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成年新生神经元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条件性敲除模型建立

    李志军;何丽琳;易陈菊;唐娜;

    目的:建立成年神经发生中新生颗粒细胞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条件性敲除模型。方法:运用逆转录病毒基因标记技术,结合Cre-1oxp重组酶系统,在ROSA26-LacZ基因报告小鼠体内研究逆转录病毒RSV-pGFP:T2aCre的Cre酶重组的发生以及其转化效率。在NR2Bfl/fl转基因小鼠中建立成年新生颗粒细胞NR2B基因敲除模型。结果:在逆转录病毒注射后14 d,观察到LacZ标记的神经元及β-gal和Cre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颗粒层以及hilus区表达;同时在嗅球颗粒层也可见LacZ表达。28 dCre转化效率高达98.3%。在NR2Bfl/fl转基因小鼠,14 d时分别在嗅球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观察到GFP和Cre同时标记的阳性新生颗粒细胞。结论:成年神经发生中起源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侧脑室旁脑室管膜下区的新生颗粒细胞NR2B基因敲除模型建立。

    2013年01期 v.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水通道蛋白9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在大鼠缺血性脑水肿中的变化

    赵静;陈忠云;杜继臣;杨旭;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9(AQP9)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在大鼠缺血性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缺血组40只和假手术组20只。缺血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在脑缺血6、12、24、48、72 h,通过光镜对缺血脑组织进行病理观察,检测脑缺血不同时程脑中伊文思蓝(EB)外渗的量,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梗死区AQP9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后,光镜下可见神经元变性坏死,界限不清,核仁消失,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间质增大,部分细胞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脑缺血后6h,脑组织EB含量开始增加,并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在缺血后48 h达到高峰。在海马、透明隔、脉络丛、大脑皮质等发现AQP9于缺血后6 h开始上升,与EB含量的变化相似,48 h达到高峰,二者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9的表达变化与EB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脑缺血后AQP9表达变化与血BBB的开放和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提示AQP9可能是缺血性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参与因素。

    2013年01期 v.8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侧颈总动脉结扎对小鼠脑含水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张美娇;唐春花;郭淮莲;

    目的:观察一侧颈总动脉结扎(uCCAO)后小鼠脑含水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11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uCCAO组各58只。uCCAO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不结扎。干湿重法测量小鼠术后第1、3、5、14天脑组织含水量。术后第14天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术后笫3天uCCAO组小鼠脑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HE染色显示uCCAO组小鼠脑组织形念结构基本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uCCAO组和假手术组小鼠左侧脑组织均可见VEGF阳性细胞。Westem Blot示uCCAO组小鼠左侧皮质VEGF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昆明小鼠uCCAO可以造成脑缺血改变,并首次发现小鼠uCCAO脑缺血模型急性期脑组织VEGF表达上调。

    2013年01期 v.8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移植后运动功能神经生理学观察

    于海龙;项良碧;周大鹏;田竞;毕岩;

    目的:观察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生理恢复情况。方法:采用药物微球技术制备的NGF微球,与生物纤维蛋白胶混合后,形成NGF复合缓释制剂,作为补充外源性NGF载体。选取30只Wister大鼠制备坐骨神经10 mrn缺损进行神经修复,随机分为A、B、C3组,A组予自体神经反转吻合,B组予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桥接,C组在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段周围注射1 mL的NGF复合缓释制剂。术后16周观察大鼠在运动功能神经生理学恢复的情况。结果:方波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曲线。A、B、C组的神经移植段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52.6±3.9)、(35.4±3.2)、(47.2±3.8)m/s,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复合NGF缓释制剂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长段缺损,术后4个月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2013年01期 v.8 17-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丹参多酚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沈燕;冯海松;黎红华;吴乐;林琅;何占轩;陈伟民;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及糖尿病模型组2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糖尿病模型组予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STZ注射造模,并予丹参多酚治疗,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糖尿病模型组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内设细胞钙粘蛋白(VE-C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丹参多酚治疗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DMA、VE-Ca浓度下降(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有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丹参多酚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2013年01期 v.8 20-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松弛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转化生长因-β1和蛛网膜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严雯;冯敏;赵洪洋;廖完敏;

    目的:研究松弛素(RLX)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及其与蛛网膜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各20只。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空白组仅抽取脑脊液,模型组和干预组制备SAH模型,干预组在建模后的第2天开始鞘内注射RLX。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脑脊液中TGF-β1的浓度,应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量胶原纤维含量。结果:干预组中脑脊液中TGF-β1的浓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蛛网膜下腔纤维含量明显增多,与干预组和空白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蛛网膜下腔纤维含量较空白组增多,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内注入RLX可降低SAH后脑脊液中TGF-β1浓度,具有一定的抗蛛网膜纤维化作用。

    2013年01期 v.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硫醇物、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曾宪卿;何俊;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总半胱氨酸(Cys)、总半胱氨酰甘氨酸(CysGly)、总谷胱甘肽(GSH)、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Hcy、Cys、CysGly、GSH浓度,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FA及VitB12水平。脑梗死组血浆Hcy与其它相关硫醇物、FA和VitB12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浆Hcy、Cys、CysGly水平显著增高,血浆GSH、FA、VitB12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浆Hcy与Cys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6663,P<0.0001),与GSH、FA、VitB12呈明显负相关(r=-0.6099;r=-0.6032;r=-0.5826,P<0.05),与CysGly无明显相关(r=-0.0829,P=0.687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以及相关硫醇物发生代谢紊乱,高水平的Hcy、Cys和低水平的GSH、FA、VitB 1 2可能共同参与脑梗死发病机制。

    2013年01期 v.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黎逢光;徐艳;李朝武;聂海岭;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V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联合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尼莫地平及银杏叶片。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脑血流量(mCBF)。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无差异;联合组治疗后可显著提高MMSE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BF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荧地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VD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VD患者的脑血流量有关。

    2013年01期 v.8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拉莫三嗪添加治疗青少年耐药性癫痫的临床研究

    笱玉兰;罗利俊;梅俊华;陈国华;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TG)添加治疗青少年耐药性癫痫(DR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青少年DRE患儿39例,保持原有抗癫痫药物不变,加用LTG,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结果:评价时间1年,添加LTG患者药物保留率94.9%,有效率73.0%,完全控制率16.2%,不良反应发生率10.3%,以皮疹为主要表现,治疗前后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学习成绩排名无下降。结论:LTG添加治疗青少年DRE疗效明确,对认知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2013年01期 v.8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Miller-Fisher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张娜;欧阳陶辉;康慧聪;朱遂强;

    目的: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iller-Fisher综合征发病平均年龄约44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主要症状为复视、四肢乏力;主要体征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其中20例(90.9%)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18例(81.8%)提示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害。脑CT或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16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为主的治疗,6例病情严重者给予血浆置换为主的治疗,出院时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当出现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体征时,应高度考虑Miller-Fisher综合征,行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予以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2013年01期 v.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网络投稿及审稿系统正式启用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1-117X,国内统一刊号CN42-1759/R)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病学刊物。为了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宣传力度、增加与广大作者的交流、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我刊与"中国知网"合作,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开通网络投稿及审稿系统,网址:http://gwkf.cbpt.cnki.net。即日起,所有投稿及审稿工作都将在此系统上进行。

    2013年01期 v.8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征稿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本刊人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本刊由中科院院士杨雄里、王永炎等担任名誉主编,由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

    2013年01期 v.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3年征订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2006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7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还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收录。此外,本刊从2008年起与国际知名杂

    2013年01期 v.8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3年(第三届)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联合征文通知

    <正>尊敬的各位同道:作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之一,北京国际神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BICN)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推动神经病学临床诊治发展、促进医生诊疗技术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随着国际性科研成果的分享及学术交流的深入,BICN已经跃然成为神经病学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学术力量与学术交流平台。

    2013年01期 v.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

  • 用于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动物模型综述(英文)

    DIRK SIEGER AND FRANCESCA PERI;

    小胶质细胞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吞噬细胞。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小胶质细胞被发现以来,已经有大量关于它的研究。小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研究已经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种细胞的了解。但是,小胶质细胞对脑内极其微小的变化都会产生反应,因此必须尽量在在体环境中对这种细胞进行研究。影像技术和转基因标记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在体环境中研究小胶质细胞。这些在体的研究改变了我们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认识:即便在健康成年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也是活跃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小胶质细胞可以直接影响神经元的活动。因此,了解小胶质细胞,特别是其与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对研究小胶质细胞的3种动物模型进行综述,讨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列举近年来研究小胶质细胞所获得的成果。笔者认为,建立更多的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小胶质细胞的功能。

    2013年01期 v.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星形胶质细胞CX43及其介导的半通道与缝隙连接通讯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陈晓静;谢敏杰;

    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缝隙连接(CJ)构成相邻细胞间的通讯,其基本结构是连接蛋白(CX)。大脑中数量最多的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具有广泛的缝隙连接,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CJ主要由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构成,CX43可以形成两种通道:缝隙连接通道和半通道。本文评述了星型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半通道介导的缝隙连接通道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3年01期 v.8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NG2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李彩红;骆翔;

    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几乎没有再生能力,如何克服SCI后抑制轴突再生的环境、促进轴突再生已成为SCI修复的研究热点。NG2细胞在调控少突胶质细胞应答神经纤维损伤并形成胶质瘢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3年01期 v.8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肥厚性硬膜炎的研究进展

    王丽;姜亚平;

    肥厚性硬膜炎(HP)的病因不完全清楚,诊断及治疗存在许多尚需研究之处。本文对HP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013年01期 v.8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视神经脊髓炎中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检测进展

    吴晓莉;何静杰;刘丽旭;张通;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脱髓鞘疾病。随着特异性抗体—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的发现,众多方法已被用于测定血清中抗AQP4抗体。抗AQP4抗体对NMO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各种AQP4抗体测定方法加以综述

    2013年01期 v.8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朱坤灿;王洪财;马延斌;

    近年来,交通事故伤、坠落伤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发生率逐渐上升。TBI患者的远期预后除了与受伤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有关以外,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尤其创伤急性期,常伴发缺氧、缺血、低灌注及高热等二次脑损伤(SBI)。与单纯TBI相比较,合并SBI因素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显著增高。在这些SBI因素中,低氧血症性SBI发生率最高,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3年01期 v.8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丹参多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汪志忠;黎红华;吴非;徐志鹏;武强;陈洪汉;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丹参多酚组19例,2组均予以奥扎格雷钠静滴,丹参多酚组加用丹参多酚静滴,疗程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MCP-1及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MCP-1、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丹参多酚组血清MCP-1、IL-10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丹参多酚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及MCP-1水平。

    2013年01期 v.8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个案

  • 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基底核区梗死一例

    杨亭亭;郭淮莲;董伟伟;

    <正>1病历资料患者,女,78岁,因"反应迟钝、精神行为异常6 d"由门诊收入院。患者入院6 d前被家属发现面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无伦次,询问不合常理的问题,定向力及记忆力差,懒言少动,行动缓慢,步幅小,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起立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扫描示右侧基底核区急性脑梗死,见图1。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治疗。既往原发性高血压病史5年,血糖升高1年余,此次发病前1周余自觉疲乏劳累感明显。否认冠心病、房颤、消化道溃疡史,无过敏

    2013年01期 v.8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