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征稿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本刊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热点予以实时追踪、报道。主要栏目有专家笔

    2007年06期 v.2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撰稿要求

    <正>题名简明确切地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设副标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作者署名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作者单

    2007年06期 v.2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家笔谈

  • 帕金森病治疗的新理念——连续多巴胺能刺激

    孙圣刚;吴艳;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但是长期应用后导致运动并发症。近年来研究表明,运动并发症的产生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体长期受到非生理性脉冲样刺激有关,从而提出帕金森病治疗的新理念——连续多巴胺能刺激。改变L-dopa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进行连续多巴胺能刺激的主要手段。连续多巴胺能刺激策略的初步应用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长期临床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确认。

    2007年06期 v.2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神经炎症、小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

    张瑞萍;陈彪;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为DA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神经炎症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备受瞩目,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作为神经炎症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有可能成为研究新型神经保护型抗PD药物的靶点。本文对小胶质细胞激活后对神经元发挥损伤作用的主要途径进行综述。

    2007年06期 v.2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脑出血22例

    孙新飞;

    <正>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47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部CT确诊,出血部位在基底核、丘脑或脑叶。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手术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50—84岁,平均65.6岁;出血部位在壳核12例,丘脑2例,脑叶8例;出血量30—40 ml 8例,40—50 ml 9例,>50ml 5

    2007年06期 v.2 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标准大骨窗扩大颅腔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6例

    高树涛;卜风雷;张东阳;

    <正>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5—70岁;GCS≤8分;车祸伤21例,打击伤10例,坠落伤5例;一侧瞳孔散大20例,双侧瞳孔散大16例,2例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后复苏;血肿量20—30 ml 10例,30—40 ml 18例,>40 ml 8例;薄层血肿合并脑肿胀12例,≥2个部位脑挫裂伤7例,多发性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脑内血

    2007年06期 v.2 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43例

    张贵金;王熙;

    <正>2006年5月—2007年4月于我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分成2组:①A组43例,男29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3±2.2)岁;病程1.5—27.2年;②B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1±1.5)岁,病程1.3—28.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口服阿立

    2007年06期 v.2 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VitalStim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210例

    胡建荣;蒙向红;夏卫娟;岳华;

    <正>2006年12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210例,男132例,女78例;年龄50—88岁,平均66.2岁;脑梗死172例(其中脑干梗死12例),脑出血26例;经饮水试验评定,Ⅰ级(能不呛咳地1次咽下)0例,Ⅱ级(饮水分成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8例,Ⅲ级(能1次咽下,但

    2007年06期 v.2 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尼莫地平持续泵入预防脑血管造影所致血管痉挛

    阎平建;韩琦;刘建光;

    <正>2004年12月—2007年7月行脑血管造影的脑卒中患者310例,男194例,女116例;平均年龄64岁;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脑梗死258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83例和预防组22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即在造影过程中发生血管痉挛后立即动

    2007年06期 v.2 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黛力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临床观察

    王升;王希瑞;

    <正>2002年7月—200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病(Par- kinson's disease,PD)伴抑郁患者36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PD病程3个月—8年(平均2.75年),HAMD抑郁量表评分>8分,无严重心、肝、肾脏病史,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病史及精神病史。全

    2007年06期 v.2 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孙国兵;许康;周瑞;郭珍立;祝连生;柯贤军;

    <正>2005年10月—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51—68岁,平均62岁;起病至入院时间为1—5 h;均为清醒至嗜睡状态,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为7—22分;颈内动脉系

    2007年06期 v.2 374-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心境障碍的临床分析

    汪健;陈涛;席刚明;

    <正>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98例,女84例;平均年龄(62.23±7.45)岁;住院时间(20.47±9.12)d;均意识清楚,无理解能力障碍。入院期间由精神科医师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

    2007年06期 v.2 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

    林晓芳;葛华;庄晓荣;

    <正>病例1,男,34岁,以"突发双下肢无力2h"入院。入院前2h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无任何疼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3/73 mmHg,神志清楚,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腱反射消失,双侧L_1以下感觉消失,无其他阳性体征。于入院后半小时死亡。尸检发现其死因为主动脉根部夹层破裂引起的心包填塞,主动脉瓣功能障碍。突发性截瘫的原因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所致的急性脊髓缺血。

    2007年06期 v.2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MPP~+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朱红灿;张璐;许予明;张博爱;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给予PBS)、MPP~-组(给予PBS、MPP~+)、EPO低浓度组(给予10 kIU/L EPO、MPP+)、EPO中浓度组(给予20 kIU/L EPO、MPP~+)和EPO高浓度组(给予40 kIU/L EPO、MPP~+)。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代谢活性,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PP~+组细胞活性和SOD活性降低,而在不同浓度EPO组明显升高并随EPO浓度升高而升高;MPP~+组MD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增高,而在不同浓度EPO组明显降低,并随EPO浓度升高而降低。结论:EPO对MPP~+诱导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2007年06期 v.2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MPT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规律和尼古丁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胡丹;曹卫;孙圣刚;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规律以及尼古丁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8只小鼠(PD组)腹腔注射MPTP 30 mg/(kg·d),共7 d,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取4只小鼠(Nic组)腹腔注射尼古丁(2 mg/kg,每天5次,共17 d);取4只小鼠(Nic+MPTP组)给予尼古丁预处理和MPTP;取4只小鼠(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改变和凋亡细胞的变化规律。结果:慢性MPTP处理过程中,小鼠黑质TH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于MPTP注射第3天开始出现TUNEL阳性细胞,并于第8天达到高峰。与PD组相比,Nic+MPTP组TH阳性细胞丢失和TUNEL阳性细胞增多的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慢性MPTP处理的模式,可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尼古丁对这类神经元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2007年06期 v.2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大鼠黑质外液和红细胞内Mg~(2+)含量的变化

    罗韵文;杨梅;黄本友;罗文浩;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外液及红细胞内Mg~(2+)浓度的改变。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24只,分4组各6只,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28天采集大鼠动脉血中的红细胞,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中脑黑质细胞外液,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细胞内和黑质细胞外液Mg~(2+)含量。选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定。结果:各时点PD组红细胞内Mg~(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但PD组中脑黑质细胞外液Mg~(2+)含量仅在第21、28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g~(2+)缺乏与PD的发生及病程进展有一定关联。

    2007年06期 v.2 33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胡琦;康慧聪;许峰;刘晓艳;王霞;吴婷;朱遂强;

    目的:观察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_2-EGFP转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效率、表达时间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出MSCs,经传代5次、鉴定后分为2组,rAAV_2组中按感染复数10~6加入0.1 ml rAAV_2-EGFP;PBS组中加入0.1 ml PBS,培养后再传代5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P5和P10代细胞EGFP转导率,同时绘制2组P1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rAAV_2组P5和P10代MSCs转导率分别为21.71%±1.02%、20.34%±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生长曲线显示rAAV_2组细胞生长较PBS组缓慢。结论:rAAV_2-EGFP转导MSCs效率可,表达时间长,对细胞增殖稍有影响,标记后的细胞可用于观察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徙及分化。

    2007年06期 v.2 336-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癫癎大鼠海马内的演变

    笱玉兰;陈国华;朱遂强;罗利俊;阮旭中;

    目的:观察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癫癎大鼠脑内后的存活、迁徒、分化及GAD65表达。方法:将稳定传代培养的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于癫癎大鼠首次癫癎发作后4周移植入海马,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迁徒、分化及GAD65表达。结果:移植细胞在脑内存活,表现为SV40Tag阳性和GAD65阳性;可迁徒到同侧海马DG区门区、颗粒层及对侧海马;在海马DG区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以神经元为主,而在针道损伤修复部位仅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结论: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在移植入癫癎大鼠海马后能存活、表达GAD65,并据细胞所处的不同微环境向不同方向分化。

    2007年06期 v.2 340-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王升;王希瑞;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顺性分析、比较74例SIP患者(SIP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体温、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血脂、血糖、血压、CT、MRI、TCD、颈动脉超声、DSA等检查结果。结果:SIP组伴高血压、高血糖、发热、白细胞增多的人数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白细胞增多、血管狭窄是SIP的危险因素。

    2007年06期 v.2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向明清;蔡晓美;成祥林;

    目的:探讨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主动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教育组同时进行主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Brunnstorm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主动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2007年06期 v.2 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启动因素的初步研究

    殷小平;张曼青;吕金菊;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炎症反应的启动因素。方法:对206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取12例局部注入低分子肝素并吸出脑组织及脑组织液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取12例未经肝素处理并吸出脑组织及脑组织液的患者作为普通组。2组术中脑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以分别进行炎症细胞计数和TNF-α阳性细胞计数,同时以ELISA检测2组术中和术后第4天引流液中IL-6、IL-10浓度。结果:干预组炎性细胞计数[(123.10±5.342)个/5视野]明显低于普通组[(174.00±7.281)个/5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NF-α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术后第4天IL-6、IL-10浓度均明显低于术中(P<0.01),而普通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局部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降低IL-6、IL-10的表达,推测凝血酶的激活可能是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启动环节之一。

    2007年06期 v.2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露醇与复方甘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刘佩军;何小明;周宏斌;常丽英;王淑媛;闻红斌;尚芙蓉;孟云;吴靖;

    目的:比较复方甘油和甘露醇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0例高血压脑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10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复方甘油和甘露醇治疗7-14 d后,比较2组血压、肾功能、副作用及死亡率。结果:A组血压下降不明显,死亡率高,但肾功能损伤较轻;B组血压显著下降,死亡率低,肾功能损伤较重。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脱水治疗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血压以及病情程度,对于血压较高、中重度脑出血患者建议快速滴注甘露醇,而对于年龄偏大、心肾功能不佳者建议缓慢滴注复方甘油。

    2007年06期 v.2 350-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尤志珺;汪健;周少华;席刚明;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A组)急性期(入院第2天)、恢复期(发病第40天)和30例无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B组)、3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血清HGF浓度。结果:各组血清HGF浓度比较,A组急性期明显高于B组(t=5.05,P<0.01)和C组(t=8.81,P<0.01),B组亦高于C组(t= 2.41,P<0.05),但A组恢复期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结论:H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脑损伤的修复。

    2007年06期 v.2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帕金森病专题

  • 遗传与帕金森病研究现状

    郑瑾;孙圣刚;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为临床特征。其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进行性变性缺失及胞质内包涵体Lewy小体形成。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约为1%—2%。大部分PD患者为散发病例,仅约10%~15%的PD病例呈家族性聚集。

    2007年06期 v.2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的现代治疗与进展

    邵明;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平衡障碍等,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虽然其病因还不是完全清楚,也没有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合理的治疗仍可使患者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本文就PD当前治疗状况及进展作一介绍。

    2007年06期 v.2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颅磁刺激促进帕金森病皮质纹状体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

    王彦永;马晓伟;顾平;王铭维;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2%,其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为PD治疗开辟了新领域。本文仅就TMS促进皮质纹状体投射通路的再建及神经重塑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2007年06期 v.2 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家共识

  •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国立神经病及中风研究所、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工作小组报告

    孙圣刚;肖海兵;

    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障碍(PDPsy)目前尚无确切的诊断标准,本小组的目的就是回顾现有的PDPsy相关资料,在DSM-Ⅵ-TR标准的框架上,为PDPsy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制定一个临时的标准。幻觉和错觉为PDP- sy的典型特征,其预后不良,通常有3种转归,即慢性精神病、住院疗养或者死亡。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会诱导PDPsy的发病,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PDPsy与病理性路易小体、单胺能递质紊乱以及视觉空间处理缺陷有关。本临时诊断标准专属于PDPsy,它最大限度地包含了PDPsy的特征性症状、起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排他性诊断及其他伴随症状比如痴呆。虽然这个标准尚需要验证和提炼,但它划出了PDPsy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起跑线。

    2007年06期 v.2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叶青;李长清;

    <正>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 phy,RSD)又称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卒中后RSD多发生在偏瘫后1—3个月,主要

    2007年06期 v.2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

    鄢飞;鲍同柱;

    <正>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是指一类具有一定形状的合金,在低温下发生塑性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当把它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又可恢复初始形状。合金具有的能够恢复其初始形状的功能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SME)。20世纪30年代初(?)lander

    2007年06期 v.2 3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药品介绍

  • 大活络胶囊方源考析

    何顺华;

    <正>大活络胶囊(丸)始见于明代《奇效良方》,原名"大神效活络丹",从古到今,临床应用广泛,在国内享有盛名。清代医家徐灵胎盛赞曰:"顽痰恶风,热毒瘀血,入于经络,非此方不能透达,凡治肢体大证,必备之药也。"中风痰厥而至于肢体痿废,麻木不仁,或痹痛有定处,或

    2007年06期 v.2 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