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俊
本文综合论述了现代心脏康复发展的趋势及其基本理论的概念和特点,较详细介绍了心脏康复研究与应用的概况,对心脏康复研究和应用需要重视的问题也作了探讨,并以此提出现代心脏康复研究与应用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协作来保证。这些对目前心脏康复研究和应用具有学科导向的指导意义,亦有助于认识心脏康复深入研究的临床特征。
1995年03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廖维靖,杨万同,田峻
本文介绍了国外实验性周围神经病损疼痛的研究概况。简要叙述了实验性周围神经病损疼痛的造模方法、行为研究,并对造模方法进行了评价。强调有必要将能模拟临床状况的动物模型加以深入研究。
1995年03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随枝,冀振威
<正>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是以慢性灼性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浮肿和血管不稳定为特征。RSD病人治疗困难且预后不良。Subbarao和 Stillwell报告125例RSD病人仅23%的病人能全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Kozin用典型的体征和症状定义了RSD综合征:①一侧肢体疼痛和肿胀;②皮肤营养改变,多毛、多汗和指甲的改变;③血管
1995年03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传纬
<正> 流行病学数据支持慢性运动是一种保护性机制。这种保护性机制可能包括很多适应性反应:脂质改善;病程延缓;通过原有冠状血管和增加的侧支血管的血供增多;休息和亚极量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和血供需要量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心率阈值提高;运动能力提高;纤溶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 冠状循环的保护性适应性变化为运动假说提供基础。它们可能包括:①冠状血流调
1995年03期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胡永善
<正> 肺部疾病尤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即活动引起呼吸困难,病人被嘱咐减少活动,而不活动又导致运动耐受力更加降低。 本文将讨论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评估,该病的功能性转归,病人的运动限制因素,以保证训练或康复方案的效果。 极量运动试验 极量运动试验可以在功率车或活动平板上进行。试验中测定动脉血气值、通气量与耗氧量等参数时病人的气体
1995年03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正荣
<正> Robinson等最近介绍了一种以对照方法直接定量评定肌疲劳时周围性和中枢性因素作用的方法,但结果难以推断出与疲劳有关的作用。本研究决定修改Robinson法,对电诱发肌力的增量、随意肌收缩水平和可能与疲劳有关的收缩开始时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分析。 方法 无右膝病史的自愿受试者32例。其中女15,22~48岁(平均34岁);男17,27~53岁(平均37岁)。其中男女各3例还在另一实验时参加假装疲劳组(“装病”组)。采用一种称
1995年03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宝戈
<正> 最近研究显示间歇等长收缩时骨骼肌血流量呈线性增加。强直状态较颤搐状态下血流量(Q)和吸氧量(VO_2)更高。强直性肌收缩产生较高张力引起O_2需求增加,部分反映了VO_2增加。然而强直性收缩期内无血流时间延长,因此Q增加可能是决定VO_2增加的主要因素。为此,Dodd等在杂种狗的腓肠肌-跖肌肌群原位模型上进行肌收缩期间力形成和无血流时间对最大血流量和VO_2作用的研究。
1995年03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干怀兴
<正> 在工程学中反馈的含义是某一系统发出的信息再传人,反过来调节该系统。在生物反馈系统中病人是源。生物反馈是将不能觉察的生理过程中的信息转变成患者可懂得的信号,并可进行自我调节的技术。该信息成为病人可听、看、懂的信号,并可学习(练习),以有利于进行自我调节。这种机理,若无此反馈即无法实施。盆底肌练习可对某种类型尿失禁病人无力的会阴周围肌力进行强化。训练的成功依赖病人的积极参与和对个
1995年03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倪朝民
<正> 常规的运动神经传导测定是肌电图工作者研究运动神经肌肉疾病有价值的工具。但是,这不能全面地评测近端神经、神经丛或脊神经根的功能。F-反应的发现(1950)使得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们能够评价正常和病理情况的近端神经的功能。 许多有关F-反应的文献都集中在反应的特征和标准化方面。常用的F-反应参数包括:反应的波幅、时限、反应出现的恒定性、若干反应中最短的潜伏期或上述的全部。有
1995年03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维朴
<正> 本文对压力分布测量的发展作了概括介绍,并对电容测量方法的物理学定义以及可弯曲性电容测量垫在矫形技术中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描述。 压力分布测量的发展 1891年,Braune和Fischer首次表示要用一种方法来测量人在行、立、坐、卧时身体对垫子施加的压力。Morton和Elftmann首次就人在行走时足部压力分布的动力学测定发表了论文。后来,Beierlein(1977)继续发展这一方法,发明了一种由许多锥形硅做
1995年03期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蔡红
<正> 作者已经发现运动训练能使猪和狗对依地酸(EDTA)络合后的渗透能力—表面积的乘积(PS)增加,但对其机理尚不清楚。最近应用放射性标记的微球来校正不均匀血流对PS的影响,用以解释不均匀转运的理论,观察经计算血流的不均匀性后是否训练可使PS提高,并探索训练、冠脉血流及PS的关系以最终了解训练提高冠脉转运能力的机理。 实验设计 将5头小型猪进行12周平板运动,然后将其麻醉开胸,用放射性标记的微球测量冠脉左前降支血流分配和转运能力,并注射1丸混合标
1995年03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敏
<正> 本文目的为:①简短复习肌浆内游离钙(Cam)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别是内源性血管收缩剂内皮素对肌浆网状结构(SR)和调控Cam的规律;②复习运动训练所致SR调控Cam的适应性;③提供内皮素调节Cam的训练适应性的新数据。 技术和方法 用Yucatan小型猪,一组予以耐力运动训练(EX),另一组为安静组(SED)(圈养于栏中)。运动训练为每周5d的平板训练,持续16~20周,每一训练阶段运动时间达到75min。用显
1995年03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吉林
<正> 本文综述了运动训练对冠状血管生成的影响,包括①运动对具体血管床的影响(动脉、小动脉、侧支循环和毛细血管);②高血压对运动影响冠状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③与运动训练有关的调节冠状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 动脉和小动脉 可用两种方法来评估动脉和小动脉的大小:①冠状血管在其最大程度扩张时,测得的最大血流即表明冠状血管的横切面积。最大血流
1995年03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红
<正> 训练益处的一个可能发生机制是训练使冠状循环产生有益的适应性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总结和评价关于运动对冠状循环作用的数据来评价这个假说。 有证据支持运动训练引起冠脉床改变的假说。这种变化是动脉床转运营养和废料的能力提高,并在动物实验中证实增加了冠脉流量。这种训练诱使转运能力的提高包括冠脉流量和毛细血管的弥散能力的增加。Overholser的设计是通过测量运动与不运动猪的总体与局部冠状血流、微血管的运输和冠
1995年03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凡
<正> 本研究旨在应用运动训练过的动物的离体冠脉标本,包括近端冠状动脉(直径>2mm)、近似阻力动脉(直径150~250μm)及阻力小动脉,来评估运动训练对冠脉平滑肌紧张性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25~40kg重的成年雌性小型猪,使其熟悉踏车运动,每批8头猪随机平分为训练组(ET组)和对照组(SED组)。后者被关于6×10英尺的围栏中,前者第1周在活动平板上按3mph,0%坡度×20~30min(耐力)和5mph×15min(快跑)进行,奔跑的速度和时间按每1头猪的耐受性逐渐增加,至12周时,典型的训练时间为85min,其中2.5 mph×5min作准备活动,5~8 mph×15
1995年03期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品香
<正> 近年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老年人在反应时间、力量、柔韧性和平衡等方面均好于不运动的老年人。但这些研究并不能肯定高运动水平是否能维持健康和身体稳定性。也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神经系统退化,功能丧失是不可逆的,因而姿势性摇摆不可能改善。进一步研究确定运动在改善老年人感觉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是一重要论题。
1995年03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崔思松
,王传馥
<正> 老年人肌力衰退常被忽视,直到肌肉无力妨碍功能活动的完成并导致摔倒。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肌肉重量失去0.5%~1.0%。在21~80岁期间肌力丢失20%~40%,甚至更多。体力活动有助于维持肌力、肌肉量和肌收缩力,而缺乏日常体力活动会增加将来功能丧失的危险性。许多研究已论证过
1995年03期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利华
,潘晓华
<正> 伴有疼痛和肌肉疲劳的颈部功能性疾患正成为工业化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诊断有颈椎上段问题的患者均显示颈部力量下降,有节制的身体锻炼对治疗颈部功能失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报告上段颈椎伸、屈和旋转肌群经特定肌力训练后的结果。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17名洗衣房女工,她们所进行的包括分拣衣物在内的工作对颈、肩肌有很大压力。训练前,经医生诊断,9名女工有颈部疼痛,另8名女工虽无持续疼痛,但颈区有反复疲劳症
1995年03期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丛芳
<正> 脊髓伤(SCI)患者肩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体格健全者,伤后出现肩痛者约占30%~50%,其中四肢瘫者比截瘫者更易发生。其病因向来归咎于过度使用,因为要靠肩部功能移动身体或驱动轮椅。已发现伤后时间越长,肩痛发病率越高。最常见的病因看来是伴有峰下滑囊炎的碰击综合征(impingementsyndrome),曾证实占74%之多。尽管此综合征从发病机制分析是力学性质的,但肩袖肌群和肩胛肌无
1995年03期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青
<正>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确定对腘绳肌多长的牵伸时间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其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ROM)。 资料与方法 57名志愿受试者(男40,女17),年龄21~37岁,无明显髋、膝、大腿或腰部病史,但
1995年03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万子余
<正> 本文旨在将生物反馈原则应用于步态训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反馈(CAF)系统来探究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在激活与松弛时的肌电图(EMG)反馈,客观地评价步态功能的改善。 资料与方法 受试者为继发于脑瘫的偏瘫儿7例(男4,女3),年龄8~15岁。受试者经EMG评价,站立相的小腿三头肌活动亢进,单独行走时踝被动背屈和跖屈超过中间位(90°),主动性背屈和跖屈很弱。不用踝-足矫正器都能独立行走。
1995年03期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冬林
<正> 本文旨在确定偏瘫性肩痛(HSP)是否是中风严重程度的标志,或是与不良预后无关的预报症状。 76例第1次中风急诊入院病人,男37例,女39例。年龄41~99岁,平均73岁。病人入院即开始评定,由同一研究者连续12周检测病人。用Van Lan-genberghe's分级评定盂肱排列,拍肩关节竖直、无支撑肩前后位X光片。每周用竖式目测类比量表评定肩痛程度,用Kozin's标准诊断反射交感性营养不良(RSD),每2周用Motricity指数评定上肢肌力,每4周用Frenchay上肢试验(FAT)评定上肢
1995年03期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海辉
<正> 本研究旨在探讨卒中病人在进行运动再训练(MRP)的同时接受下肢伸肌负重练习(WBE)对病人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选择下肢伸肌练习目的在于步行时要求支撑腿的伸肌充分发挥功能。 对象及方法 1991年1~9月康复科脑卒中住院病人经运动功能评定表(MAS)评估,其步行能力得分为0~6的共54例,其中,男25例,女29例,平均年龄69.6岁(s=10.6)。3例双侧瘫,24例左
1995年03期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冬林
<正> 一侧脑损伤对对侧身体的影响已有明确论述,但很少注意对同侧身体的影响。精神运动性功能的客观评价是中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机化的反应时检测为用数量表示此过程的重要方面提供一个均值。本文旨在评定中风病人对视、听刺激同侧上肢(UEs)和下肢(LEs)的反应时。 资料与方法 病人组由29例右利手中风病人组成。男19例,女10例,其中低年龄组(60~71岁)13例,平均年龄66.1岁;高年龄组(72~89岁)16例,平均年龄77.9岁。17例左大脑半球受损
1995年03期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冬林
<正> 中风后病人肌力常有不容置疑的减弱,但躯干肌力减弱程度还未明确。本研究旨在反映中风和偏瘫病人躯干前屈和侧屈肌力的变化。
1995年03期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福金
<正> 腰痛症以躯干肌的肌力、耐力减弱为重要原因 之一,且与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故临床的多种疗法以指导正常生活活动和增强躯干肌肌力的运动疗法最重要。 1.生活活动指导 根据人体力学原理,为了保持正常腰椎生理前屈和骨盆生理性倾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经常保持背部挺直(back straight);②收缩腹肌(abdominal muscle tightened);③臀肌下缩(buttocks tucked under);④屈膝(knee bent)以减轻腰椎负担。
1995年03期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宝戈
<正> 本文旨在进一步确定下肢肌功能评分(LEMS)与行走能力及能量消耗的关系,并将LEMS与行走运动指数(AMI)进行对比,以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运动评分对行走能力的预测。 资料与方法 选择36例脊髓损伤(SCI)患者。(男30,女6,平均年龄29.0±10.1岁)。自发生SCI至进行测试的平均间隔时间为0.5±0.7年,所有病人均完成步态训练程序,能独立行走5min。其中四肢瘫(不完全性)12例,下肢有足够肌力可以行走,余下24例中包括4例截瘫(完全性);20例不完全
1995年03期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勤
<正> 在脊柱侧弯的保守疗法中,迄今尚未解决的是如何有选择地增强弯曲凸面的肌力。采用对称和不对称的增强背部肌力的方法以及电刺激疗法,即表面电极或手术植入电极方法,都未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上述疗法常会导致脊柱前凸的发生和发展。根据新的观点,特发性脊柱侧弯与胸椎后凸平坦和脊柱前凸有关,这也是上述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所在。因此,必须考虑采取与弯曲的病理机制相反的锻炼方法,也就是同时矫正侧弯,并使脊柱后凸,可以借助脊柱侧弯矫正带来达到此目的。
1995年03期 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德富
<正> 本研究有两个主要日的:①评价不同举重训练对整个肌肉系统的作用;②在相同训练条件下评价上、下肢肌力是否以相同速度增加。 资料与方法 21名受试者,两名因不符合标准
1995年03期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思松
,王传馥
<正> 老年人跌跤最严重的后果是髋部骨折。约30%的65岁以上老人每年至少跌跤1次,所幸的是仅极少数引起该处骨折。曾有报道,1组老人1年中共跌跤507次,仅7例发生髋部骨折。另外2组老人在272次和490次跌跤中,分别发生4例和1例髋部骨折。有报告,引起髋部骨折所需的平均力度,仅为一般跌跤所产生力度的10%,这提示吸收跌跤能量的因素在骨折的病因学上至关重要。据认为下列4方
1995年03期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怀
<正> 体育锻炼能减少发生冠心病(CHD)的危险,其机理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运动能直接影响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如增加侧支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心输出量等;二是锻炼能通过影响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如肥胖、血压或血液脂蛋白成分的浓度等发挥间接作用。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CHD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本文
1995年03期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振萍
<正> 本文旨在比较对不同形式的应激,即精神应激或躯体应激的脂肪分析和心脏反应的特征。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组:对象为30例健康、无肥胖和用药史的志愿者(女17,男13),年龄20~58岁,平均37±2岁,身体质量19~28kgm~2,平均23±1kgm~2。所有对象均接受身体活动和精神应激试验。 试验设计方案 用一个导管将分析探针插入脐右侧的皮下脂肪层,探针的入口与微量测定泵相连,
1995年03期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梅
<正> 女运动员中运动相关的闭经和月经过少发生率较高,而闭经和月经过少均造成骨矿密度(BMD)减少,尤其表现于腰椎。目前,有关运动员髋骨和其它骨密度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而在不同训练方式下(例如赛跑、体操)对运动员由于骨骼负荷条件不同,造成骨密度差异的研究就更少。作者研究了长跑和体操运动员的腰椎、股骨近端(尤其股骨颈)和全身的骨密度,并将其中月经过少和闭经者骨密度的数值与正常月经的同龄女大学生进行了比较。
1995年03期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纲
<正> 作者采用保守疗法治疗32例急性半月板撕裂并伴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对其结果进行了关节镜检查评定。该组病例中外侧半月板损伤者30例,内侧10例,伴前交叉韧带损伤者25例,余7例为后交叉韧带损伤。共有51处撕裂点。对所有膝关节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了关节镜检查评定。 康复步骤包括:1.关节在Kyuro支架下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CPM);2.有/无支架时的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范围(ROM)练习;3.动力性关节控制训练;4.肌力增强训练;5.负重锻炼。
1995年03期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军
<正> 猝死是指在发病24h内无法预料的内因性死亡。关于其死亡时间分为瞬间死亡、1h以内、6h以内等。 1.运动中猝死现状 根据德留的调查报告,从
1995年03期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怡华
,杨希存
<正> 脊髓灰质炎后遗综合征(PPS)是急性瘫痪性脊髓灰质炎病人恢复后,从轴突发芽的巨大运动单位的远端变性所引起的肌无力、疲劳、疼痛等临床综合征。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识别与PPS有关的预测因素,以便更好地治疗脊髓灰质炎患者。 方法 本研究按Mulder等的标准,从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的脊髓灰质炎门诊353份病例中,确定实验组127例,对照组39例。分别对所有病人采用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在临床询问后立即进行实验性检
1995年03期 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敏
<正> 艺术具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是人们根据对艺术的理解塑造或改造的一切事务,狭义的艺术则指的是质量上具有决定性标志的艺术品。对康复中的艺术概念却始终未作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康复意味着创造和能力的恢复,与医学、职业及社会等各方面有关,康复治疗重在能力培养和训练,而创造力却是学不会的,它只能被发掘、发展,因而从哲学意义对康复和创造性之间进行调和是很难的,但却有一两者都涉及而不互相重叠的领域,即所谓艺术治疗。
1995年03期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勤
<正> 本文主要介绍肩关节不稳定的体疗原则、肩关节部位骨折的体疗、偏瘫病人的肩痛、四肢瘫痪病人的肩关节治疗及肩关节损伤的劳动治疗。现分类综述如下。 一、肩关节不稳定的体疗原则 肩关节脱臼和肩锁关节裂缝后,手臂的运动受到影响,其体疗应遵循如下原则:(1)肱骨头不应向脱臼方向运动。(2)体疗时,应考虑到解剖和对抗情况,不给病人造成新的疼痛;通过治疗,使肌肉群获得固定。(3)体疗的目的是使病人重新建立胸-肩胛骨-肱骨的主动运动。 二、肩关节部位骨折的体疗原则和措施 肩关节部位骨折手术以后,要对软组织进行按摩,使软组织松弛,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肩关节手
1995年03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