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一步提高编译和文摘水平的几点意见

    本刊编辑部

    <正> 《国外医学》系列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45个分册,原来一直坚持综述、译文和文摘“三合一”的报道风格,是我国医学专业一套大型综合性情报刊物,对读者及时了解国外医学学术的发展和动态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中,译文和文摘2个栏目,都各占每期刊物内容相当大的比例。为扩大这一情报报道刊物的信息量,有关部门要求译文栏以编译为宜并适当压缩版面,用以增加文摘栏版面的字数(不少于40%~50%),使更能体现情报性刊物的特征。本刊编辑部为提高这2个栏目的水平,对近年的稿件作了一次认真

    1993年03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主要内容(1)、(2)、(3)

    1993年03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血管意外后运动障碍的定量评定(续前)

    燕铁斌,南登昆

    <正> 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Carr 和Shepherd 等人在80年代中期设计出来的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主要在澳大利亚应用,近年来流传到其他国家。该评分的特点是方法简单,针对性强,全部评分有9项,其中8项与运动功能有关,1项与肌张力有关;同时,评分等级比较细,每项分为7个等级(0~6分),容易重复评分,结果便于比较分析,其可信性在不同评估者为0.95,重复评分为0.98。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内容及评分标准如下:①仰卧→健侧卧位。

    1993年03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偏瘫患者的步态分析

    许光旭,周士枋

    偏瘫患者绕圈前进的痉挛性步态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本文从步态的基本参数(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和时相)和行走时各关节角度变化、肌电活动、生物力学分析、重心位移及能量消耗等步态分析的各项指标综合分析了偏瘫患者这一特征,为其功能评定、康复治疗评价、科学研究从运动学及生物力学角度提供了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

    1993年03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第5期WHO康复医师培训班开始招生

    康教

    <正> 由卫生部与WHO香港康复合作中心联合主办,同济医科大学承办的WHO 康复医师培训班已举办了4期,第4期培训班已于1993年2月17日开学,参加本学期学习的学员44名,来自25个省、市、自治区。培训班的教学任务由外籍教师与国内康复医学专家教授共同承担,教学内容包括康复医学基础康复与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工程、社区康复、伤病与伤残的康复等。

    1993年03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咽通过时对中风后咽下困难的定量评定

    夏苓春

    <正> 常发生于中风和其他神经及神经肌肉疾病的吞咽困难,需行康复治疗。定量资料对评价障碍的程度、吞咽问题与病理损害的关系,以及治疗效果都是必要的。以往有作者采用电视荧光屏检查(VDF)作过研究,并报道咽通过时的正常值。但这些调查性研究需要复杂精密的仪器,也没有提供社区医院在临床上评价吞咽困难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目前大多数社区医院所能得到的VDF 仪器,描述简化的定量方法评定咽吞下时间,并对4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者的咽吞下时间损

    1993年03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泗河儿麻后遗症矫形术》教学录象片在全国发行

    <正> 该片由科学出版社摄制,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摄影师王兆麟任总摄影师。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题写片名。邬华彬、毛宾尧、赵钟岳、张光伯、姚建祥五位著名骨科教授任医学顾问。片中讲述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最佳手术方案的制定,并通过30例不同类型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示教、术后康复和术前、术后疗效对比,真实地反映了“秦泗河创立的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矫治新体系”(该项目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新观点、新方法,充分显示了秦泗河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对重症儿麻后遗症的有效治疗。本片堪称目前国内外介绍儿麻矫治技术的一部难得的高水平教学录象片。值得矫形外科人员反复观摩学习,也值得其它外科人员、各级残联和从事儿麻康复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

    1993年03期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风后社会支持介入结果的随机实验研究

    何成松

    <正> 本研究旨在确定社会支持是否能改善中风患者的被支持感,并由此导致较好的社会心理结果。本研究中社会支持的定义是:当一个人需要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的一种具有价值的、能为人们所喜爱、关心、尊重的体验或信息。

    1993年03期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充血性心衰病人的运动训练

    励建安

    <正> 现已证明有效的运动训练可明显影响冠心病人的中心和外周参数。左心功能正常的病人其运动训练主要通过外周机制产生循环效应。外周机制包括;运动肌肉的氧化酶活性增加。肌肉特异性的训练效应和训练后动静脉氧差增大。随着运动骨胳肌细胞的线粒体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血管阻力下降。这些作用如能被慢性心衰者获得,便有可能部分纠正心衰所继发的外周循环异常。

    1993年03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的力量训练

    励建安

    <正> 在过去的10~15年,运动已成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对冠心病病人及有冠心病倾向者强调要发展心血管素质,往往采用长时间、大肌群、低抗阻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即有氧运动。另外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可通过此类运动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运动训练的另一类方法为力量性训练。这一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增强肌力和耐力。肌力(特别是上肢肌力)的提高对许多高危病人很重要。过去因为担心力量训练可以引起血压升高,两项乘积明显增大,导致心肌缺血和

    1993年03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用磁刺激脑、脊髓和周围神经评定运动传导时间

    罗跃嘉

    <正> 经颅刺激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对于中枢运动传导径的评价具有实用性与可靠性。中枢传导时间(CCT)常通过随意收缩肌肉对皮层与脊髓刺激反应的潜伏期差值的计算而得到。CCT 包括:①沿锥体束纤维的传导时间;②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延迟;③运动神经根纤维的一个较短的近心段的传导时间。有人认为要精确测量CCT 就应该测量磁刺激脑的传导时间与电刺激周围神经获得的F 波。

    1993年03期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肌筋膜触发点的热象图

    肖少华

    <正> Travell和Simons提出了第一个有关肌肉综合征的诊断框架。他们描述的肌筋膜触发点(TrPs)是一些对刺激过敏的斑块,通常位于一束绷紧的骨骼肌肉或肌筋膜内。它们在加压时出现疼痛,并产生特征性的牵涉痛、触痛和自主神经现象。活动性TrPs 常有触痛,防碍肌肉完全伸展,降低肌力,直接加压时产生牵涉痛。当受到适当的刺激时,活动性TrPs 引起肌纤维的局部抽搐反应,并对疼痛

    1993年03期 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物理医学和康复学专业领导人的现状

    孙炳照 ,高焕芝

    本文通过问卷询查的方法,对美国医学院校中现任专业领导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未来专业领导人的要求提出了意见。这对我国本专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借鉴作用。

    1993年03期 120-12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强化步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赵冬林

    <正>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①报告一种强化的目标定向训练法对一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步态再学习的应用;②观察患者对训练方法的适应能力。病例和方法:偏瘫患者男、女各5名。平均年龄69.8岁。由CT 确诊为脑中动脉梗塞。发病后5~7d,用Barthel 指数和Fugl-Meyer 脑卒中评定表评定患者功能水平和运动感觉能力。训练计划规定,每一患者从脑卒中后第8d 起开始训练。1 d 2次,每次60 min,1周5 d,共5周。除专门步态训练(SGT)

    1993年03期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年轻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孙星炯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年轻卒中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和随访时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ADL)和功能活动能力(FMA)来回答与功能有关的特殊问题。观察了35例年龄18~40岁的自发性卒中患者。收治条

    1993年03期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偏瘫肩痛的根源

    李鹏虹

    <正> 肩痛是偏瘫病人常见而且严重的问题。至今其病因学仍不清楚。本研究试图通过找出引起疼痛的局部解剖结构,并给予麻醉剂注射,作为确定病因学的初步尝试。同时收集和分析一些相关资料。方法:收集所有病人的病史资料,记录下任何与肩痛有关的体检材料。如果病人或医生觉得必要,可在疼痛部位注射1%利多卡因。之后,以0~5级来评价肩痛和ROM 的改善程度。

    1993年03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风康复期病人的静脉血栓栓塞

    于苏文

    <正> 为了确定中风康复期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危险因子以及改变静脉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因素,作者研究了1组中风康复期的病人。方法:病人按下列主要活动类型分为①卧床;②坐轮椅;③扶行;④独立行走。足和小腿功能按修改的Brunnstrom 标准分级评定(7级=正常)。入院后1周内常规做阻抗体积描记术(IPG)作为筛选,以后每周1次,平均检测3次。如果IPG 正

    1993年03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偏瘫的早期长下肢支具疗法

    柳宏志 ,张彬 ,贾刚田

    <正> 作者应用长下肢支具(LLB)于偏瘫恢复初期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观察对象:1991年前3年接受理学疗法的76例中,早期LLB 24例。其中脑梗塞13例,脑出血8例,脑肿瘤3例;偏瘫侧右13例,左11例。平均年龄62.2岁,合并意识状态低下4例,深感觉障碍5例,半侧视空间失认5例,合并肝癌、上颌骨肿瘤4例。

    1993年03期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风患者运动诱发电位与临床运动状态间的关系

    邓晓红

    <正> 用磁刺激评定皮质脊髓径为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因其方便、无痛而优于电刺激。本研究对中风患者及与其年龄、性别、体重相当的健康人各41例,以磁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下段颈区,在对侧拇短展肌检测皮层和颈区运动诱发电位(MEPs)。与健康人比,中风患者皮层MEPs 的振幅和潜伏时、中枢传导时间(CCT)及两侧CCT 间的差(DCCT)均有显

    1993年03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无氧阈为指标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活动性

    吴桂英 ,贾刚田

    <正> 以最大摄氧量为体力指标用于脑卒中患者,由于①运动负荷伴有危险;②完成运动的能力障碍,因

    1993年03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体重增加问题的研究

    凌贤才 ,刘作敏

    <正> 作者对1987年1月至1990年12月3年间康复计划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患者222例,于门诊继续随访观察了160例。对体重的变化与日常生活活动(ADL)和血脂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男96

    1993年03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肌肉疾病中的挛缩

    丛芳

    <正> 挛缩是康复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残疾并发症,可导致畸形和活动受限。目前有关神经肌肉疾病中挛缩的系统资料尚无报道。此文目的在于以5年临床实践中积累的230名神经肌肉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研究挛缩的发生率、常见部位、平均最大活动丧失度及相关的挛缩指数。

    1993年03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磁共振评价肌肉损伤

    邓晓红

    <正> 磁共振谱(MRS)和磁共振成象(MRI)是研究组织生化、提供软组织结构的精确解剖影象的新型有力的工具,是评价肌肉损伤的间接方法。本文着重介绍利用这些方法来研究运动致肌肉损伤的结果。~3P MRS 检查可检测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PCr)和无机磷酸盐(Pi)的浓度。致肌肉损伤的运动主要为离心性运动。进行离心性运动1~7d 后,MRS 检查显示静息时Pi/PCr 的比率增高。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外Pi 增高或静息时肌肉代谢轻

    1993年03期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经肌肉电刺激(ENS)对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功能性活动的影响

    邓晓红

    <正> 作者在简要复习用电刺激神经肌肉以减轻痉挛,改善主动运动和功能的进展后指出,“改善肌肉营养的”(eutrophic)神经肌肉电刺激器是最近的发明,其目的在于再现自然引发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KⅡSwitch 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就是应用“改善营养”这一原理。该机频率范围3~40Hz,脉冲宽度80~200μs,能交替输出以刺激原动肌和拮抗肌肌群。生产厂家声称该机器可用于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和神经损伤后肌肉发生的变化,增强肌力、耐力和抗疲劳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维持或增加运动范围,控制尿失禁,还能缓解痉挛,改善主动运动和功能性活动。本文对40例慢性痉挛患者(其中37例多

    1993年03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后4年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

    杨晓玲

    <正> 外伤性脊髓损伤(SCI)是一种突然的意外事件,依脊髓损伤的平面和在此面上损伤的程度产生不同的损伤结果。而并发症的发生则与个性、行为(对健康的责任心、自毁行为等)相关,因此识别与健康相关的预示因子非常重要。显然,存活对健康的后果最具重要性。为识别与死亡更具一致性的预示因子,Krause和Crewe 将1974~1985年随访询问表所得的前瞻性资料加以联系,发现生存组有较高的职业和心理

    1993年03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性电刺激的评价

    张德富 ,廖维靖

    <正> 本文的目的是评价不完全脊髓损伤(ISCI)应用功能性电刺激(FES)1年的效果。资料与方法:患者女,39岁,家庭妇女。在5年前的交通事故中T_6平段遭受ISCI。在医院完成康复计划出院后,在门诊应用双侧膝踝足矫形器和移动式步行架进行步行训练12周。在家应用FES 1年。用恒压电刺激每周5 d,每天30min。给予的刺激

    1993年03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病人的褥疮与纤维结合素及相关蛋白

    罗跃嘉

    <正> 本文研究1组长期脊髓损伤(SCI)病人的褥疮病程与血浆纤维结合素及其相关蛋白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21例长期SCI 病人因褥疮而入院,接受常规治疗。随后观察2个月,褥疮按深度和严重程度分1~4级。SCI 对照组为10例长期SCI 而无褥疮的病人,32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

    1993年03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脊髓损伤的隐性心肌缺血

    陈又新

    <正> 本文报告1例颈脊髓损伤(SCI)病人明显而可逆的心肌缺血.病例报告:65岁,男,4年前从一建筑物上掉下而致不完全性C_7 SCI,由于频发的伸肌痉挛而就诊。ADL 和转移靠旁人帮助,活动靠摩托轮椅。心电图显示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否认有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或大汗发作史。肌力:C_5支配的肌肉两侧均为4/5级,C_6和C_7支配的肌肉为3~3~+/5级,而手内肌为

    1993年03期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闭合性头损伤后的激越和不安——100例住院患者的前瞻性研究

    张永东 ,王维炎

    <正> 激越和不安是影响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及其照料者和家人两个最突出的成分问题的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研究闭合性TBI 患者,确定激越和不安的发生频率与每次的持续时间,并准确地定义和区分不安与激越。方法:100例外伤性闭合性头损伤住院患者,年龄18~25岁,男性87人,女性13人。绝大多数患者

    1993年03期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脑内血栓形成的病例报告和简要临床回顾

    蒋小燕

    <正> 本文通过1个年轻妇女大脑内血栓形成的病例报道,旨在使康复医师了解本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便对这类患者提供最佳的康复处理。患者女性,29岁。2年前开始口服避孕药后不久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妊娠后期和产褥期间曾皮下注射肝素,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后8天出现右侧头痛,继而左半身逐渐麻木、乏力,左右

    1993年03期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围产期脑病及其后遗症的综合康复原则

    孙星炯

    <正> 围产期脑病特别是婴儿脑瘫是儿童残疾的首要疾病之一。作者观察了662例1~14岁的中枢神经系统患儿,其中脑瘫548例,脑膜脑炎后遗症24例,脑病29例,周围神经疾患51例。脑瘫患儿中痉挛性瘫型160例,偏瘫型172例,运动过多型189例,弛缓性能

    1993年03期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脏康复与老年患者

    盛萍

    <正> 锻炼可以增强心脏机能,从而降低老年心脏病患者的依赖性。心脏康复就是指心脏病患者从体力、

    1993年03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康复

    王树庚

    <正> 作者简要概述心肌梗塞后康复的进展。由于再灌注疗法的普及,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有很大的进步,最近的急性期死亡率降至10%左右,加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开发,使得从发病早期就进行急性期康复成为可能。在日本,从1980年户鸠裕德主持厚生省循环系疾病研究组进行心脏疾病康复研究以来,许多单位

    1993年03期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极量等长提举运动中和运动后左心室功能的连续监测

    陈伟 ,励建安

    <正> 等长收缩运动反射性增加动脉血压,且这种升压反应与肌肉收缩强度、参与肌群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有关。以往对正常人进行了小肌群亚极量等长运动的研究,提示血压和心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对大肌群极量持续等长收缩时左室功能状况所知甚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①应用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连续观察站立位提举时左室功能是否降低;②评估运动

    1993年03期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分析多峰肌电图的诊断价值

    刘钦刚

    <正> 本文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健康、肌病和神经病3组肌电图,探索鉴别诊断的肌电图特征。材料和方法:肌电图检查19人,其中健康6人,结节性麻风周围性多神经病8人,肌病5人。肌病中2人为骨盆带型肌营养不良,1人为广泛眼肌病,1人为进行性全身硬化,1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性慢性多发型肌炎。被检查肌肉的肌力要求都在4级以上,神经病组检查手的主要固有肌和肱二头肌;肌病

    1993年03期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尺掌皮神经与小鱼际感觉传导的研究

    丛芳

    <正> 尺掌皮神经(UPCN)由尺神经主干分出后,在尺神经外膜内向远端走行,在腕部穿出神经外膜,横越表浅的腕横韧带,为小鱼际提供感觉神经支配。UPCN 在许多解剖或电诊断教科书中或被忽略或仅简单提及,以前尚无UPCN 电诊断技术研究的报道。

    1993年03期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健康老年人上肢神经传导的标准化研究

    何成松

    <正> 本文旨在运用标准化技术建立健康老年人上肢神经传导的正常参数。材料与方法:作者严格筛选了155名健康老年人并对其一侧上肢进行研究。受试者年龄在60~95岁之间,分为3组(60~69岁、70~79岁、80~95岁)。上肢温度控制在32~35℃,臂长以肩峰外侧端到中指末端的距离计算。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及感觉传导采用近体端和远体端两种方式进行刺激,桡神经的感觉传导只采用远体端刺激法。接地

    1993年03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2个急性面瘫幼儿的电生理研究

    刘钦刚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患面瘫期间的瞬目反射和听觉脑干反应(ABR)的一系列变化,并说明其基本的神经活动及致病过程。资料和方法:2个患急性单侧面瘫后1周内入院的幼儿,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病例1是左侧面瘫的8个月幼儿,病例2是右侧面瘫的12个

    1993年03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ell麻痹神经生理评定中经颅磁刺激法的不足

    刘宏亮

    <正> 经颅磁刺激(TCMS)面神经记录面部复合肌肉活动电位(CMAP)是一种新技术。本研究目的是探索TCMS 刺激面神经干颅内段的解剖部位,以及在提供Bell 氏麻痹预后信息上此法与电刺激(ES)孰优。实验对象及方法:健康志愿者14人,一侧Bell麻痹者26人,病人起病后20 d 及30~60 d,2次进

    1993年03期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病人与正常对照者的P_(300)潜伏期和波幅在检测过程中的变化

    罗跃嘉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刺激腕部正中神经的Oddball 实验获得体感事件相关电位(ERP),以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对照者的P_(300)潜伏期、波幅以及反应时(RT)随检测时间的改变。对象与方法:30例确诊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均为右利;另30例对照者在年龄、性别、利手上均与之匹配。病人组包括16例偏执型和14例非偏执型。Oddball 实验,即用2个电极刺激腕部正中神

    1993年03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颅皮层刺激对脊髓损害的电生理评估

    张颖冬

    <正> 近年临床研究已广泛采用电或磁经颅皮层刺激(TCS)引发运动诱发电位(MEP)来了解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锥体束(PT)情况。作者选择了22例病人和30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行脊髓电生理研究.采用单极电TCS 和经皮脊髓刺激(PSS)技术。单次TCS引起MEP。在鱼际肌和胫前肌记录EMG 信号。以MEP 潜伏期减去外周传导时间(PCT)和皮层脊髓单突触延搁(0.5ms)计算出PT 皮层颈段(CCS)或

    1993年03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

    尤春景

    <正> 颈椎病常见于中年人,许多病例因脊柱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髓病变。诊断常根据临床症状和X 线检查发现椎管狭窄和骨质增生。当没有脊髓压迫的直接征象,没有节段体征及放射学发现,体感诱发电位(SEP)是一种非创性检查感觉通路功能的方法。作者对17例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刺激腓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

    1993年03期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病和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鉴别诊断

    高楚荣

    <正> 作者研究了电生理检查对颈椎病和周围神经损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以腕管综合征最高。对象为颈椎病的脊髓型65例,神经根型25例,臂丛神经损伤21例,桡神经麻痹20例,肘管综合征64例,腕管综合征112例(双侧者28例,计140只手)。其中8例有复合病灶,30例初诊时诊断不明。方法:检查记录M 波、F 波、复合感觉神经活动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和颈部传导时间,肌电图观察失神经电位及动作电位。测20名健康人神经传导速度

    1993年03期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痉挛病人增加的F波时程

    刘钦刚

    <正> 肌电图F 波除用来评估周围神经系统外,还尝试用于评定痉挛病人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本文报告了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病人增加的F 波时程与正常对照的比较。材料和方法: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4~74岁,平均42.8岁,无神经性疾病。实验组病人22例,年龄26~76岁,平均47.3岁。单腿痉挛10例,包括脑卒中8例,脑瘤2例;双腿痉挛12

    1993年03期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听神经瘤的术前电生理检查

    胡晓晴

    <正> 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桥脑小脑角肿瘤。病程早期很少发现面神经受累的临床征象,然而面神经受压却是术中的常见改变。许多作者证明电刺激诱发的眨眼反射有益于评估面神经、三叉神经及脑干的功能,眨眼反射(三叉神经-面神经反射)的研究可显示亚临床功能障碍的存在与否。但是,眨眼反射对有些病例不能确定反射弧受损的平面。作者结合面神经传导及下颌反射检查了20例经CT 诊断、手术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所有病例均无三叉神经和脑干

    1993年03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复发性腰背痛的1个常见病因——节段性背支神经病变

    周宁

    <正> 在现代社会中腰背痛是常见的疾病,少数患者有神经根受压,也有椎间盘源性痛。背部组织的老化与椎间盘变性导致节段性活动障碍,这被认为是腰背痛原因之一。以前认为刺激由含有感觉纤维的后支所支配的背部结构时,引起背和腿部的肌痉挛及背痛和牵涉痛。实验性牵涉痛放射到下肢的距离与对后背结构

    1993年03期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骨间神经病的临床和肌电图表现

    汪霞

    <正> 桡神经经肱桡沟达前臂后即分为2个终末支。浅支为感觉支,深支即后骨间支(PIN),支配前臂除桡侧腕长伸肌(ERCL)以外的旋后肌和其它伸肌.在经过桡侧腕短伸肌下方及旋后肌时,PIN 很易受到外伤或挤压伤。在某些特发性病例,病因不肯定,可能由于Frohse 弓的特别增厚挤压所致。

    1993年03期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uchenne肌营养不良运动单位重组电生理评定

    尤春景

    <正>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D)的电生理研究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应用平均和数字分析决定运动单位(MUP)参数、单纤维肌电图(SFEMG)和肌纤维传导速度(MFCV)。对14例5~11岁(平均8.1±1.86岁)DD 男性患儿进行了电生理研究。MFCV 测定在肱二头肌短头上进行并与20例健康同龄儿比较,SFEMG 研究在趾短伸肌上进行,与本实验的同龄儿参数比较,并

    1993年03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梨状肌综合症的电生理改变

    汪霞

    <正> Freiberg和Vinke将梨状肌综合症(PS)的典型表现描述为:Lasegue 征阳性,坐骨结节处触痛和保守治疗有效。对由坐骨神经在出骨盆处受嵌压所致的PS,当取AIF 体位,即患腿内收、内旋、屈曲时可致疼痛加重及局部感觉功能明显减退。因为这种体位可使尖状的梨状肌下缘紧张而压迫坐骨神经束。本文报道了配合AIF 体位改变对PS 病人进行H-反射检测作为该综合征的辅助诊断。

    1993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氏病患者拇短展肌之静止期

    李品香

    <正> 关于电刺激面部或四肢肌外周神经的静止期已有研究。在帕金森氏病(PD)患者观察到其腿部肌“接受外界刺激抑制”降低。刺激三叉神经可抑制下颌关闭肌自主收缩,此种抑制称为接受外界刺激抑制。虽然已知肌肉颤动的静止期可能正常或延长,但在PD 患者刺激皮肤产生的抑制可能降低。而帕金森氏病手部接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至今尚未阐明。

    1993年03期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随意收缩时诱发F波用于监测上运动神经元疾病

    廖维靖

    <正> 本研究旨在评定用随意收缩时的F波监测上运动神经元疾病(UMND)的可能性。研究对象为32例健康成人,54例UMND 和20例下运动神经无疾病(LMND)患者。UMND 含38例颈椎脊髓病、2例脊髓损伤、8例脑梗塞、6例脊髓-脑变性,所有患者的手指均有痉挛;LMND 含16例肘管综合征,3例糖尿病性神经病和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用肌腹-肌腱方式记录小指展肌F 波。在静息和轻收缩(小指持续外展)状态下刺激腕部尺神经各16次,刺激波宽0.2ms,频率低于0.5Hz,强度调

    1993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业委员会在汉成立

    赵正全

    <正> 在中国康复医学会总会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两年的积极筹备,中国康复医学会电诊断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6月25日在武汉成立。选出了以南登昆教授为主任委员,吴宗耀教授、廖洪涛教授为副主任委员的专业委员会成员共13人。大会期间,南登昆教授发表了“国际电诊断学的发展与热点”专题报告,吴宗耀教授、芦泽培教授分别进行了“P_(300)事件相关电位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和“F 波的临床应用进展”专题讲座,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

    1993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注意介绍本学科研究与应用的新内容新动向

    南登昆

    <正> 不少译、摘者在“热门话题”上连篇累牍地加以译写,这对深化该专题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开拓新的方向、新的因子、新的方法、新的内容有关。有些众口一词的“理论”、“经验”往往又为某一新的探索所否定,从而切实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新的、与众不同的,并不一定都是“方向”,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但也可能就是“方向”,就是对的,所以提倡介绍本学科研究与应用的新动向、新内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1993年03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