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舟;徐逸;潘邓记;余勇飞;陈华先;王伟;
目的:观察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AS)机械损伤后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纯化的AS物理损伤模型(划痕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划痕组和干预组,划痕组和干预组均继续培养,干预组给予olomoucine干预。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后BrdU表达;利用Westernblot印迹分析损伤后PCNA、p27的表达。结果:划痕损伤刺激12h开始出现损伤边缘区AS胞体肥大、数目增加,BrdU阳性细胞比率和PC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p27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的BrdU阳性细胞比率和PCNA表达水平较划痕组明显减少(P<0.05),p27表达上调(P<0.05)。结论:损伤刺激可促使AS发生反应性胶质增生,CDK选择性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其反应性增生。
2008年02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格;孙圣刚;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MPP+处理PC12细胞,建立多巴胺能细胞损伤模型,使用不同浓度的EPO预处理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物质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MPP+处理后PC12细胞活力下降,250μmol/LMPP+处理24h后,细胞活性下降为对照组的39.64%,而EPO预处理组随着EPO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上升,40U/mlEPO为促进细胞活力的最佳浓度。EPO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独MPP+组(P<0.01),且EPO预处理组的细胞内活性氧物质水平明显低于单独MPP+组(P<0.01)。结论:EPO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2008年02期 77-7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磊;何志义;李艳玲;徐佳亮;邓淑敏;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J(Apo-J)在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的脑内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制备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后3h组、6h组、12h组、1d组、3d组、5d组和7d组。检测各组的脑含水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Apo-J mRNA的含量。结果:各组均有Apo-J mRNA表达,但脑出血后各组手术侧表达明显增加(P<0.01),尤其是3d组,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大鼠脑出血后Apo-J mRNA表达增加,并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推测Apo-J起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性大。
2008年02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加省;杜蓉;雷霆;陈劲草;何跃;李龄;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与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MRI检查示所有患者均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2008年02期 83-8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严钢莉;张苏明;马莉;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患代谢综合征(MS)对脑出血病情的影响。方法:499例初发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患MS分为MS组232例和对照组267例,对其脑出血病情和MS代谢紊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与脑出血病情显著相关(P<0.01)。结论:MS对脑出血病情有影响,相关影响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随着代谢紊乱指标的增加,脑出血的病情越重。
2008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龚细礼;黄立;肖波;刘人恺;冯莉;陈锶;
目的:探讨脱髓鞘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结果:5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精神异常、运动障碍和视力损害,MRI检查有脑内广泛长T1、长T2异常信号改变,病理活检可见白质脱髓鞘改变。结论:脱髓鞘脑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程、前驱病史、临床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的数目和分布、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治疗。
2008年02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嘉君;王永斌;刘诗连;汤恒勇;陈娇;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和尼莫地平组各40例。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尿激酶组还给予尿激酶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尿激酶+尼莫地平,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及30d采用NIHSS、BI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14及30d尿激酶组、尼莫地平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后30d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后14d、30d尿激酶组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1),且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合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2008年02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慧玲;刘俊艳;王建如;吴婧;
目的:观察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2组均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凯力康治疗14d。于治疗前后评定NIHSS评分、BI评分及临床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NIHSS评分、3个月时BI评分及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预后。
2008年02期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伟雄;余炳坚;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ICH患者起病第1、4、7天及对照组35例的血浆ATⅡ含量。结果:ICH患者血浆ATⅡ含量比对照组增高;ICH脑水肿高峰期(第4天)时血浆ATⅡ含量最高;有并发症的ICH患者血浆ATⅡ含量比同期无并发症的患者高。结论:ICH与ATⅡ关系密切,监测ICH后ATⅡ含量,对ICH病情、预后判断、预测ICH后器官功能损害及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的意义。
2008年02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昆林;钟静玫;刘江;武绍远;丁里;
目的:探讨定量感觉检测(QST)对头痛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用定量感觉检测仪对对照组40例及头痛组71例(A组继发性头痛36例,B组功能性头痛35例),用Limit法测定耳前面颊部及耳后乳突处的冷觉(CS)、温觉(WS)、冷痛觉(CP)、热痛觉(HP)阈值,比较并分析。结果:头痛A组有32例出现QST异常,表现为阈值增高,感觉减退;头痛B组32例异常,表现为阈值降低,感觉过敏。结论:继发性及功能性头痛者表现出相反的QST异常结果,对于阈值增高的头痛患者应高度警惕存在头颈部的器质性病变。
2008年02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