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盛;王高华;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抑郁症小鼠海马和杏仁核等脑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GEO数据库中数据集GSE151807,利用R软件及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对数据集GSE151807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网站构建差异基因表达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PPI),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模块聚类和关键基因筛选及数据可视化。结果:抑郁症小鼠脑组织(海马和杏仁核)中共有351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其中182个基因上调,169个基因下调。对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发现,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亨廷顿氏病、谷胱甘肽代谢、过氧化物酶、长期抑郁等有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转录因子活性调控等显著富集。差异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2个核心基因Fos和Itpkb,其中Fos基因在抑郁症小鼠海马和杏仁核组织中为下调基因,而Itpkb基因则为上调基因。结论:抑郁症小鼠脑组织(海马和杏仁核)中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差异基因参与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Fos和Itpkb可能是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核心基因,可能作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2021年03期 v.16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咪咪;刘茂;张晓凡;刘鑫;张旻;
目的:比较早发性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心理学损害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很可能的AD患者137例,其中发病年龄<65岁的早发性AD(EOAD组)65例,发病年龄>65岁的晚发性AD(LOAD组)72例,对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测验(CDT)、波士顿命名测验(BNT-30)、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神经精神量表(NPI)的评估,对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神经心理学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OAD组的MMSE分数显著低于LOAD组(P=0.009);2组的CDT、BNT-30、ADL、NPI总分及照料者苦恼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I 12个分项分析可见EOAD组较LOAD组的抑郁及淡漠分数更高(P=0.030,P=0.035),且淡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2.31%v.s. 33.33%,P=0.025)。EOAD患者的NPI总分与MMSE、CDT、BNT-30评分呈负相关,与ADL评分正相关;而LOAD患者的NPI总分仅与ADL评分正相关;EOAD患者与LOAD患者的照料者苦恼评分均与NPI总分正相关。结论:EOAD和LOAD患者在神经心理损害方面具有不同特点,EOAD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抑郁和淡漠症状均较LOAD更严重。
2021年03期 v.16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娜;刘仲仲;蔺文娟;逯青丽;蔺雪梅;王芳;史亚玲;王清;刘国正;吴松笛;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BMI范围(按BMI分为体质量过低组、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90 d的结局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预后不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BMI与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急性卒中患者2 692例,平均年龄(63.58±12.46)岁。90 d随访发现,体质量过低组死亡率明显较高(体质量过低组12.12%,体质量正常组3.70%,超重组4.42%,肥胖组2.88%,P<0.001);但各组间90 d预后不良发生率和卒中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3,P=0.49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过低是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95%CI1.54~9.00,P=0.004),但不是90 d卒中复发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体质量过低是西安地区急性卒中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年03期 v.16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洋洋;黄丽琴;张倩;焦雯钰;
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一般临床特点、神经系统外表现,并分析可能影响复发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NMOSDs患者55例为NMOSDs组,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主要记录血常规、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AQP4-Ab状态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首发核心症状、复发次数等临床特征。结果:NMOSD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比例1∶10,男女发病年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2组在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估肾小球率过滤、肌酸激酶等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复发次数的多少在性别、AQP4-Ab状态、颅内受累情况以及病灶范围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外,NMOSDs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骨骼肌等外周组织器官受累。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等指标可反映疾病炎症状态。性别、AQP4-Ab、颅内受累情况以及病灶范围不影响NMOSDs复发次数。
2021年03期 v.16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姚冉;陈明鉴;李清;
目的:分析并绘制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首先,检索CNKI中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章。其次,利用origin软件分析文献年度发文趋势。最后,通过CiteSpace软件分别分析绘制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和机构合作网络。结果:截至2019年9月8日,从1999年到2019年,共确认1 165项针灸治疗失眠研究记录。年度出版物的数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关键词共现网络共有167个关键词被纳入,其中有2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15。作者合作网络共有81位作者被纳入,其中发文量≥3篇的作者共计14位。机构合作网络中共有43所机构被纳入,其中有11所机构发文量≥3篇。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有效。
2021年03期 v.16 146-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5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璇;夏文广;陈玉姣;刘磊;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伴上肢肌肉痉挛的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SWT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针刺治疗,ESWT组增加上肢肱二头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简化的Fugl-Meyer评分(U-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基于卒中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应用PRO量表在治疗结束3月时评价远期临床结局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AS、U-FMA、MBI评分及PRO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ESWT组MAS、U-FMA、MBI评分及PRO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3月时随访,2组的PRO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ESWT组的PRO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结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有一定远期临床疗效。
2021年03期 v.1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冯志铁;杨金理;黄开让;谭秀茹;
目的:探究两种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岛叶组和颞叶组。2组均建立各自的微创通道。比较2组患者手术途中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出血及去骨瓣率、预后情况及随访6月生活能力水平。结果:岛叶组的血肿进入率和反复止血率、血肿清除效果优于颞叶组(P<0.05);岛叶组的去骨瓣减压率、术后出血率明显小于颞叶皮质组(P<0.05);岛叶组的术后4周GOS分级及随访半年ADL评分均明显优于颞叶组(P<0.05)。结论:区别于经孔钻颞叶入路,STORZ内镜岛叶入路疗效好,且手术损伤减少。
2021年03期 v.16 163-164+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雨欣;刘波;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及miR-21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癫痫患者97例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结果:观察组发作后1 h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分别为(5.50±0.90)ng/mL、(8.72±1.32)ng/mL和(1.91±0.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电图异常患者发作后1 h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分别为(5.65±0.97)ng/mL、(8.93±1.22)ng/mL和(1.94±0.37),明显高于脑电图正常患者(P<0.05);观察组不同发作类别患者发作后1 h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2与miR-21呈正相关(r=0.343和0.376,P<0.05),血清TNF-α和IL-2呈正相关(r=0.302,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血清TNF-α、IL-2及miR-21水平升高,尤其脑电图异常患者明显升高,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021年03期 v.16 165-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洪连;周鑫华;谢琛;梅竹君;吴凌峰;曹文锋;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方法将45例缓解期NMOSD患者分为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苷、醋酸泼尼松及雷公藤多苷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月的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DSS)及AQP4-IgG浓度,评估治疗后12月的复发频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公藤多苷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的EDSS评分、降低AQP4-IgG浓度及复发频次均能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明显(P<0.05),同时3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雷公藤多苷和醋酸泼尼松治疗缓解期NMOSD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2021年03期 v.16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小梅;沈晓霜;李欣;陈彬彬;钟慧;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纳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40例为抑郁障碍组,及正常青少年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注意网络试验程序检测双侧视野对不同箭头类型和线索类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并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评估注意网络的警觉效应、定向效应以及执行控制效应。结果:注意网络测试中,抑郁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右侧警觉效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在定向及执行控制效应时及三个效应错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障碍组左侧执行效应错误率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正相关(r=0.551,P=0.008)。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注意功能部分受损,主要表现在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方面,且执行功能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2021年03期 v.16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世朝;袁建云;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 S100B)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9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2组。观察组应用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应用奥氮平治疗,均治疗3个月。同时选择50例健康成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疗效和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社会功能(采用个人和功能量表PSP评定),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和S100B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P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PSP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和S100B水平的变化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8个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优于单用奥氨平,对血清BDNF和S100B的调节作用明显,改善神经细胞的内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1年03期 v.16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孙瑞;刘金明;郑洋;马艳;陈永进;任祥顺;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肌内效贴贴组及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肌内效贴组另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冲击波组运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体外冲击波与肌内效贴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评估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VAS、FMA、MAS评分及肩关节P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VAS、FMA、MAS评分均低于其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的VAS、MAS评分低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FMA评分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P<0.05)。治疗后3组的肩关节PROM均低于其治疗前(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肩关节PROM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组的肩关节PROM低于体外冲击波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与肌内效贴联合冲击波治疗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缓解上肢痉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
2021年03期 v.16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娟;罗伦;张禄菊;向桃;
目的:观察FE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本体感觉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8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FE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6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群(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偏瘫侧本体感觉各分区PROM偏差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 EMG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iEMG值和对照组股四头肌iEMG值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以及腓肠肌iEMG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胫骨前肌i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本体感觉PROM偏差度3个区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下肢评分、BBS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E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功能,提高患者下肢肌力、本体感觉以及ADL,最终达到优化整合各种康复干预方法,可以更早、更高效的介入康复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习和推广应用。
2021年03期 v.16 180-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锋;杨娟;何兰英;王健;
目的:探讨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例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复习该病相关文献。结果:两例患者均为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以急性休克及意识丧失为首发症状。头MRI均显示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等部位对称性异常信号。给予VitB1治疗后,1例症状明显改善,另1例遗留明显记忆障碍及躯干性共济失调。结论:以急性休克及意识丧失起病的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诊断易被延迟。结合营养不良的病史及脑MRI检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尽快补充Vit B1是治疗关键。
2021年03期 v.16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