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又国;王家泉;张旻;徐金枝;卜碧涛;王雪贞;张莉;
目的:观察Rab9与NPC1蛋白在小胶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与溶酶体、高尔基体和晚期内体的关系。方法:以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为对象,采用特异性识别Rab9、NPC1的抗体和溶酶体、高尔基体、晚期内体的特异性表面标记进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Rab9和NPC1共定位于小胶质细胞胞浆内,Rab9表达于溶酶体、高尔基体和晚期内体。结论:Rab9对NPC1蛋白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影响。
2009年01期 v.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莉;肖波;毕方方;吴小妹;刘人恺;张忱;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区皮质Smac/DIABLO的动态变化,探讨Smac/DIABLO在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0只和模型组80只,采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测定2组大鼠缺血区皮质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Smac/DIABLO的表达变化。结果:Smac/DIABLO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改变呈时间依赖性。RT-PCR显示模型组大鼠在脑缺血后3 h就有明显的Smac/DIABLO mRNA表达上调,持续至24 h后逐渐下降,48 h时恢复至缺血前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在脑缺血后3 h Smac/DIABLO蛋白表达增加,6 h蛋白表达至高峰(P<0.01),48 h基本恢复至缺血前水平。Smac/DIABLO mRNA转录水平改变提前于Smac/DIABLO蛋白表达。结论:Smac/DIABLO可能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09年01期 v.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晨;王伟;
目的:观察电子线照射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照射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T7~T8损伤模型,照射组在损伤后1 d给予20 Gy电子线照射,损伤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后肢运动功能,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后4周损伤灶周GFA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对GFAP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运动功能不受影响,损伤组大鼠BBB评分损伤后明显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到4周时达平台期,照射组BBB评分高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损伤后4周损伤组的损伤灶周形成胶质瘢痕,照射组未形成明显的胶质瘢痕,GFAP表达较损伤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CI后4周损伤组和照射组的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照射组较损伤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的GAP-43表达较损伤组增强(P<0.05)。结论:电子线照射可以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2009年01期 v.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永玲;胡长林;
目的:建立病理生理过程与人类近似的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大鼠自体血血栓注入大脑中动脉建立栓塞模型,观察缺血后6、12、24 h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和梗死灶体积。结果: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论:自体血血栓栓塞模型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药物评价的实验。
2009年01期 v.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金安;胡炜;费舟;
目的:探讨8 Hz 130 dB次声作用后脑组织中谷氨酸转运蛋白3(EAAT3)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次声作用1、7和14 d组各10只,次声作用组采用8 Hz 130 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AAT3蛋白,RT-PCR行EAAT3 mRNA测定。结果:EAAT3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较丰富。次声作用1 d后EAAT3蛋白和mRNA水平下调,7、14 d持续下调。结论:在次声脑损伤后,谷氨酸在细胞外堆积,可能与EAAT3下调导致谷氨酸重吸收障碍有关,因此上调EAAT3可能对次声脑损伤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2009年01期 v.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非;黎红华;武强;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的抗凝治疗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应用抗凝治疗的CVST患者,其中静脉控速肝素治疗21例(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9例(B组),联合介入溶栓抗凝治疗3例(C组),评价疗效及预后。结果:A、B组的显效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抗凝治疗能明显提高CVST的治愈率,严格静脉控速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具有相似的抗凝效果,并且出血不良反应无增加。
2009年01期 v.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