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飞;吴建红;杜义恒;刘海涛;夏术阶;
目的:构建含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验证NGF是否可以过表达。方法:将NGF基因克隆至慢病毒穿梭质粒Ubi-MCS-3FLAG-SV40-EGFP,然后利用酶切鉴定、PCR鉴定及测序验证后,同两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检测慢病毒的转染效果,用Western Blot检测NGF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PCR扩增鉴定和对重组慢病毒进行测序,提示重组慢病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慢病毒感染的293T细胞,可见强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目的基因可正常表达。RT-PCR测得病毒滴度达到可利用标准。结论:人NGF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2014年05期 v.9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南昌;陈晨;王翠;张倩;张宏伟;夏建华;连亚军;
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con组、Aβ组、mdi组和Aβ+mdi组,con组不做特殊处理,mdi组培养基中加入10μmol/L mdivi-1,Aβ组培养基中加入20μmol/L Aβ,Aβ+mdi组培养基分别加入2、5、10、20μmol/L mdivi-1和20μmol/L Aβ。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Drp1、CytC和Caspase-3蛋白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CA11b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Aβ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凋亡显著增加,CA11b mRNA上升,线粒体Drp1、细胞浆CytC和激活的Caspase-3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相比,Aβ+mdi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上升,凋亡显著减少,CA11b mRNA下降,线粒体Drp1、细胞浆CytC和激活的Caspase-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分裂蛋白抑制剂对Aβ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线粒体/CytC/Caspase-3凋亡途径。
2014年05期 v.9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秋佳;杨锦珊;刘阳;王伟;
目的:观察P2Y1受体抑制剂MRS2179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MMP-9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RS2179组各15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经侧脑室注射5μL人工脑脊液(aCSF),MRS2179组侧脑室注射5μL MRS2179(2 nmol)。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血。缺血再灌注24 h后,应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染料(EB)溢出量定量检测BBB通透性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假手术组、MRS2179组的脑含水量分别为(81.72±0.23)%、(77.65±0.27)%、(79.92±0.24)%(n=6),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MRS2179组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梗死侧脑组织血管外EB溢出量为(1737.60±67.46)ng/g,显著高于假手术组(324.18±63.35)ng/g(P<0.01);MRS2179组梗死侧脑组织血管外EB溢出量为(1165.15±93.26)ng/g,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n=6)。假手术组、模型组、MRS2179再灌注24 h梗死边缘区脑组织中相对MMP-9蛋白含量分别为(0.52±0.05)、(1.69±0.08)、(0.99±0.10)(n=3),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MRS2179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P2Y1R抑制剂MRS2179可能通过降低MMP-9表达,降低BBB通透性,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水肿程度。
2014年05期 v.9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微;徐琴;黄勇华;
目的:研究慢性低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淀粉样物质Aβ40表达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各24只,缺血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不造成缺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MMP-9和Aβ40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大鼠低灌注后7 d,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MP-2和Aβ40在皮质的静脉内皮上有阳性表达;低灌注后14 d,MMP-2和Aβ40在较小动脉内皮上阳性表达;低灌注后30 d在相对较大的动脉内皮上阳性表达;MMP-9在血管内皮未见表达。结论:慢性低灌注后Aβ40在血管内皮沉积,MMP-2表达增加。
2014年05期 v.9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倪厚杰;刘娜;李新华;唐洲平;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疗效。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NGF组24只、脑出血组12只和假手术组12只。Ⅶ型胶原酶尾状核注射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NGF组给予NGF血肿内注射,脑出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进针。分别于术后1、3及7 d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灶周Nest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细胞数。结果:造模后7 d,NGF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低于NGF组1 d及3 d时的评分(P<0.05),且低于脑出血组7 d时的评分(P<0.05)。各时间点NGF组Nestin及VEGF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高于脑出血组(P<0.05);NGF组7 d时Nestin及VEGF阳性细胞数高于同组1 d及3 d时(P<0.05)。结论:外源性NGF有助于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脑出血大鼠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及促进脑组织分泌VEGF有关。
2014年05期 v.9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吴乐;黎红华;武强;刘子建;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白三烯C4(LTC4)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各8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普罗布考组在基础饲料中加入1%的蛋氨酸;普罗布考组从第12周起用普罗布考(1 g/d)灌胃;饮食量200 g/d,均喂养20周。第20周末用RT-PCR检测动脉血管中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的mRNA表达,用ELISA检测动脉血管中LTC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腹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及LTC4的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普罗布考组腹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水平及LTC4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抑制主动脉LTC4S的mRNA表达,降低主动脉LTC4的含量,该作用可能为其抗AS的机制之一。
2014年05期 v.9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开颜;李沐;谢泽宇;杨剑玲;周文;黄钦国;许梓壁;王英博;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外伤性癫痫(PTE)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12只)及HBOT组(18只),通过注射氯化亚铁制作PTE模型,HBOT组予HBOT 3个疗程,观察各组癫痫发作的行为及脑电图表现,RT-PCR检测c-myc mRNA的表达。结果:HBOT组的癫痫发作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脑电图上痫样放电潜伏期延长,频率减慢和波幅降低;模型组中c-myc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HBOT组中c-myc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HBOT对PTE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RF-MDM2-p53通路及Bcl-2的表达有关。
2014年05期 v.9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安斌;康旭卉;江运超;曹峰;黄先苟;张卫东;胡薇;夏敏;陈国华;
目的:研究双黄通腑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区脑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药物灌胃组和盐水对照组各30只,用自体血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术后第2天药物灌胃组开始灌入双黄通腑颗粒药液,对照组灌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各分3、5、8 d三个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测各组脑含水量,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脑组织MMP9、AQP4的表达。结果:药物灌胃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血肿周围水肿MMP9、AQP4表达降低(P<0.05)。结论:双黄通腑颗粒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治疗作用。
2014年05期 v.9 385-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宁芳;唐国传;余祖辉;颜钟生;唐尚伟;陈强;李汶桎;劳显丽;黄芫;方丛丽;宋志强;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VEGFR)的含量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脑梗死治疗,治疗组还给予PNS。采用ELISA法测定VEGF和VEGFR于入院时和治疗第14天血清含量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4 d,治疗组的VEGF、V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S能提高ACI患者的VEGF和VEGFR表达水平,且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2014年05期 v.9 38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彭凯润;邓兵梅;刘晓燕;杨红军;黎振声;徐习;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丁基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梗死灶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及基础治疗,丁基苯酞组加用丁基苯酞,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及DTI扫描,分别测量梗死灶、梗死同侧大脑脚及对侧相应区域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NIHSS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丁基苯酞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梗死灶及同侧大脑脚水平锥体束的FA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丁基苯酞组的梗死灶、同侧大脑脚F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减轻梗死后远隔损害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2014年05期 v.9 391-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贺宏梅;靳陶然;李娜;赵哲;邴琪;李楠;胡静;
目的:总结肌糖原累积病(MGSD)临床与活检骨骼肌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MGSD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肌力下降、运动不耐受、肌痛、肌张力减低等,可合并多系统受累;血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肌电图正常或呈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活检骨骼肌病理分析:典型病理表现为细胞浆内散在不定形空泡和/或PAS染色空泡内糖原流失或蓄积;2例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1例磷酸化酶活性缺失;电镜下可见大量糖原颗粒聚集,MGSDⅡA病患者可见双膜自噬泡、髓样小体、溶酶体聚集和糖原颗粒蓄积。结论:骨骼肌活检对MGSD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细胞浆内糖原空泡、糖原蓄积是重要病理诊断依据,酸性磷酸酶、磷酸化酶特殊染色有助于分型诊断,指导致病基因测序;电镜下溶酶体髓磷脂样改变支持MGSDⅡA型诊断。
2014年05期 v.9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胜利;季炜鹏;黄怀宇;
目的:探讨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头痛患者76例随机平分为电刺激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8例,2组均采用枕神经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还给予针灸治疗,评估总体疗效及头痛症状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及头痛症状评分均优于电刺激组(P<0.05或0.01)。结论:采用枕神经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014年05期 v.9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浩;林洪;林俊明;郁毅刚;黄巍;李君;罗飞;胡连水;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跨窦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发生脑静脉窦回流障碍(CVFO)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跨窦硬膜外血肿和/或骨折患者403例,所有患者均早期行MRV检查,部分行CTV检查。对CVFO患者给予早期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损伤占位效应明显且早期出现脑疝的患者,积极手术解除机械压迫。结果: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131例,CVFO 107例(81.7%);单纯跨窦线形骨折242例,CVFO 100例(41.3%);跨窦凹陷骨折30例,CVFO 24例(80.0%)。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与跨窦凹陷骨折患者的CVFO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纯跨窦线形骨折患者(P<0.001)。231例CVFO患者中有88例影像学随访3月,再通良好53例,好转18例,无明显改变16例,变差1例。结论:跨窦硬膜外血肿并骨折后并发CVFO的机率较高,且其风险随损伤程度而增大。早期诊断和尿激酶干预是静脉窦回流恢复通畅的关键。
2014年05期 v.9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勇;王同春;严达红;吴斌;董福华;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EA)用于防治硬膜穿破后头痛(PDPH)的疗效。方法:30例意外出现硬膜穿破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CEA等方法,对照组则采取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生理盐水等方法,对2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段的相关评分和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头痛发生率为13.33%、头晕恶心发生率6.67%,呕吐0例,均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第2、3、4、5天观察组的头痛评分、头晕恶心评分和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用于防治PDPH疗效确切。
2014年05期 v.9 404-405+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逸;王喻;花卉;朱舟;潘邓记;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治疗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颞肌联合颞肌筋膜瓣,动态恢复患侧面部表情肌功能,对19例晚期面瘫患者(手术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选取内科非手术治疗面瘫患者22例为对照组。随访6~18月。结果:对照组和手术组治疗后的改良Portmann量表评分分别为(11.2±4.1)分、(15.1±3.3)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23%、84.17%,手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是一种治疗面瘫的良好手术方式,尤其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晚期面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2014年05期 v.9 406-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春华;黄杰;王盛强;肖锋;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组同期应用Brunnstrom、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等治疗技术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DS)、Brunnstrom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0.05),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BI评分、FMA上下肢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0.05),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14年05期 v.9 408-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黛琪;范胜兰;
目的:分析痴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走失的原因。方法:对在我科住院期间发生走失事件的痴呆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走失前因、时间、寻获地点及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5%的患者为血管性痴呆或老年痴呆;75%的患者走失的前因为照料者不在现场或医生(护士)未宣教;70%的走失时间发生于12:00~18:00;所有走失患者均被寻获,75%的寻获地点位于院内;本组走失事件均导致不同程度伤害。结论:痴呆的病理生理特点、护士对痴呆认知程度的不足及医院管理方面的不足是住院痴呆患者发生走失事件的主要原因。
2014年05期 v.9 41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金芳;彭惠;王万铭;
目的: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连续7 d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服药前及治疗后第8天采用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判断是否存在氯吡格雷反应低下。结果:光学比浊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4.09±9.22)%及(72.11±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5)。TEG法测定的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79.51±8.59)%及(68.11±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P<0.05)。根据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判断本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均为6例。结论:使用75 mg/d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光学比浊法及TEG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2014年05期 v.9 429-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石磊;张曙光;潘天鸿;李晓良;
目的:检测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脑外伤患者126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型组63例,中型组53例,重型组46例。于伤后6 h内检测患者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伤后6个月对患者预后程度进行评价;比较不同病情患者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分析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结果:轻型组外周血血浆白蛋白为(40.37±3.62)g/L,前白蛋白(320.36±23.17)mg/L;中型组外周血血浆白蛋白为(38.13±7.27)g/L,前白蛋白(260.33±37.12)mg/L;重型组外周血血浆白蛋白为(32.17±2.36)g/L,前白蛋白(213.67±21.16)mg/L。轻型组和中型组的血浆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和其他2组之间急性期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预后良好107例,预后不良55例。脑外伤后血浆白蛋白(OR=0.731)和前白蛋白(OR=0.903)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脑外伤后急性期血浆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2014年05期 v.9 43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梅瑰;梁奕;陈玉华;
目的:通过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影像学检测结果对LI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连续收集我院收治的LI患者100例,完善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包括常规MR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分析其影像特点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组LI患者合并存在血管周围间隙46例(其中间隙扩大10例);存在脑白质疏松54例;存在微出血31例(SWI阳性31例,T2*WI阳性仅13例)。结论:LI可合并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等;SWI对合并脑微出血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I。
2014年05期 v.9 433-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健;扬丽;王雄伟;汪雷;
目的:探讨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颅底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及B12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H-B分级标准进行面神经功能的评估和分级,比较2组面瘫发生率、发生时间、有效率和治愈率。结果:2组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均为100%。对照组入院后(4.8±0.4)d出现面瘫,治疗组入院后(8.3±0.2)d出现面瘫,治疗组面瘫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38.1%,治疗组有效率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及B12对外伤后迟发性面瘫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014年05期 v.9 435-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唐娜;叶茂斌;李志军;胡晓晴;唐荣华;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CTS患者53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其特点。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44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未引出电位7例,正中神经传导正常2例;正中神经SCV测定消失17例,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6例,SCV减慢10例。拇短展肌可见正峰及纤颤自发电位1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2014年05期 v.9 437-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江;
目的:观察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的方法对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坐骨神经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取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疗法,对照组患者只采取药酒外擦内服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从疼痛程度、腰腿压痛、直腿抬高实验及生活质量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78%(P<0.05);2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
2014年05期 v.9 439-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金辉;王普清;罗韵文;丁旭东;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减重步行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监测2组步行参数(步频、步长、步速),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平衡功能,6min步行测试(6minwT)评价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训练组治疗后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步频小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UPDRS II、UPDRS III、6minwT及BBS治疗后的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可改善PD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2014年05期 v.9 441-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凌芳;华梅;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心理变化。方法:连续收集我院住院确诊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支架组20例,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照组60例,接受传统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4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一般心理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支架组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能有助于改善卒中患者的急性应激状态。
2014年05期 v.9 44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晶;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干预对长期透析患者心境障碍的影响。方法:将长期透析并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疏导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疏导组同时实施心理疏导干预措施,治疗时间1个月。于入组前1周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并比较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的HAMA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导组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2014年05期 v.9 44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