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Ghrelin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陈任;方姝晨;宁宇;范里;陈家禄;

    目的:探讨Ghrelin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野生型(WT)组和CGRP基因敲除(CGRP-/-)组小鼠各10只,且各分为对照亚组和实验亚组各5只,均腹腔注射100μL含0.1μg/L Gherlin的PBS试液(实验亚组)或空白PBS试液(对照亚组),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及记忆探索实验,并测定其海马趾组织中CGRP、IGF-1及IGF-1 m RNA含量。结果:WT组中,实验亚组与对照亚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缩短,目标区域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CGRP、IGF-1及IGF-1 m RNA的含量较高(P<0.05);CGRP-/-组中,实验亚组与对照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GRP-/-组实验亚组比较,WT组实验亚组注射第4、5天的逃避潜伏期较低,目标区域停留时间百分比较高,CGRP、IGF-1及IGF-1 m RNA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herlin可能通过促进海马体释放CGRP,使得海马的IGF-1产量增加,由此提高小鼠的认知能力。

    2015年06期 v.10 47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

    智孔亮;辛娜;曹志红;卢丽敏;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泛素表达的定位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0、0.5、1、2.5和5μmol/L)处理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In-cell Western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SY5Y细胞中CD147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D147和泛素的共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MG-132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SH-SY5Y细胞,CD147蛋白的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当抑制剂浓度为5μmol/L时,CD147的含量明显高于抑制剂浓度为0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Y5Y细胞中同时存在CD147和泛素的表达,而且存在共表达部位。结论:CD147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

    2015年06期 v.10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郝永岗;陈都;王卫广;陆士奇;徐峰;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外伤性脑出血患者240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57例和未出血组183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单因素资料比较,前白蛋白、Glasgow昏迷评分(GCS)、血肿量、白细胞计数、血糖、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及中线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GCS、血糖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是非手术区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外伤性脑出血术后非手术区再出血。结论:外伤性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低、血糖水平高及发病到手术间隔时间短,术后合并非手术区再出血的风险大。

    2015年06期 v.10 47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预测自发性脑出血短期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硕;马爽;冯娟;

    目的:对预测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发病后30 d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18例,其中结局良好组105例,结局不良组146例。年龄≥75岁(OR=2.57,P<0.01)、幕下来源血肿(OR=6.51,P<0.01)、血肿体积≥30 cm~3(OR=13.41,P<0.01)、收缩压≤110或≥200 mm Hg(OR=4.05,P<0.01)、血肿破入脑室(OR=4.01,P<0.01)、合并慢性疾病(OR=4.18,P<0.01)为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可指导临床决策。

    2015年06期 v.10 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李敏;黎红华;骆文静;易娟;汪志忠;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继发HT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溶栓后继发HT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溶栓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 RS)对出院90 d的患者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继发HT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HT组13例,无HT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HT组比较,HT组患者中多数存在房颤史、溶栓前血糖水平及NIHSS评分高(均P<0.05),且HT组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改变的患者比例偏高(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房颤(P<0.05)、大面积脑梗死(P<0.05)、脑白质疏松改变(P<0.05)是继发HT的危险因素。与无HT组比较,HT组出院90 d后m RS评分较高(P<0.05)。结论:房颤、大面积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改变是溶栓后继发HT的危险因素;继发HT的患者远期MRS评分较高。

    2015年06期 v.10 484-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踝肱指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唐从峰;魏郢;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踝肱系数(ABI)的相关性,评估AB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用四肢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ABI值,根据ABI值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正常ABI组68例和低ABI组52例。随访18月,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脑血管事件与ABI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ABI组比较,低ABI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6.54%v.s.11.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BI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4)。结论:ABI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2015年06期 v.10 488-490+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青年缺血性卒中临床特点分析

    范清雨;王虎清;吴海琴;

    目的:总结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252例为卒中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应用TOAST分型对卒中组进行病因学分型,比较分析2组危险因素,通过DSA检查结果分析其脑血管病变特点。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心源性脑栓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未确定病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3.8%、29.4%、16.6%、17.5%、12.7%。危险因素暴露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原发性高血压(50.0%)、吸烟(48.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8.1%)、血脂异常(24.2%)、糖尿病(13.1%)、饮酒(12.0%)。DSA异常患者94例(59.9%),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33.1%,前循环狭窄39.5%,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21.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仍是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主要病因。

    2015年06期 v.10 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解燕春;曾艳平;张少峰;关景霞;卢祖能;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纳入发病4.5 h内的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53例,分为rt-PA组24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rt-PA组还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发生率及90 d死亡率来评估治疗安全性。采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改良Rankin(m R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未发生s ICH及死亡。rt-PA组治疗后2 h、24 h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7 d疗效及90 d 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与常规治疗相似。

    2015年06期 v.10 494-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高龄女性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辛佳蔚;章军建;刘昌云;杨英;罗玲;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绝经后女性高脂血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9例高脂血症绝经后妇女(高脂血组)及59例无高脂血症的同龄女性(对照组)的ERβrs94405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高脂血症的关联性。结果:ERβ的SNPrs944050的等位基因A、G频率在高脂血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500、0.500、0.669、0.33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SNP rs944050,A/A、G/G与G/A+G/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SNPrs944050的等位基因G升高高脂血症发生的风险(OR=2.03,95%可信区间为1.20~3.43)。结论:在中国汉族绝经后妇女中,ERβ基因SNPrs94405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相关。

    2015年06期 v.10 497-498+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鞘内注射治疗34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观察

    赵雪;何芸;王虎清;吴海琴;高震;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34例SC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鞘内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鞘内组还予鞘内注射药物,对其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2.4%(11/34)的SCD患者有贫血,58.8%(20/34)的患者MCV、MCH、RDW-SD均升高,67.6%(23/34)的患者血清Vit B12水平降低,34.4%(11/32)颈髓后部斑片状或长条状异常信号,25.0%(7/28)胸髓后部有异常信号,肌电图阳性率85.7%(24/28),体感诱发电位阳性率87.0%(20/23)。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鞘内组较常规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Vit B12水平可以作为诊断SCD的有力证据,MCV、MCH及RDW可以作为SCD诊断的参考指标。脊髓MRI阳性率较低;肌电图及SEP等检查可协助诊断。静脉补充VitB_(12)是治疗SCD的有效手段,且静脉给药联合鞘内注射治疗SCD疗效更为显著。

    2015年06期 v.10 499-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肌电反馈结合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Ⅱ~Ⅲ级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任善玲;高永哲;蔡琪;

    目的:探讨生物肌电反馈结合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Ⅱ~Ⅲ级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Ⅱ~Ⅲ级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Ⅱ级、Ⅲ级各30例)和对照组(Ⅱ级、Ⅲ级各30例)各60例。对照组予电针穴位刺激疗法治疗,观察组予生物肌电反馈结合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开始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面神经功能(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2组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肌电反馈结合药物加功能训练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高,缩短病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10 503-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癫痫相关头痛105例临床分析

    闫松;吴远斌;刘永红;李晓宁;赵晶晶;马磊;

    目的:调查癫痫相关头痛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05例癫痫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主观感觉评定是否有癫痫相关头痛及严重程度。采用相关分析探讨不同种类的癫痫相关头痛程度与人口学、临床相关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癫痫相关头痛的发生率为66.7%,其中发作间期头痛为39.0%,发作前头痛为19.0%,发作中头痛为19.0%,发作后头痛46.7%。秩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种类癫痫相关头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癫痫相关头痛发生率高且易被医生忽视,其与人口学、临床相关因素无相关关系;不同种类的癫痫相关头痛常同时出现。

    2015年06期 v.10 506-507+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颞叶癫痫患者rs-fMRI功能连接及其与记忆功能关系的研究

    邓艳青;黄华品;车春晖;邓丽霞;陈琳;魏笑凡;孙斌;林海龙;林霖;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患者静息态磁共振(rest-f MRI)功能连接及其与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其脑功能连接的异常及其对记忆障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颞叶癫痫患者(癫痫组)和与之相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和记忆功能测评,比较2组间的脑区差异,分析与记忆功能相关的脑区。结果: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增高的脑区有: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叶等;减低的脑区有:右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等。癫痫组海马与全脑功能连接与记忆商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等;呈负相关的脑区有: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等。结论:左侧旁中央小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运动皮质和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叶等脑区可能构成颞叶癫痫患者的癫痫网络,在癫痫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右侧小脑、左侧颞上回等脑区的功能异常可能与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双侧前扣带回、双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等脑区与海马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记忆相关,其对记忆功能具有潜在临床预测价值。

    2015年06期 v.10 508-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437例癫痫患儿血丙戊酸浓度监测分析

    韩瑞玲;邓巍;李艳;吴薇;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血丙戊酸(VPA)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服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437例,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EMIT)监测血VPA浓度,分析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血VPA浓度的影响以及血VPA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359例(82.2%)患儿血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50~100μg/m L);51例(11.7%)<50μg/m L;27例(6.2%)>100μg/m L。年龄、性别对血VPA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VPA 50~100μg/m L组的疗效与<50μg/m L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10,P<0.05)。结论:癫痫患儿血VPA水平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15年06期 v.10 51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低频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吕铭新;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脑梗死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224例,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电刺激组、高压氧组和联合组各56例。4组均行一般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同时,电刺激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高压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联合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和高压氧联合治疗。4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SWAL-QOL)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4组吞咽障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均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高压氧组和联合组有效率和SWAL-QOL评分高于常规训练组,SSA评分低于常规训练组,且联合组较电刺激组、高压氧组更优(均P<0.05);电刺激组与高压氧组治疗有效率、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2015年06期 v.10 514-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对强迫障碍的依恋取向心理治疗2例

    张洁;曹思聪;

    目的:探讨并验证依恋取向的心理治疗对强迫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阅读有关精神分析及依恋理论的文章及书籍,通过2个强迫障碍的临床案例为论据进行论证。结果:对于强迫障碍的心理治疗,从依恋理论出发,治疗中构建安全的依恋关系,给来访者提供被承认、被理解的体验,让来访者能够去联接那些内心冰封已久的情感世界。逐渐,抽象机械的强迫症状转变为具形和现实的生活事件冲突,这些体验和转变本身就是治愈性的。结论:精神分析提供一个视角,去理解强迫症状代表的心理意义;依恋理论则提供一种治疗态度和思路,让心理治疗更有效进行。

    2015年06期 v.10 517-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卒中急性期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瑾;戴朝博;

    目的:研究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卒中患者357例,对发生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往卒中史、抑郁病史、卒中的严重程度、残疾程度、认知障碍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患者中,发生抑郁100例(28.01%,抑郁组),未发生抑郁257例(71.99%,无抑郁组)。抑郁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既往抑郁病史高于无抑郁组(P<0.05),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抑郁病史及NIHSS评分与抑郁相关(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在急性期发生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期治疗。

    2015年06期 v.10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管理方式的关系

    李雪雅;吴婷;

    目的:分析哮喘儿童的行为特点与家庭管理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回顾性调查180例学龄期哮喘儿童的父、母亲。结果:学龄期哮喘儿童日常生活状况低于中间值,在对患儿疾病担心状况、负担状况、精力消耗状况、管理能力和父母关系状况方面均高于中间值。41例(22.78%)儿童检出有行为问题,其中社交退缩、交往不良和多动等问题是学龄期哮喘男孩主要的行为问题,社交退缩、分裂样和抑郁等问题是学龄期哮喘女孩主要的行为问题。学龄期哮喘儿童分裂样、社交退缩和抑郁等行为问题与日常生活状况、父母对患儿疾病担心状况和父母关系状况呈负相关(均P<0.05);与父母因患儿疾病的精力消耗状况和对患儿疾病管理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期哮喘儿童存在行为问题,与家庭管理方式相关。

    2015年06期 v.10 523-524+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

  • 胆固醇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升高和进展相关

    Evangelina Avila-Mu?oz;Clorinda Arias;王晶;

    胆固醇对于保持脂筏的完整性起必要作用,其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中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大多数关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和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研究都聚焦于神经元。虽然在大多数AD患者和AD转基因模型脑内发现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但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在神经元Aβ生成中胆固醇的作用已得到充分研究,并归因于APP代谢中脂筏的参与。因此,本研究分析星形胶质细胞中胆固醇的作用,以及APP的表达和进展。本研究发现,胆固醇的表达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提高APP水平,增强APP和BACE-1的交互作用。这些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细胞膜的神经节苷脂GM1-胆固醇斑块和增高的ROS相关。

    2015年06期 v.10 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血清反应因子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童灵犀;黄飞;张传森;

    血清反应因子(SRF)是一种高度保守且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的转录因子。SRF最早被发现于c-fos原癌基因中,近年来SRF被发现在神经再生中有重要作用,SRF能够调节细胞骨架,调整线粒体的动力学,改善神经再生的环境,与胶质细胞产生的抑制性因子结合介导c-fos立即早期基因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SRF在神经修复中的不同的作用与机制,并对其进行综述。

    2015年06期 v.10 526-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抑郁症的脑磁共振研究进展

    张华为;贾志云;龚启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研究,它通过揭示人脑图像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反映不同脑区或神经通路的活动异常。本文就磁共振在抑郁症的最新神经影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揭示抑郁症潜在的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

    2015年06期 v.10 529-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

    吴倩;赵昊;曹树刚;张文婷;徐文安;夏明武;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纳入48 h内入院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148例,根据病程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END组29例与非END组11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预测因素。结果:END组糖尿病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END组(P=0.029)。与非END组比较,END组中皮质下梗死、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与梗死区血管狭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14,P=0.009);皮质梗死、大脑前动脉梗死患者比例显著降低(P=0.0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下梗死与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END独立相关(P=0.011)。结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小卒中患者END的比例较高,皮质下梗死是其重要的预测因素。

    2015年06期 v.10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王慎安;李云革;

    目的:探讨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41例,根据DSA检测颈动脉狭窄结果分为狭窄组157例和非狭窄组84例,其中狭窄组按狭窄部位分为Ⅰ亚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亚组)62例、Ⅱ亚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亚组)54例、Ⅲ亚组(颅内与颅外动脉狭窄亚组)41例。分析入院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检测指标。结果:狭窄组的年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症、吸烟史方面均与非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中Ⅲ亚组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吸烟史方面均与Ⅰ亚组、Ⅱ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高于非狭窄组(P<0.05),狭窄组中Ⅲ亚组的TG、TC及APTT高于非狭窄组、Ⅰ亚组、Ⅱ亚组(P<0.05),HDL-C低于上述各组(P<0.05)。结论:FIB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可能因素之一。

    2015年06期 v.10 536-53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影响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姜振威;汪华;向明清;郭才华;胡婷婷;姜大景;

    目的:探讨影响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8例已接受开颅手术的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术后第30天GCS>术前)和未好转组(死亡或术后第30天GCS评分≤术前),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前GCS、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血肿清除率等资料,分析上述因素与患者预后是否相关。结果:出血量、术前GCS、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等为预后的危险因素(x2=4.430、-8.432、14.560、9.134、2.160,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出血量越大、术前GCS越低、出血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术前最高收缩压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2015年06期 v.10 538-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合并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

    要跟东;张山;祁红辉;董雨;韩亚非;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合并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基底核区合并脑室出血患者85例,分为显微组50例和常规组35例,显微组行小骨窗显微镜血肿清除术,常规组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均置管脑室外引流。记录2组术后血肿消除情况及并发症,随访观察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显微组的血肿清除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显微组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小骨窗显微镜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术,能有效清除基底核区合并脑室血肿,减轻血肿复发,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2015年06期 v.10 54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DWI对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赵沙河;侯林;王晓永;冀刚;

    目的:比较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在MRI常规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信号特征。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4例,按临床分期分为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8例、亚急性早期12例、亚急性晚期10例、慢性期患者7例。对所有患者行头部常规MRI序列+DWI扫描,并经头颅CT证实,分析各期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在各期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点。结果:超急性期常规MRI各序列表现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在亚急性晚期各序列主要表现为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以及晚期血肿在常规MRI各序列上均表现各异。超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晚期在DWI上主要以高信号为主,其余各期均以低信号为主。超急性中心表现为高信号,周边表现为低信号,血肿周围为高信号环,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围表现为高信号环,亚急性晚期血肿灶周围为低信号环包绕。自发性脑出血慢性期出血灶ADC值最高,超急性期ADC值最低,且与相对应侧的正常脑组织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不同时期在DWI上信号特征各异。

    2015年06期 v.10 543-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蔡玉芬;马金辉;李艳彬;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M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丁苯酞组加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P300电位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1、3月后Moc A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丁苯酞组较对照组相比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丁苯酞组治疗后P300电位潜伏期及波幅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潜伏期及波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MCI,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电活动。

    2015年06期 v.10 545-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雷晓辉;马奔;黎耀峰;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简化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定,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及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个月NIHSS评分、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年06期 v.10 547-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潘高峰;杨影;赵戈;

    目的:探讨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组进行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评定,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MMSE评分、ADL评分及CD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1%;观察组分别为19例、16例、8例及81.4%,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丁苯肽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VD的疗效优于单用依达拉奉,可显著改善VD症状。

    2015年06期 v.10 549-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患者37例血清肌酶水平变化

    张亚东;李洪亮;王守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肌酶水平与患者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PD患者入组时及其中22例PD患者入组1年后的血清肌酶水平,并设立37例健康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肌酶水平作比较。结果:PD组与对照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P<0.05)。PD组22例入组1年后复查时羟丁酸脱氢酶较初查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PD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及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增高,可能与运动障碍持续不缓解有关。

    2015年06期 v.10 551+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综合性治疗方案早期疗效观察

    王龚奋飞;闫丽惠;贾林·巴合提;刘伊华;张小宁;

    目的:观察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综合性治疗方案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伊犁州新华医院收住的6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给予包括抗痨、辅助药物、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高压氧等综合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早期治疗2周,61例患者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性状获得改善,36例治愈,23例好转,3例出院,3例转院,3例死亡。结论:综合性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取得满意疗效。

    2015年06期 v.10 552-553+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重型颅脑损伤中远期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高危临床因素分析

    梁观钦;蔡厚洪;郭汝翠;李春雨;林绍仪;吴举;肖斌;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TBI)在中远期(伤后>6个月)发生垂体功能低下的类型特点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访检测我院重型TBI患者117例在中远期的垂体激素水平、评估垂体功能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脑疝、颅底骨折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等。将以上因素与中远期并发垂体功能低下进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7例重度TBI患者中有49例并发中远期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是否手术无关,而与患者的GCS评分≤5分、脑疝、t SAH及颅底骨折密切相关。结论:GCS≤5分、脑疝、t SAH及颅底骨折,是重型TBI中远期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高危临床因素。

    2015年06期 v.10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早期手术治疗体会

    陈华侨;熊国祥;赵敏;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PADBS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6例,仅存活3例,保守治疗死亡率约81.3%;手术治疗56例,死亡17例,手术治疗死亡率约30.4%。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对PADBS患者,应针对不同颅内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2015年06期 v.10 557-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肌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董洁玉;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急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74例(7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2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扩血管,B族维生素静脉滴注,神经生长因子组予以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复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眼球运动以及斜视度、颞侧15°斜视角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2组少数患者复视情况好转;对照组患眼斜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生长因子组患眼斜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神经生长因子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的复视和患眼斜视情况。

    2015年06期 v.10 559-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微创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45例(开颅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和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开颅组改善更显著(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及时清除血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较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较少,临床疗效较好。

    2015年06期 v.10 561-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1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卢云良;周新会;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血管即2条大脑后动脉、2条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一个"干"字,该分布区的单侧或双侧≥2个部位发生的缺血性脑梗死。该综合征由Caplan[1]在1980年首先提出,主要为大脑后循环血流障碍,病变多累及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内

    2015年06期 v.10 564+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杜方雷;

    <正>脑出血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意外,为常见致死病因之一,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出血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迅速上升,70%以上的生存者存在功能障碍~([1])。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占脑出血的60%~80%,内科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其次为气道、呼吸、循环、凝血

    2015年06期 v.10 565-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轻中度颅脑损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认知训练的疗效

    杜战锋;

    <正>颅脑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甚至引发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的认知训练是改善患者认知障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颅脑损伤患者知觉、视觉和意志、思维等方面加强训练,观察功能康复情况,报告如下。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

    2015年06期 v.10 567-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更正启事

    <正>鉴于作者要求,本刊2015年第10卷第5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致命性脑出血1例报告》一文中,作者更换为如下:洪春永,卢武生,韩玉惠,蔡秋菊(通讯作者:卢武生),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解放军第175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漳州363000)。

    2015年06期 v.10 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