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急性期的疗效研究

    贾杰;胡永善;吴毅;刘罡;于惠贤;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NGF组各12只,后2组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NGF组给予NGF腹腔注射治疗14d,其余2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14d。术后14d,WesternBlot测定各组脑组织中Syp的表达;术后28d,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术后14d,缺血组和NGF组脑组织Syp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NGF组脑组织Syp蛋白含量高于缺血组(P<0.05);术后28d,电镜显示NGF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急性期腹腔注射NGF可减轻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可能通过增加脑组织Syp的表达来促进脑缺血性损伤后突触的形成。

    2011年01期 v.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腹腔注射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凋亡细胞的影响

    唐春花;郭淮莲;唐文雄;张伟赫;赵亚峰;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MCAO组、ANG组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仅作颈部切口,其余3组予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ANG组、BSA组分别腹腔注射ANG和BSA7d。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连续注射7d后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结果:7d后,ANG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BSA组、MCAO组及假手术组(P<0.05);与BSA组及MCAO组相比,ANG组缺血脑区神经元损伤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有所减轻,但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组、BSA组及MCAO组大鼠脑内缺血侧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非缺血侧(P<0.05)。结论:腹腔注射ANG可降低大鼠体重,对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无影响。

    2011年01期 v.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扩散性抑制波的动态观察

    杜一星;万琪;宋春杰;王伟;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非缺血区皮质的扩散性抑制波(SD)。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12只,随机分为光化学诱导组、光化学抑制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诱导组和MCAO抑制组,每组各3只。前2组制备光化学血栓脑缺血模型,后2组制备MCAO脑缺血模型,光化学抑制组和MCAO抑制组分别于造模前给予MK-801抑制SD。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记录非缺血区(枕叶皮质)细胞外直流电位变化。结果:光化学诱导组和MCAO诱导组记录到幅度约10~30mV,时程约1~2min的SD,光化学抑制组和MCAO抑制组未记录到SD。结论: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SD传播到非缺血区,这一现象可能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远隔损伤的发生有关。

    2011年01期 v.6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缺血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余勇飞;许康;李平;谢敏杰;喻志源;朱舟;王伟;

    目的:研究缺血干预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离新生大鼠皮质,获得细胞悬液,通过培养、分离和传代方法纯化Ast,经体外缺血条件(氧及血清剥夺,低糖)干预3、6、12和24h后收集细胞,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个样品单个细胞DNA含量,测算每个样品中处于凋亡及各周期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对照组与各缺血干预组进行组间比较,凋亡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期内Ast始终未出现凋亡。缺血3、6、12hAstS期及G2/M期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缺血6h达最高值。结论:Ast对缺血有一定的耐受性,缺血早期Ast反应性增生。

    2011年01期 v.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EGFP/A_2M(FP_6)重组质粒转染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武强;李露斯;范文辉;黎红华;崔敏;吴非;徐志鹏;濮捷;杨梅;

    目的:观察携带pEGFP/A2M(FP6)重组质粒的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NSCs,采用Nucleofector转染方法将pEGFP/A2M(FP6)重组质粒转染至NSCs,利用其携带的绿色荧光和RT-PCR观察其转染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2M(FP6)蛋白表达。结果:Nucleofector转染方法可成功高效地将pEGFP/A2M(FP6)重组质粒转染至NSCs,且对NSCs的增殖、分化无明显影响,转染细胞出现A2M(FP6)的表达。结论:携带pEGFP/A2M(FP6)质粒的NSCs仍具有增殖、分化特性,并具有合成A2M(FP6)的能力。

    2011年01期 v.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吴乐;黎红华;武强;王晓昆;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致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白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8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在基础饲料中加入1%的蛋氨酸,此外治疗组同时用普罗布考灌胃(1g/d);饮食量200g/d,均喂养20周。分别于第20周末检测血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第20周末处死动物,剥离腹主动脉,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血中TC、TG、HDL-C和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t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主动脉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治疗组病变轻于模型组。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血脂,下调NF-κB,减轻内膜增生程度,具有抗AS的作用。

    2011年01期 v.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频率的脉冲电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

    秦雅鑫;王国祥;施俊锋;许冬华;任占云;

    目的:采用不同频率脉冲电磁场(PEMF)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探索PEMF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最适治疗频率。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2Hz组、10Hz组和40Hz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按文献方法钳夹坐骨神经造模。2Hz组、10Hz组和40Hz组在强度为0.3mT,频率分别为2、10、40Hz的PEMF环境中接受治疗,2h/次,Bid,共30d,治疗结束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2Hz组SFI及NCV高于对照组、10Hz组和40H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3mT、2Hz可能是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适合频率。

    2011年01期 v.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

    王喜丰;冯永钦;代泉玉;曹一山;汪万国;付群芳;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S-100蛋白(S-100)、髓鞘碱性蛋白(MBP)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9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在发病后6、12、24hTpP、S-100和MBP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死组TpP在发病后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BP在6、12h均无明显增加,24h有较大幅度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100在6、12h均无明显增加,24h有一定程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pP、MBP、S-100分别在脑梗死的不同时期有一定表达,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年01期 v.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12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利俊;陈国华;笱玉兰;陈玲;梅俊华;邵卫;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间的病因、危险因素的差异性。方法:12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组(31例)及青壮年组(97例),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8例脑梗死患者中,113例有病因可循,其中青少年组其他病因型最多,而青壮年组分布较分散(P<0.05)。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酗酒和糖尿病,其中男性、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病有组间差异(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多有明确病因,在青少年组与青壮年组间临床分布有差异。

    2011年01期 v.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住院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鄢利福;施琪嘉;于世英;褚倩;周娟;邬晓艳;陈凤菊;冯丽娟;杨笑梅;刘小红;贺恋秋;陈阳阳;

    目的:调查住院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埃森创伤问卷(ETI)、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对住院癌症患者进行评估,发放250份问卷并依据DSM-IV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11份,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1.0%(21/191),女性PTSD发生率(15.1%)高于男性(7.5%);病程<1个月ASD发生率为5.0%,1~3个月PTSD1.5%,3~6个月PTSD14.3%,6~12个月PTSD16.1%,1~3年PTSD17.4%,≥3年PTSD17.2%。肺癌患者PTSD14.0%;鼻咽癌患者PTSD16.0%;乳腺癌患者PTSD9.5%;其他癌症患者PTSD8.6%。女性、婚姻状况、病程、创伤事件数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癌症患者存在较高的PTSD发病率。

    2011年01期 v.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陈光辉;叶飞;秦碧勇;席刚明;

    目的:总结血管内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例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的CVST患者的术前、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变化。结果:16例静脉窦完全再通,3例部分再通,1例无明显变化。10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遗留轻微症状,6例症状部分改善,3例撤管时症状无变化,1例症状加重,CT示颅内点状渗血。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溶栓治疗CVST可提高再通率,相对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2011年01期 v.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1年征订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2006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7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1年01期 v.6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征稿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本刊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热点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内容

    2011年01期 v.6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述评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述评

    唐洲平;

    <正>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所有卒中的1%。目前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抗凝、溶栓和对症治疗。本文作者分析20例经DSA确诊的CVST患者,并行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作者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相关数据显示其治疗效果显效率为80%,有效率为95%,说明此治疗方法对CVST行之有效。

    2011年01期 v.6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园地

  • 一例青年女性重症肌无力的循证治疗

    辛佳蔚;章军建;

    目的:为一例青年女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制定循证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提出临床问题,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和http://www.guideline.org网站。结果:共纳入关于MG治疗方案的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研究5篇及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EFNS)2010指南1篇,通过评价证据,分析检索结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循证治疗方案。结论: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可使MG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2011年01期 v.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

  • Physiologic role for“inducible”nitric oxide synthase:A new form of astrocytic-neuronal interface

    Yael Amitai;

    长期以来,一氧化氮(NO)都被看作是影响兴奋性突触传递的非典型神经信使分子,其细胞来源尚不清楚。许多脑区中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只在少量抑制性神经元中表达。众所周知,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不在正常大脑中表达,其在免疫刺激后可经转录介导上调。因此,iNOS调节正常神经功能的作用常被忽视。许多研究表明,有功能的iNOS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正常脑区,包括星形胶质细胞。NO可通过iN-OS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据以上研究结果推测,正常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基础水平的iNOS,被激活后,星形胶质细胞可释放NO并影响突触释放。

    2011年01期 v.6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王书新;唐洲平;潘邓记;

    <正>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体外培养的NSCs经血清自然诱导分化或移植入脑损伤模型后形成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都分化为胶质细胞,这对NSCs的应用产生较大阻碍。近来研究尝试把某些药物制剂、激素作为NSCs诱导培养基的添加剂,或将NSCs与其它细胞共培养,以增加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数目。

    2011年01期 v.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

    杨旭;赵晓丽;张绿明;李继来;杜继臣;

    <正>目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MRI扫描等技术,若能进一步寻找到特异度及灵敏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用以协助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其临床应用价值是神经影像学所不能完全取代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常伴有神经组织特异性蛋白标志物的高表达,且与卒中的发

    2011年01期 v.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因子与重症肌无力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林婧;卜碧涛;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辅助性T(T-helper,Th)1细胞、Th2细胞间的平衡失常有关。Th1细胞主要分泌促炎因子:干扰素-γ(in-

    2011年01期 v.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20例成人烟雾病DSA、MRA与TCD特征分析

    孙国兵;郭建敏;宋林;周瑞;郭珍立;许康;

    <正>选择我科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成人烟雾病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2~65岁;首发症状为TIA4例,急性脑梗死8例,脑出血3例(其中基底核同一部位2次出血者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长期慢性头昏3例,慢性头痛1例;既往体健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1

    2011年01期 v.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迟发性癫66例临床分析

    尹虹祥;陈琦;郭珍立;

    <正>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迟发性癫患者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5~80岁,平均(57.2±6.4)岁;平均住院时间(14±6)d;均符合1996年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的诊断,并经CT或MRI证实;所有病例均符合脑卒中后迟发性癫发作的诊断标准:卒

    2011年01期 v.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6例临床分析

    胡华强;姜亚平;

    <正>选择1999年1月~2009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56~65岁;病程2~5年;以姿势步态不稳反复跌倒伴言语不清起病2例,以双上肢不灵活伴垂直性眼肌麻痹起病2例,以

    2011年01期 v.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反射性癫11例报道

    陈玉华;杜远敏;李刚;

    <正>选择我院癫门诊及病房2009年1月~2010年6月就诊的反射性癫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5~76岁;发作前均无头颅外伤史及颅内感染史,无高热惊厥史;癫家族史阳性3例;本组患者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发作8例,打麻将及打扑克时均能发作2例,观看别人打麻将时发作1例;

    2011年01期 v.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脂必妥与血脂康联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张武昌;周志鸿;郭宏伟;

    <正>选择我院体检部2005年5月~2009年3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IMT)增厚和/或斑块形成的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55~75岁,平均(56±7.6)岁;原发性高血压病49例,糖尿病45例,高脂血症50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患者随机分为3组,脂必妥组30例,给予脂必妥3粒,Tid;血脂康组30例,给予血脂康2粒,Bid;联合组30例,给予脂必妥3粒,Tid,血

    2011年01期 v.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