱导的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改变。此外,TPCA-1处理本身即改变了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而与炎症刺激无关,表明NF-κB信号传导在星形胶质细胞基础代谢的调节中起作用。用2-脱氧葡萄糖抑制糖酵解可显著减弱LPS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和NF-κB磷酸化,表明完整的糖酵解过程是LPS诱导完全的炎症反应所必需的。总之,本研究数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对急性LPS的刺激产生免疫代谢反应,这可能代表了神经炎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

    2020年05期 v.15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