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颖慧;李军;任思颖;王丽琨;伍国锋;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家兔脑出血(ICH)模型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皮素1(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C组)及罗格列酮灌注组(RSG组),各15只。自体血注入法制备基底核区ICH模型。造模后6 h,RSG组给予罗格列酮病灶区灌注,各组分别在处理后1、3和7 d处死,每时间点5只。处死前行Purdy神经功能评分,伊文思蓝法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比较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分析ET-1表达水平与血肿周围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及Purdy神经功能评分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MC组和RSG组出现显著神经功能损害(P<0.05),病灶周围ET-1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显著增加(P<0.05);与MC组比较,RSG组神经功能损害减轻,病灶周围ET-1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均降低(P<0.05);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水平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Purdy神经功能评分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罗格列酮灌注治疗可降低血肿周围脑组织ET-1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神经功能损害。
2018年03期 v.1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连立飞;许峰;梁奇明;朱文浩;潘超;王刚;张逸驰;王芙蓉;唐洲平;朱遂强;
目的:评估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可行性和可能的rt-PA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容量分析方法计算血肿体积和灶周水肿体积,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估预后(m RS 0~3 v.s.4~5),并比较30 d的实际死亡率与预估死亡率。结果:共纳入患者45例。rt-PA中位用药次数和量为2(1)次和1.5(1)mg,最大量4.0 mg。术后血肿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术前(P=0.000;P=0.000)。穿刺准确度与残余血肿体积明显负相关(ρ=-0.61;P<0.01)。拔针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00)。30 d时实际死亡率为0,远低于预估死亡率(46.7%)。微创期间无颅内感染发生,再出血2例。中位数随访2.5年,5例死亡、3例失访,21例预后好(m RS 0~3)(46.7%)。结论:微创术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脑出血有助于加速血肿清除、降低30 d死亡率和可能改善长期预后。0.5~1.0 mg/12~24 h、≤4.0 mg的rt-PA应用方案可能适合我国脑出血微创人群。
2018年03期 v.13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黄艳君;邹欣;董明;张中念;孙函林;肖黎黎;刘倩;舒鑫;王丽波;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二级预防作用。方法: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2例,按治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NSE、CRP的水平,以及二级预防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第7天及第15天的血清S10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脑梗死复发、并发心肌梗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较阿司匹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较阿司匹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100、NSE、CRP水平,且能降低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
2018年03期 v.13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先海;徐高峰;白晓斌;谢万福;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99例和未破裂组21例,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χ2检验分析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及AS与颅内动脉瘤的易感性。结果: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性别、个人饮酒和吸烟史、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颅内动脉瘤发生部位和颅内动脉瘤的大小有关(P<0.05)。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AS与患者具有动脉狭窄、早期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是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性别、个人饮酒和吸烟史、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和大小有关;AS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8年03期 v.13 120-12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易继涛;王从平;贾敏;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变化在细菌性脑膜炎(BM)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BM患者30例为BM组,病毒性脑膜炎(VM)患者30例为VM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BM组和VM组脑脊液中IFN-γ、TNF-α、PCT和CRP含量,3组血液中IFN-γ、TNF-α、PCT和CRP含量。结果:与VM组相比,BM组患者脑脊液IFN-γ含量增高,TNF-α、PCT和CRP含量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组和VM组患者血液IFN-γ含量降低,TNF-α、PCT和CRP含量升高(P<0.05);与VM组比较,BM组患者血液IFN-γ含量降低,TNF-α、PCT和CRP含量升高(P<0.05)。IFN-γ、TNF-α、PCT和CRP指标联合检测率、准确性和特异性显著优于各指标的单独检测。结论:IFN-γ、TNF-α、PCT和CRP的联合检测在BM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8年03期 v.13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潺潺;张智艳;常丽英;李婷;
目的:调查STANDING检查在急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急性孤立性眩晕患者,完成神经内科常规检查后,采用STANDING方法检查。入院后第2天完善MRI、DWI、眼震电图、冷热水试验,并随访2周,以明确诊断。结果:61例患者完成研究。STANDING检查的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6.3%,准确性为95.1%,中枢性眩晕预测值为96.7%,周围性眩晕预测值为92.9%。平均检查时间为(10±2)min。结论:STANDING检查有助于提高眩晕的诊疗水平。
2018年03期 v.13 125-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涛;沈叶;王文杰;黄忠明;王时光;瞿军;
目的:评估大鼠喉返神经挤压伤后的自我修复效果。方法: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只,实验组行右侧喉返神经5 mm长度的挤压损伤,对照组仅暴露神经,不造成损伤。在术后4周、8周及12周检测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发声功能、声带运动、受损神经组织学及甲杓肌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发声功能、声带运动及受损神经的轴突个数逐渐恢复,直到术后12周,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4周,右侧甲杓肌中BDNF的表达量最低,之后逐渐增加,直到术后12周BDNF的表达量远远超过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单侧喉返神经挤压伤后存在自我修复,该修复能力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关。
2018年03期 v.13 127-12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艳平;张瑞莲;朱强;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结合作业疗法(OT)治疗后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47例,按Brunnstrom分期量表分为3期组(12例)、4期组(15例)、5期组(20例),进行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0 d随访时对受影响的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及30 d后随访发现MAS评分和WMFT评分明显下降(P<0.01),FMA评分明显提高(P<0.01),4期组最明显。同时发现偏瘫上肢痉挛改善的患者较未改善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更明显。结论:卒中后伴有上肢偏瘫的患者经低频r TMS结合OT治疗15 d后可明显改善受损上肢的偏瘫和运动功能,其中Brunnstrom偏瘫分期为4期的患者受益最明显。且改善受损上肢的痉挛症状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
2018年03期 v.13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尹晶;陈邦国;徐沙贝;余玲玲;周蓓;段轶轩;居诗如;张照庆;
目的:观察发病24 h内康复训练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85例纳入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起病24 h内依次给予现代康复训练及传统温针灸治疗,均为30 min/次,1次/d,共10 d。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监护仪实时监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并根据生命体征变化调整康复治疗强度。比较每天治疗0、10、20及30 min时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温针灸治疗的第1、2、3天,治疗10 min时间点的收缩压及心率高于0 min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24 h内合适强度的康复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18年03期 v.13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李国正;钟文波;张志斌;杨敏;宋永斌;
目的:调查驻疆某部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焦虑、抑郁的共病症状,及睡眠状况。方法: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测评对400例驻疆官兵进行相关调查。PTSD诊断采用PTSD筛查量表(PCLC)进行初筛,然后精神心理科专家按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标准中PTSD的诊断标准,对PCL-C评分阳性的士兵单独谈话并确定诊断。共病症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睡眠情况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进行评估。调查的问卷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实际纳入356例,确诊PTSD 27例(7.58%)。PTSD组及非PTSD组在军龄、文化程度、婚姻、民族、训练伤史、骨干、岗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娱乐活动及干部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近半月应激状体及失眠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TSD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较高,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疆因地域特殊性,驻疆官兵PTSD的患病率较常人高。
2018年03期 v.13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源基;喻志源;谢敏杰;王伟;
脊髓损伤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四肢瘫、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对于脊髓损伤还有很多未知,但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时期,急性期机械损伤,和持续数周、数月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尤其是缺血再灌注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和血管渗透性改变,这些会诱发炎症的级联反应,导致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浸润,这些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由基、兴奋毒性氨基酸、NO等,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的缺失。脊髓损伤在治疗上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在炎症进程的不同时期给予特定的干预是治疗关键。
2018年03期 v.1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攀攀;李刚;宋江华;牛泽人;王淑娟;
雌激素对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存在诸多交叉联系,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雌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重要靶细胞之一,除表达雌激素受体(ER)外,自身还分泌内源性雌激素。雌激素不仅能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增加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促进突触发生;同时还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ER介导的脑保护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增加对谷氨酸的摄取能力,减少兴奋性损伤,抑制胶质瘢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深入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参与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将有助于确定雌激素的特定靶点,进而促进其在CNS疾病防控中的临床应用。
2018年03期 v.1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程;占克斌;
糖代谢是脑组织供能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通常在氧供充足时,脑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而当机体缺氧状态时,脑组织细胞则选择抑制氧化磷酸化,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以供能量代谢。然而早期发现一些细胞在有氧环境下也能进行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供能,这种糖酵解途径称为Warburg效应(又称有氧糖酵解)。既往认为Warburg效应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但近来发现神经系统也存在Warburg效应,且研究发现糖代谢模式的改变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代谢调节酶和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以揭示新的分子治疗靶点,有利于纠正体内代谢平衡。本文综述Warburg效应关键调节步骤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2018年03期 v.13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彬彬;王清;宋秋萍;段立疆;武香梅;杨璇;于佳;
C-bouton来源于脊髓中央管附近胆碱能中间神经元,特异性支配运动神经元,是脊髓运动调控神经环路中的关键节点。C-bouton突触前后膜有多种特异性蛋白,能以任务依赖方式调控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参与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和变性死亡。在运动神经元病中C-bouton的数量、体积及标志性蛋白都会发生异常改变。本文将对C-bouton的结构和组成、功能和调控,及其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病理改变、功能障碍和疾病发生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认识C-bouton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2018年03期 v.13 153-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敏;
目的:探讨ABCD2评分、ABCD3评分联合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确诊为TIA的208例患者,依据发病后7 d内是否发生ACI分为ACI组25例和非ACI组183例。记录2组患者基线资料、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IA7 d内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预测TIA7 d内发生ACI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示,非ACI组与ACI组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均是TIA进展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ABCD2评分、ABCD3评分及血Hcy水平预测AC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24、0.811。结论:ABCD2、ABCD3量表是简单、有效的TIA预后预测工具,且与血Hcy联合能提高其预测价值。
2018年03期 v.13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崔汉江;张爱明;王洪流;邢细江;
目的:观察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功能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功能性垂体瘤患者60例,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测定并且比较手术前后血PRL、GH、ACTH水平,观察临床疗效,术后3个月随访并且复查头颅MRI。结果:60例垂体瘤患者中,56例进行肿瘤全切除,3例进行次全切除,1例进行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总有效率超过85%,术后PRL、GH、ACTH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仅4例仍残留微腺瘤,余均未发现残留腺瘤。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功能性垂体瘤切除术安全、有效率高。
2018年03期 v.13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谭润;张辉;叶放;
目的:探究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在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5例,给予松解手术治疗,术中给予电刺激并且通过肌电图仪监测电刺激前后受损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临床疗效。结果:与电刺激前比较,臂丛神经损伤组及尺神经损伤组CMA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臂丛神经损伤组、正中神经损伤组及桡神经损伤组CMAP波幅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随访91.42%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结论: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可有效提高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利于功能恢复。
2018年03期 v.13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