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反馈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况

    周翔,南登昆

    本文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生物反馈在治疗头痛、高血压病、二便障碍、偏瘫、面瘫、雷诺氏病时的方法和疗效。生物反馈临床应用近况的显著成效说明,它不仅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而且时常具有与手术和药物疗法同等的疗效.

    1993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肥厚性瘢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刘宏亮,吴宗耀

    本文详细阐述了肥厚性瘢痕形成的多种因素及其形态学、组织学、微循环方面的基础研究,论述了肥厚性瘢痕的成熟过程、临床评价和实验测定方法,探讨了肥厚性瘢痕的多种治疗方案及其形成机理、动物模型。

    1993年01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紫外线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丛芳,朱霖青

    近年来,血液流变学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综述了紫外线(UV)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UV 能使血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降低,红细胞变形性升高,血小板凝集性降低,并能使纤溶系统活性升高,因而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3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肺功能和肌肉骨骼适应性的效能和安全性

    Arnold PB ,孙炳照

    <正> 有报道证实,功能性电刺激(FES)可改善脊髓损伤病人心血管功能和肌肉的适应性。Petrofsky 等曾报道,病人的肱二头肌经过为期6周的FES 治疗后上肢功能获得改善,上臂的肌力增加72%,围长增大7%。一项多中心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脊髓损伤病人的小腿经FES 治疗后取得了与上类似的效果。作者这项研究,是想在病程较长、病情各异的几组脊髓损伤病人中评价FES 的治疗效能和安全性。

    1993年01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治疗性超声对炎症与修复的细胞、分子机制的作用

    Maxwell L ,周宁

    <正> 一、前言物理治疗师用超声治疗很多疾病,并认为超声波能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疤痕形成。超声的广泛应用意味着它已得到临床承认。然而,正如本文所示,尽管超声有很强的减轻或加重组织损伤的作用,但超声对急、慢性炎症组织的生物学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集中在超声能量吸收后的热现

    1993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评价作为功能性电刺激抓握恢复系统指挥源的肩关节运动模拟装置

    Durfee WK ,陈又新

    <正> 对C_5~C_6 水平脊髓损伤(SCI)的四肢瘫病人,其前臂和手的肌肉的可控制电刺激是一种有可能恢复部分抓握功能的方法.在这个水平损伤,肩的运动和肘的屈曲通常存在,但丧失了控制腕和手指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些康复辅助支具,这些手实际上是无用的.对神经抓握假肢指挥通道的一般选择是对侧肩的运动。作者对健康者和C_5~C_6 SC1

    1993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渐进抗阻运动对立位重心摇摆的影响

    新井光男 ,陈果祥

    <正> 前言进行运动疗法时常采用抗阻运动,通过对抗阻运动刺激本体感受器,因而对姿势反应有些影响。Gellhorn 证明,渐进运动负荷逐渐使更多肌肉参与这个型式,由于肌群本体感受器反馈活动的增加,就有可能提高静态平衡机能.本文选择安有测力计的踏车进行渐进抗阻运动,从而提出姿势反应活性化的假说进行研究确立激活姿势反应的假说.以姿势反应分析静态平衡机能.可用重心摇摆距

    1993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的眩晕试验能预防手法的合并症吗

    Michaeli A ,陈泗才

    <正> 颈椎和椎动脉关系密切,任何一方有先天性异常或病变时椎动脉就容易受损。这种损伤可由于对颈部施行强力手法所致,头颈部的种种生理性运动也可引起颈动脉的机械性压迫。这些都可导致椎底动脉机能不全而伴随许多症状,最值得注意的是眩晕。颈椎手法治疗的潜在危险已有大量的记载。文献报告在1934~1990年间,用此手法后已发生了116例血管意外,死亡24人。最

    1993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肌力、肌电图对正常人膝的离心性及向心性收缩进行比较

    高柳清美 ,陈泗才

    <正> 前言在以运动为代表的各种动作中,膝的作用很大。由于肌、关节的活动,而动能、势能的产生、蓄积与吸收得以有效地、目的一致地进行。阐明这个肌-关节机制,对于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或运动疗法的处方与实施极为重要。作为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的肌肉在收缩形态上有离心性收

    1993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梗塞患者恢复期的作业疗法

    АроновДМидр ,于守汛

    <正> 作业疗法是病人综合性康复计划的组成部分,其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体力和促进职业活动的恢复。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心肌梗塞(MI)患者恢复期作业疗法的应用及评价其近期和远期疗效。研究对象为127例MI 1~2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0岁以下)。随机将患者分成作业疗法组(以下简称作业

    1993年01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用ADL的Katz指数早期预测脑卒中的预后

    sberg KH ,颜虹

    <正> 日常生活活动(ADL)的Katz 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价ADL 能力的方法,瑞典En-k(?)ping 州立医院曾对其在急性期医疗中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研究。在S(?)dert(?)lje 州立医院的一项关于脑卒中病人的前瞻性研究中,该指数看来对住院时间长短、出院类别以及在卒中后头几个月中的死亡或存活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1993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体能障碍者特殊学校发展史

    丁新华

    <正> 在体能障碍者特殊学校里,体疗师和其他教师在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特殊学校被看作是常规学校的有益补充,其发展状况相当缓慢,费用高,依靠捐助,其状况改善又与政治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汉诺威的Annastift 和Werner-Dicke 的附设学校。尽管在普鲁士威廉一世国王于1717年颁

    1993年01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休息时的临床测量结果预测跛行性疼痛

    卢光增

    <正> 以往用行走直到跛行性疼痛发作的距离(CPD)和达到最大疼痛的距离(MPD)作为评定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严重性的标准。但是在很多临床情况下用踏车试验测定CPD 和MPD 因时间、设备和个人原因往往是不易进行或不实用的。因此,临床医生需要更精确的无创性方法评估跛行肢体妨碍完成日常活动(例如行走)的程度。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用休息时获得的临床资料来判断跛行疼痛的可能性,并评定跛行疼痛与周围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之间的象限和线性关系.

    1993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卒中患者步态失调的处理

    邓必骏

    <正> 本文报告应用改进的直杖使1例卒中后步态失调患者成功康复的经验。病例报告:61岁,男,步行困难已5年。于1983年患右脑卒中,遗留左半身无力,但当时借助直杖能步行。1984年又患额叶失用症,此后即出现步行困难并日益加重致频繁跌倒,而被迫卧床、不能出门。患者于1988年住入康复中心,入院检查发现:左侧轻偏瘫,步态失调,站立时不会起步,双脚均不会画圆圈。小脑功能检查未见异常。CT 示中

    1993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使用PNF法进行偏瘫患者的步行训练

    陈立嘉

    <正> 在步行训练中常有以下错误:①为使下肢向前方摆动而过早指导髋关节屈曲;②上举骨盆抬高下肢而摆出;③为取得平衡而双足远离;④在支撑期使膝关节固定在伸展位;⑤步行开始时由患侧起步;⑥尽量慢地行走等。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步行获得顺序如下.1.双足并拢立位:若无重心的侧方移动则无法步行。自然立位应是两足相离7.5cm,膝关节轻度屈曲,骨盆取中间状态。偏瘫患者双足过宽,骨

    1993年01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年龄与性别对人踝关节灵活性的影响

    夏苓春

    <正> 健康调查指出,关节灵活性丧失是老年人行动不便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关节功能在临床主观评价时,对涉及的肌肉、腱和关节囊结缔组织的弹性,也尽可能用被动机械阻力转矩作客观测定。因为尚无

    1993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经过趺管的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术

    邓必骏

    <正> 趺管综合征是常见病,其病因是由于胫神经及其分支——内、外侧跖神经于内踝后方及屈肌支持带下弯曲通过时受压迫所致。以往的电诊断检查技术,不能区分受压部位是在趺管的近端(胫后神经)还是远端(内、外跖神经),为解决此课题,作者研究设计出下述“经过趺管的运动神经传导检查术”。方法:以平均年龄为32岁的健康志愿者20名(男9名,女11名)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双足做诱发肌肉动作电位检查。查外侧跖神经时,刺激电极沿

    1993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起立动作分析:与下肢关节转矩的关系

    贾刚田

    <正> 不能起立的原因有①肌力下降;②麻痹和各肌肉协调运动障碍;③平衡能力障碍;④活动意志下降等智能、精神方面的障碍;⑤其它。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实际上很复杂.不管何种原因造成,均并发肌力下降,因此必须抓住肌力训练这一主要因素.肌电图研究表明,起立动作多与骨骼肌的协调性有关,特别是与膝、髋关节伸展有关的肌力有

    199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风后站立能力恢复的动力学分析

    江琳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中风后站立能力提高的患者某些动力学特征方面的改变。方法;取8例中风导致偏瘫的患者,要求其没有骨骼肌疾患,其中5例男性患左侧偏瘫,3例女性患右侧偏瘫,年龄在48~75岁之间,平均65±8.6岁。先对患者在中风运动评定分级为2级(MAS_2)时进行录像,此级患者借助扶物得以站立,后在分级为6级(MAS_6)时复录像,此级患者不借助扶物在10s 内可以完成坐-站-坐运动3次.

    1993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功不全的温热血管扩张疗法

    王润鹏

    <正> 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基本疗法是安静卧床休息,特别严重的CHF 者禁忌温水浴。但最近作者报告了用温水浴的温热性血管扩张作用,可显著地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及CHF 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从而使临床症状好转.但温水浴因静水压有轻度心内压上升现象,故又采用无静水压的桑纳浴,浴中未发现心内压上升现象,又有改善症状作用.

    1993年01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腰痛患者腰椎临床测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唐军凯 ,齐万志

    <正> 患腰痛的病人约占理疗科病人的60%。为了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计划和进展情况,有必要提供客观的测量方法.在几种测量腰部活动的方法中,本文着重研究倾斜仪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与脊柱凹凸仪和手指触地法的准确性作对照。受试者为50名腰痛病人和10名正常人。年龄20~55岁。检查方法分为4个研究步骤.分析每一步研究的结果.必要时,在进行下一步以前做些修改。

    1993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弦调制电流治疗神经性阳萎

    孙星炯

    <正> 作者研究了正弦调制电流(CMT)作用于脊髓性中枢反射区(骶部)治疗神经性阳萎的科学基础.观察了65例20~45岁的神经性阳萎患者.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勃起无力、早泄和性欲减退.显微镜检查45例(80%)前列腺液白细胞在正常范围,11例(20%)增多,均无红细胞,但卵磷脂颗粒均少于正常。表明大多数患者处于缓解期而临床上仅表现为性功能障碍。

    1993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透入疗法常用介质的超声相对传递作用

    唐锦辉

    <正> 将药物制成凝胶、乳剂软膏或水溶液涂在患者皮肤上作为超声传递介质,在超声波发挥治疗作用

    1993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梗塞后康复疗养期电睡眠和鼻内锂电导入的综合应用

    王少琴

    <正> 心梗病人由于心功能障碍和坏死灶发出的冲动,而使大脑血流动力学变坏,同时大脑缺氧又使原发病加重。因此在康复期采用促进冠状血管和大脑循环恢复的综合理疗是必要的。本文研究对象为90名心梗病人,男性中、青年,发病30~45天入院。进行了ECG、功率踏车和额-乳突法REG 检查。在疗养康复治疗开始前的临床表现为:心功Ⅰ~Ⅱ级的心绞痛病人合并头痛和幻觉及心脏病恐怖症等精神情绪障碍。18例在神经科检查有轻度脑动脉硬化的器质性体征,ECG 有病理性Q 波或T 波倒置或双

    1993年01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灰质炎存活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和性质

    陈惟

    <正>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从一组脊髓灰质炎存活者中探讨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以及描述其性质。方法:把有关吞咽功能的调查表分寄给康涅狄格州两个患脊髓灰质炎后支持疗法组的220名成员。回信的109例中,29例(27%)声称有周期性或持久性的吞咽困难。其中21例前来接受了检查,包括女13例,男8例,均住家中,平均年龄为53.5岁(范围为40~69岁),距脊髓灰质炎发病时间为41.8年(范围为32~65年).

    1993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充气夹板对无残疾者及脑血管意外患者比目鱼肌运动神经元反射兴奋性的影响

    刘晓媛 ,刘嘉琛

    <正> 本文介绍了一种充气夹板套置于比目鱼肌部位,周围加压,以研究其对有及无脑血管意外者比目鱼肌运动神经元反射兴奋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受试者分两组:①神经病学正常无残疾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20~54岁;②脑血管意外组(CVAs)8例(男4例,女4例)。至少在研究前3个月证实有受累腿肌张力增高病史,年龄26~76岁。所有受试者研究前12小时

    1993年01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微机控制的刺激和资料探测系统对人的肌肉收缩力进行分析

    陈泗才 ,陈明英

    <正> 临床上对肌肉功能的评价很受限制。由于种种困难,人们对肌力的物理检查容易作出错误解释。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肌肉功能,有几位学者已检查了各种肌肉(包括拇指内收肌,小指外展肌等)的电生理学和收缩特性。然而,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对肌肉功能用量化表示上,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作者为了临床应用描述和评价了一种能间接刺激和给肌肉反应定量的方法。他们已研制出一种计算机控制的刺激和资料探测系统来分析复杂的肌肉

    1993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类支配膀胱的神经纤维数量和纤维直径——受体神经分析Ⅱ(Ⅳ)

    刘卫

    <正> 治疗下段脊髓损伤的一个想法是将损伤平面以上和以下的外周神经吻合起来。本文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作为支配膀胱的受体神经进行了纤维计数并测量了神经纤维的直径,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从1名死于胃癌的75岁妇女尸体上(死后24小时)和1名死于自杀的21岁女子尸体上(死后7小时)取出部分骶段外周神经,经常规组织学样本处理、制片,在×500和×1000倍光镜下进行有髓鞘纤维计数和测量神经纤维直径。纤维直径按下

    1993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F波评价节段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尤春景

    <正> 1950年Magladery 和McDougal 描述了在足肌记录的原始电位,故被称为F 波。用超强表面电刺激混合性周围神经,在手或足的小肌肉均可记录F波。急性脑损害后的脊髓休克阶段,发现F 波的发生率和平均振幅减低,反之在痉挛期,其发生率、平均振幅均增加,本文利用F 波参数的改变评价痉挛,并作为评价节段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可能方

    1993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根病损早期的多相运动单位电位与其神经元间接触传导的假设

    熊亚波

    <正> 颈腰神经根病损产生特征性电生理学改变,这些包括:膜兴奋性及运动单位(MUP)数量和募集反应的改变。Crana等认为多相电位(4相以上)对神经根病损有诊断价值,且发生于失神经电位出现前的2~3周,

    1993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