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大麻素对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徐逸;韩静;王伟;朱舟;

    目的:观察人工合成大麻素HU210对体外培养中脑腹侧被盖(VTA)区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并探讨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释放的药物治疗途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TA脑区星形胶质细胞,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大麻素受体1(CB1R)的表达。将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基中只加入0.2%DMSO),HU210组(培养基中加入3μM HU210),HU210+AM281组(培养基同时加入3μM HU210及3μM AM281)和HU210+Riluzole组(培养基同时加入3μM HU210及3μM Riluzole),各组4孔。干预30 min后,采用谷氨酸检测试剂盒观察各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中谷氨酸浓度。再培养VTA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培养基中只加入0.2%DMSO)和Riluzole组(培养基中加入3μM Riluzole),干预30 min后,利用Western Blot印迹分析Riluzole干预后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内有广泛CB1R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HU210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的释放显著增加(P<0.01),HU210+AM281组及HU210+Riluzol组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的释放较HU210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HU210+Riluzol组星形胶质细胞的GLT-1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HU210可能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CB1R促进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谷氨酸。Riluzole可能通过升高星形胶质细胞的GLT-1的表达,逆转HU210所致的谷氨酸释放。

    2017年01期 v.1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

    李俊;叶亮;王帆;

    目的:在体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钴(Co Cl2)模拟缺氧环境,予以0、0.1、1、10μg/m L的VEGF抗体,对常氧或缺氧条件下对C6胶质瘤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蛋白、FAK/Pyk2总蛋白及磷酸化FAK-Tyr397/Pyk2-Tyr40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200μmol/L Co Cl2明显抑制C6细胞增殖(P<0.05),10μg/m L VEGF抗体可明显抑制C6细胞增殖(P<0.05)。与常氧相比,缺氧可使C6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5)。常氧和缺氧下,VEGF抗体的干预均增强C6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P<0.05),且相对于常氧,缺氧可进一步增强VEGF抗体促C6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P<0.05)。Co Cl2干预可增加C6细胞中HIF-1α的含量;在常氧和缺氧情况下,只有1μg/m L VEGF抗体可降低FAK的总蛋白量(P<0.05);在缺氧情况下,VEGF抗体可明显增高Pyk2-Tyr4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论:在缺氧情况下,VEGF抗体的干预可使Pyk2-Tyr4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引起C6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7年01期 v.12 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慢病毒介导的Cullin3沉默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秦彦昌;贾栋;于庆伟;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特异性短发夹RNA(sh RNA)干扰Cullin3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方法:RT-q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ullin3在人胶质瘤细胞系SW1783,U251及U87MG中的表达;构建靶向Cullin3的sh RNA重组慢病毒,转染U251和U87MG细胞并测定转染效率。实验分为3组:Blank组(阴性对照组)、NC-sh RNA组(空载慢病毒组)及Cullin3-sh RNA组(慢病毒介导Cullin组)。MTT法和Brd U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相比,Cullin3在人胶质瘤细胞系SW1783,U251及U87MG中高表达。Cullin3-sh RNA转染U251和U87MG细胞后,与Blank组及NC-sh RNA组相比,Cullin3-sh RNA组Cullin3表达水平下降(P<0.05),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侵袭能力下降,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Cullin3在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Cullin3有望成为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2017年01期 v.12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滋水涵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夏文广;郑婵娟;张璇;王娟;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模型组(n=42)、针刺组(n=42)和针刺对照组(n=30)。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取太溪穴、太冲穴,针刺30 min,1次/日,6次/周,连续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不给予干预。术后第3、7、14天采用m NSS量表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脑梗死周围皮质VEGF、SYN的表达。结果:针刺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TC染色未见明显脑梗死灶,VEGF及SYN表达较弱;在术后第7、14天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术后第3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脑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和14天针刺组脑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P<0.05);术后第3天,模型组VEG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针刺对照组,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仍表达显著,针刺组在第7和14天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各时间点模型组SYN表达均高于针刺对照组和假手组(P<0.05),第14天表达最显著,针刺组则在第7和14天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相关蛋白VEGF、SYN的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7年01期 v.12 14-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蒙古沙鼠脑缺血模型术后医源性Horner综合征报道

    王娜;卢祖能;袁江;章红妍;王云甫;

    目的:探讨蒙古沙鼠脑缺血模型术后Horner综合征(HS)的发病机制。方法:40只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1、2、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颈总动脉,手术各组分离后同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 min。术后观察各组沙鼠出现HS情况;术前、术后1、4、7 d进行NDS评分;术后7 d灌注固定后对海马、下丘脑及脑干等部位进行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HS发生率为11.1%,手术1、2、3组分别为37.5%、44.4%、60%;各组术前、术后1、4、7 d 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手术组海马区可见缺血改变,且细胞计数少于假手术组(P<0.05),下丘脑和脑干等部位HE染色未见缺血改变。结论:本实验HS的发生为颈部手术中机械性损伤所致,而非造模成功后脑缺血引起。

    2017年01期 v.12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李园园;

    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2组均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片口服;试验组加用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7、14 d采用NIHSS评分和BI评分评价2组的恢复情况;治疗14 d后,检测2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治疗后90、180 d回访。结果:治疗14 d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也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2,P=0.498);2组治疗后90、180 d,BI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2017年01期 v.12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黄忠卫;陈刚;倪海鑫;

    目的: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变化,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症状性MCA缺血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5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CVR的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CA患者CVR能力的差异,分析影响MCA患者CVR能力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的CVR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6.276,P<0.001);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有吸烟史的症状性MCA患者其CVR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和吸烟史是影响患者CVR能力的因素。结论:症状性MCA缺血患者CVR较低,且与患者是否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史密切相关。

    2017年01期 v.12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航天中心医院周边社区中老年帕金森病患病率现况分析

    商梦晴;万志荣;冯涛;杜继臣;

    目的:了解航天中心医院周边社区40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P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两阶段调查方法。对航天中心医院周边社区(永定路、田村社区)年龄≥40岁的居民2430例进行问卷调查,分为40~59岁、60~79岁和≥80岁3个年龄段。第一阶段采用国际通用的9个问题PD调查问卷筛查出高危人群,同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头外伤史、毒物、重金属接触史、饮茶史等;第二阶段由PD专科医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完整资料2326份,筛查出高危人群274例(11.78%);最终临床诊断PD44例,总患病率为1.89%,其中男24例(2.08%),女20例(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段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0.46%、2.67%和3.1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家族史、毒物、重金属接触史与PD发生呈正相关,而饮茶与PD发生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家族史、毒物接触史及重金属接触史是PD的危险因素,饮茶史是保护因素。结论:航天中心医院周边社区PD患病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年龄增长,P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家族史、毒物及重金属接触史是PD可能的危险因素,饮茶可能是保护因素。

    2017年01期 v.1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奥拉西坦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龚雪琴;杨超;毕娟;李恒;胡继川;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奥拉西坦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奥拉西坦组加用奥拉西坦。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等量表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奥拉西坦组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奥拉西坦组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结论:奥拉西坦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2017年01期 v.12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原发性癫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建光;姜红梅;王峥;刘忠志;雷靖安;韩琦;周玉涛;郭晓红;贺细菊;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癫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研究组10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同时对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测验中知识、领悟、算术等11个分测量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全量表智商(FIQ)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Q与学历、抗癫痫药物数量、发作时间及病程显著相关(R=0.611),VIQ与学历、抗癫痫药物数量显著相关(R=0.619),PIQ与发作时间、年龄、抗癫痫药物数量及学历显著相关(R=0.571)。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学历、年龄、病程、抗癫痫药物数量、发作持续时间等因素显著相关。

    2017年01期 v.12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秋艳萍;焦艳萍;张孝兴;郝莉霞;

    目的:比较儿童化脓性脑膜炎(PM)及结核性脑膜炎(TBM)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收集PM患儿70例及TBM患儿4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疾病的临床特点,联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种疾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PM组患儿脑膜刺激征少于TBM组(P=0.004),但PM组患者脑脊液(CSF)氯化物平均值高于TBM组(P=0.02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意识障碍和CSF葡萄糖水平对PM患儿预后有显著影响(P=0.001,0.013,0.031);临床分期对TBM患儿预后有显著影响(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OR=1.811,95%CI 1.911-2.755,P=0.006)及意识障碍(OR=0.099,95%CI 0.017-0.584,P=0.011)是P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OR=0.227,95%CI 0.081-0.633,P=0.005)是TBM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膜刺激症和CSF氯化物可作为临床鉴别PM与TBM的参考指标;患儿年龄及意识障碍是P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是TBM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17年01期 v.12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百欣;王光绿;

    目的:探究与分析探究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因动脉瘤引起的SAH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栓塞组与联合组,各48例。栓塞组仅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栓塞组总有效率为62.5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58%,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栓塞组(P<0.05)。与栓塞组相比,联合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均较低(P<0.05)。2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SAH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2017年01期 v.1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期对育龄期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

    万志荣;王凌霄;苏东宁;高婧;冯涛;

    目的:调查育龄期女性帕金森病(PD)患者受经期影响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选取我院及天坛医院PD专病门诊就诊的发病时处于育龄期的女性P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详细记录受经期影响的时间段及临床表现,同时收集发病年龄、病程、月经史、生育史、妇科疾病及手术史、UPDRS-Ⅲ评分、改良H-Y分级、贝克焦虑量表等资料。结果:共收集受经期影响女性PD患者88例,症状波动平均发生在经前3.5 d或月经后2.7 d,以经期中影响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药物起效慢,药效时间短。合并妇科疾病占60.2%,曾行妇科手术占43.2%,绝经年龄平均为(47.9±3.3)岁。患者非经期的UPDRS-Ⅲ评分、改良H-Y分级、贝克焦虑评分等方面均低于经期(P<0.01)。结论:女性育龄期PD患者易受经期影响,可发生在经期前中后不同时段,均表现为临床症状恶化。

    2017年01期 v.1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一氧化碳对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茴燕;殷小平;

    在炎性反应中Toll样受体4(TLR4)触发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调控大量炎性因子释放。一氧化碳(CO)是一种新型递质,在多种炎性反应动物模型中,低浓度CO具有抗炎作用,而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就CO对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阐述CO的抗炎作用。

    2017年01期 v.1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蛋白激酶C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老龄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汪静;朱雨岚;

    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大脑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提高长期记忆,诱导神经突触再生,提升神经元的修复能力,调控基因水平的表达与凋亡。在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病理生理过程中也发挥作用。本文对PKC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神经系统老龄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2017年01期 v.12 52-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运动疗法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注意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夏锐;周文姬;郑国华;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而注意力损害是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继记忆力之后第2个受损的认知域。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身心运动及其它运动疗法可能对MCI患者注意力具有改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2017年01期 v.12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性应激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王万铭;雷明;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MS)对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5只。通过10种应激因子制备CMS损伤小鼠。6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寻找平台的逃逸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在靶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穿越靶标象限的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CMS可导致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发生障碍。

    2017年01期 v.1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徐刚;张新江;周龙江;陈斌;

    目的:对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分析50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病1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功能恢复良好组和功能恢复不良组。入组患者加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DTI测量患侧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值),计算FA值减低的百分比(LFA)。采集的危险因素包括早期运动障碍加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随机血糖、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入院时升高的舒张压、入院时血脂水平、入院时尿酸、梗死灶体积、LFA值。单变量分析影响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FA(OR 1.863,CI 1.199~2.864,P=0.006)是预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FA可能是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年01期 v.12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主动脉弓上血管变异的研究

    马争飞;钟平;丁勇;汪国胜;朱刚;张蕾;

    目的:回顾性研究临床及无创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并且实施主动脉弓造影患者,分析其主动脉弓上血管变异情况。方法:共纳入2008年10月至2015年11月宿州市立医院行主动脉弓造影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分析主动脉弓造影结果,包括主动脉弓上血管数目及血管起始位置。结果:124例患者主动脉弓造影中主动脉弓上血管变异33例(26.61%),其中左侧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6例(4.84%),左侧颈总动脉与头臂干共干7例(5.65%),迷走型右侧锁骨下动脉2例(1.61%),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9例(7.26%),左侧椎动脉双起源1例(0.81%),甲状腺最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7例(5.65%),右位心主动脉弓1例(0.8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主动脉弓上血管数目及起始位置都不是恒定的,认识主动脉弓上血管变异情况,可使脑血管造影术、神经介入治疗及胸部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2017年01期 v.12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林春艳;吕原峰;张治东;

    目的:探索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7例,稳定斑块组50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各组血液尿酸浓度、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3组的年龄、糖尿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 A1c、尿酸浓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冠心病、血脂、Hb Alc、颈动脉IMT、性别、吸烟、糖尿病、FBG及血清尿酸含量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尿酸的含量可能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2017年01期 v.12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王焕欣;牛文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00 mg/d)联合丁苯酞注射液(50 mg/d),均治疗14 d。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 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评价凝血功能,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变化程度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4%vs.75.00%,P<0.05)。治疗4 d后,2组PT值和ATP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血塞通治疗ACI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不增加梗死后出血风险,并且安全性好。

    2017年01期 v.12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

    李峰;千超;肖学谦;

    目的:评价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难治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a SAH后SCV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给予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治疗)和观察组(n=20,给予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于入院后第1,3,5,7,10,12,14天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意识状态,于治疗2周及3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价预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MCA、GCS评分及GOS评分。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史、入院时VMCA、动脉瘤位置、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VMCA恢复正常值显著早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单独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比较,动脉内尼莫地平反复灌注联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a SAH后SCVS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好。

    2017年01期 v.1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

    龚红英;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优势。方法: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30例。分别给予立体定向软、硬通道治疗。记录2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治疗前、治疗1、3、7 d时颅内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脑卒中功能量表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2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通道组死亡率显著低于硬通道组(P<0.05);2组治疗1、3、7 d时颅内血肿量、GCS评分、SSS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7 d时,软通道组颅内血肿量均少于硬通道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硬通道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软通道可更好地改善颅内血肿,且死亡率更低。

    2017年01期 v.1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高聚;姜华;宛丰;吕衍文;肖展翅;徐春林;熊学辉;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显微直视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4周。于术后第1、15、30天,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2组术后不良事件。比较2组VMCA,NIHSS评分,MBI评分及预后。结果:术后第1天2组患者VMCA、NIHSS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30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MCA明显减缓,NIHSS评分明显减低,MBI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及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术后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有效改善颅内血流状况,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7年01期 v.12 78-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LC3B在脑星形细胞胶质瘤中预后中的价值

    张文超;王传海;史立信;郄朝雍;董子秋;孙夏青;张林燕;

    目的:探讨生物大分子LC3B在脑星形细胞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确定其在该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经手术治疗的脑星形细胞胶质瘤标本90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LC3B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然后用统计学方法确定LC3B与该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LC3B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患者对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效果抵抗明显相关。LC3B高表达者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LC3B低表达者。结论:LC3B可能为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差的分子标志物。

    2017年01期 v.1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促甲状腺素与脑卒中后疲劳关系的临床研究

    宋征宇;王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后疲劳(PSF)与促甲状腺素(TSH)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于入院第14日及6月后分别检测体内TSH水平,同时,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对PSF进行评价。根据评分结果,伴有PSF者为PSF组,不伴有PSF者为对照组。对2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入院第14天和6月,对照组和PSF组的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F组TSH值与FSS值呈正相关(r=0.741,P<0.05;r=0.6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促甲状腺素与PSF有相关性,对其发生可能有影响。

    2017年01期 v.1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外伤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肾功能相关性研究

    刘二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脑外伤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肾功能的相关性,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AKI患者44例,使用CDFI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 h、2 h、4 h、12 h、24 h、48 h肾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RI值,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上述各时间点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a)水平。分析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KI患者术后12 h、24 h、48 h Crea水平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4 h、12 h、24 h、48 h BUN水平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2 h、24 h UA水平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 h PSV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各时间点EDV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RI值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 h PSV与Crea、BUN、UA不相关(r分别为-0.08、-0.07、-0.05,P>0.05);术后1 h EDV与Crea、BUN、UA负相关(r分别为-0.45、-0.22、-0.32,P<0.05);术后1 h RI值与Crea、BUN、UA正相关(r分别为0.47、0.21、0.33,P<0.05)。结论:CDFI对脑外伤术后AKI患者肾功能具有很好的评价作用,肾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作为脑外伤术后肾损伤的评估指标。

    2017年01期 v.1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作用

    张汉华;周平;陈荆汉;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脑电、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OXC单药治疗的部分性癫痫患者89例,分别统计简单部分发作(SPS)、复杂部分性发作(CPS)、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PS-GTCS)三种发作类型的临床效果,并检查患者的脑电及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SPS患者治疗有效21例(100.00%),CPS患者治疗有效30例(93.75%),PS-GTCS患者治疗有效34例(94.44%),部分性癫痫患者采用治疗总体有效85例(95.51%);89例部分性癫痫患者治疗后的α、δ频段相对功率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β、θ频段相对功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患者的T3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患者的T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OXC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但对患者的脑电、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2017年01期 v.1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7年征订启事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神经科学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2006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7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还被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台湾华艺等数据库收录。此外,本刊从2008年起与国际知名杂志《Glia》合作,开辟"Glia优秀论文推荐"专栏,并于2011年正式在"中国知网"进行优先数字出版。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

    2017年01期 v.1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1例诊治体会

    詹燕;荀雅晶;王珊珊;张雪;刘佩军;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于2015年4月10日上午8时许无诱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继之意识丧失,行头CT检查后立即以"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梗阻性脑积水"收入我院神经外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14年4月右侧基底核脑出血(出血量约20 m L)。入院查体: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5分;瞳孔直径右3 mm,左2.5 mm,光反射消失,双侧视乳头水肿;颈强3指;疼痛刺激后肢体出现屈曲反应,左侧较右侧弱;肌张力尚可;左侧巴氏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

    2017年01期 v.12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张忠胜;刘肖;余炳坚;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普通市民。因"心情差1月,精神、行为异常8 d"于2015年6月19日收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精神科。患者于2015年5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差,闷闷不乐,觉得自己没本事,6月7日左右出现表情呆滞,行为怪异,说话用唱歌形式表达,多疑,并曾有自残行为。6月13日出现双下肢乏力,搀扶下尚能行走。患者发病至入院前期间亦曾有过心情转好,精力充沛体验。入精神科时诊断为"双相障碍",精神科予口服齐拉西酮抗

    2017年01期 v.1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高跃强;

    <正>近年来,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症因子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4])。本研究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探讨其疗效及对血清hs-CRP、Hcy、IL-6的影响。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均意识清楚;入院时间<48 h;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中的急性脑梗死的诊

    2017年01期 v.1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

  • 大麻抑制β淀粉样多肽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半通道激活:一种神经元保护机制

    Gajardo-Gómez R;Labra VC;Maturana CJ;Shoji KF;Santiba?ez CA;Sáez JC;Giaume C;Orellana JA;唐颖馨;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星形胶质细胞及其信号传导在AD中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既往研究表明,β淀粉样多肽(Aβ)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其可能的机制为Aβ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半通道开放,并由此增加兴奋性毒性ATP和谷氨酸释放。本课题组的既往研究显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或炎症介质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上缝隙连接43半通道开放;而外源性或内源性大麻均可以减少这种开放。但尚不清楚大麻是否可以减少由Aβ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半通道导致的神经元死亡。本研究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及海马脑片,分别单用Aβ处理或用Aβ及大麻(WIN,2-AG,或甲酰胺基)联合处理。采用单通道膜片钳及延时乙啡啶摄取法记录胶质细胞半通道的活动,采用Fluoro-Jade C染色检测神经元死亡。结果显示,大麻完全抑制了由Aβ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半通道的活性及炎症反应。而且,大麻完全抑制了由Aβ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43半通道开放而引起的兴奋毒性谷氨酸及ATP的释放,大麻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由Aβ导致的海马脑片神经元的损伤。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来保护神经元是目前治疗AD的新策略,本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新思路。

    2017年01期 v.1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