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明明;张双悦;王秋颖;荆瀛黎;白帆;于艳;
目的:探讨负载槲皮素(quercetin,QR)的含环醚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ECT)温敏水凝胶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负载QR且37℃条件下自动成胶的温敏水凝胶(QR-polycaprolactone-polyglycol triblock,QR-PECT);表征水凝胶的温敏及流变特性;通过CCK-8实验评价水凝胶的细胞相容性;通过1,1-二苯基-2-吡啶并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来评估水凝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试剂盒评价水凝胶清除细胞内ROS的能力;制备大鼠SCI全切模型,分为Sham组、SCI组、QR治疗组及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应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应用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迁移浸润情况,通过HE染色评价水凝胶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QR-PECT聚合物在37℃条件下形成水凝胶,并持续释放QR;CCK-8实验定量结果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与SCI组的细胞活力相当;DPPH清除实验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的DPPH清除率达到60%,与QR治疗组相当;通过测量HT22细胞内的ROS荧光值,发现QR-PECT水凝胶治疗组的HT22细胞内荧光强度显著降低;SCI后8周,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尼氏染色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存在大量神经元浸润,HE染色结果显示QR-PECT水凝胶治疗组心、肝、脾、肺、肾与正常大鼠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QR-PECT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氧化性,并能够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元的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2024年07期 v.19 37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梦佳;陆兆丰;李海荣;朱义通;杨家发;
目的:应用高渗冰盐水(hypertonic ice saline,HIS)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以探讨HIS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抑制大鼠半暗带脑水肿形成和焦亡,并探究HMGB1/NF-κB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IS组,每组20只。通过改进的菲尼自由落体法构建TBI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打击。对照组术后予生理盐水治疗,HIS组术后予HIS治疗。水迷宫试验用于检测大鼠认知能力,脑水肿通过脑组织含水量检测,Western blot用于检测AQP4、NLRP3、焦亡途径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HMGB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MGB1、NF-κB、p-IκBα)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QP4以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IS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P<0.05)和经过原平台象限次数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HIS组AQP4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IS组AQP4表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HIS组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GSDMD表达下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HIS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HIS组炎症因子水平下调(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S能抑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创伤性脑损伤能诱导半暗带炎症水平升高和脑水肿及AQP4表达上调,应用HIS治疗则能改善缓解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半暗带炎症和脑水肿并降低AQP4表达,其调节机制涉及抑制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和抑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激活。
2024年07期 v.19 379-384+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飞;叶民;
目的:通过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刻画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转录图谱并分析特定细胞亚群的特征。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IS小鼠的脑组织和同侧的正常脑组织(Sham)scRNA-seq公共数据集GSE174574,对其中的3个IS病灶和3个Sham组织分别进行样本整合,完成过滤和质控后通过Harmony法去除批次效应进行下游分析。通过UMAP进行细胞亚群聚类。通过SingleR软件和手工完成各细胞亚群的注释。接着完成差异化表达和GSVA功能富集分析。使用Monocle2算法评估细胞的进化状态和发育轨迹。使用Cellchat算法刻画细胞间的通讯作用。结果:经严格质控后,3个IS样本共有29 920个细胞,经UMAP降维后共获得22个细胞亚群和10个注释出的亚群。其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在IS样本中比例较高。3个Sham样本共有27 259个细胞,UMAP降维获取18个细胞亚群和9个注释出的亚群。与IS相比,Sham组有明显较高的小胶质细胞比例,但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的比例相对偏低。对IS样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星形细胞可分为7个细胞亚群(C0~C6),C0~C3组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C0组发育较早而C4、C5组发育较晚。少突细胞可被分为6个细胞亚群(C0~C5),C3组的发育较早而C2组的发育较晚。少突胶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主要在PSAP通路,C0和C1组与其他少突胶质细胞亚组的信号传导更加密切。免疫细胞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介导巨噬细胞耐受和抗病毒免疫反应,NK细胞则对内源性刺激信号不敏感。轨迹分析提示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处于免疫细胞的发育早期阶段而NK细胞和巨噬细胞处于发育晚期阶段。细胞间的信号通路包括CCL、SPP1、CXCL等,其中CCL通路占比最大,单核细胞与其他细胞的互动较多,而NK细胞较少。结论:本研究从单细胞分辨率刻画了IS的转录图谱和各细胞亚群间的关系,并与Sham样本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脑炎症微环境下星形细胞、少突细胞和各免疫细胞在IS疾病进展中的具体特征和重要作用。免疫细胞亚群在所有细胞中占有较大比例,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反应和稳态的多种作用。
2024年07期 v.19 385-39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蒲阳;母其文;郭志伟;唐雨露;
目的:建立老年患者阿尔兹海默病(AD)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82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以7∶3比例将患者分为模型组267例与验证组11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认知相关指标、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有无AD将模型组患者分为2亚组,比较2亚组一般资料、临床认知相关指标、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267例患者中有67例(25.09%)患有AD,LASSO回归筛选出10个潜在的预测因素,分别为年龄、高血压病史、AD家族史、RAVLT、FAQ、海马沟回比、大脑外侧裂比、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C反应蛋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RAVLT、FAQ、海马沟回比、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E及C反应蛋白为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以模型组构建老年人群AD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8,95%CI为0.946~0.990。再以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由验证组构建模型的AUC为0.957,95%CI为0.932~0.983,与内部验证结果相接近。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基本拟合。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AD概率阈值为0.15~0.88时,患者的净受益率大于0。结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AD患病主要受年龄、高血压病史、RAVLT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AD患病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区分度。
2024年07期 v.19 392-396+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冯露叶;唐炳舜;金一兰;汤继芹;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Sinomed、Wanfang、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3年7月。通过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分析和质量评价,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及采用GRADE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622例受试者。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RR=1.14,95%CI(1.06,1.24),P=0.000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MD=-3.75, 95%CI(-5.86,-1.64), P=0.0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局指标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临床疗效为中级,HAMD评分为低级,PSQI评分为极低级。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情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024年07期 v.19 397-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彬;吴炼铧;刘小平;周娅;王大明;胡东霞;
目的:对脑机接口技术(BCI)运用于脊髓损伤(SCI)康复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7月30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BCI技术运用于SCI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和Microsoft Excel 2023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文献计量分析纳入400篇文献,其中期刊类论文310篇,综述类90篇。过去二十年该领域文献的年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作者和机构分别是美国、Collinger Jennifer L、Graz University Technology,共被引次数最高的期刊是J Neural Eng。以“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movement”、“motor imagery”等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代表形成15个主要聚类和前16个爆发力最强的突显词,其中“restoration”、“interface”、“walking”、“gait”等从2018年开始持续至今,未来可能是研究趋势。结论:BCI技术运用于SCI康复领域研究热度持续增加,目前疗效上主要集中于对SCI导致四肢瘫患者上肢运动和手抓握功能的恢复;中枢机制上是诱导SCI后神经可塑性。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是探究BCI技术在改善SCI患者下肢步行或步态功能的康复效果及其疗效机制。
2024年07期 v.19 402-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魏孟;梅菁;黄桂玲;谢斐;许峰;何易;
目的:构建基于移动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干预流程方案。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和研究小组会议构建干预计划初稿,对21名专家开展两轮德尔菲函询确定干预内容。结果:函询问卷回收率第一轮为95.5%,第二轮为100%。Kendall协调系数在两轮函询中分别为0.161、0.169(均P<0.001),最终形成针对行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细化干预方案。结论:基于移动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细化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能为不同阶段的患者提供连续动态的医护指导。
2024年07期 v.19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