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家兔脑出血模型头颅CT值变化规律初步探讨

    李颖慧;张林山;伍国锋;任思颖;李军;王丽琨;杨林;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技术注射家兔自体动脉血到达脑基底节区的方法,构建家兔脑出血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注射血液后头颅CT值的演变规律,探讨脑出血后头颅CT混合征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家兔70只,根据注入脑组织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全血组(50只)、血浆组(10只)和血清组(10只);对于全血组,根据注血间隔时间的不同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为A亚组(间隔1 h)、B亚组(间隔2 h)、C亚组(间隔3 h)、D亚组(间隔4 h)、E亚组(间隔5 h),每组10只,首次注射自体动脉血形成血肿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再次注射相同成分的血液到血肿周边形成二次血肿;对于血清组和血浆组,于注射全血形成血肿后同时间段内向血肿周边或对侧分别注射自体血血清或血浆,造模完成后立即行头颅CT,记录家兔头颅CT不同区域的CT值,对比注射不同血液成分CT值的变化和同一血液成分间隔不同时间CT值的变化规律。结果:全血组经不同时间段向颅内注血可形成高低不同密度的血肿病灶,其低密度部位CT值高于脑组织与脑脊液,类似混合征表现;血清和血浆组亦可形成高低密度,但低密度部位与脑脊液CT值相近,不易区分,不符合混合征征象。结论:二次出血可能是脑出血头颅CT混合征的形成原因,而低密度区可能是首发出血,高密度区则可能是新发出血。

    2018年05期 v.13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尤瑞克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兔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李昌盛;闵喆;杨贤义;郭辉;柴林;肖敏;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UK)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脑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PCAS组(n=12)、UK大剂量(UK-H)组(n=12)、UK小剂量(UK-L)组(n=12)。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法制备兔PCAS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成窒息。复苏成功后UK-H、UK-L组立即给予UK 17.5×10~(-3)PNAU/kg、3.5×10~(-3)PNAU/kg,PCA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复苏前、复苏后6 h、24 h、48 h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8 h后取兔脑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组织Caspase-3、Caspase-9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PCAS组、UK-H组、UK-L组血清NSE水平在复苏后6 h、24 h、48 h均明显升高(P<0.01)。与PCAS组比,UK-H组、UK-L组血清NSE水平、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在复苏后24 h、48 h明显减少,复苏后48 h 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减低(P<0.05),且在复苏后48 h UK-H组较UK-L组减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UK能减少复苏后脑炎性因子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2018年05期 v.13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病因下急性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涂宇;巩萱;卓文燕;陈欢;林晶;范玉华;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IL)在不同病因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I、WMIL患者280例,分为单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脑梗死(AT)组、单纯WMIL组、(AT+WMIL)组及(小动脉闭塞卒中+WMIL)(SAO+WMIL)组各70例,测定其血Hcy水平,组间互相比较。结果:(AT+WMIL)组、(SAO+WMIL)组的Hcy水平高于单纯WMIL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G对ACI合并WMIL患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cy对ACI合并WMIL患者的影响更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水平升高与ACI合并WMIL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与病因无相关性。

    2018年05期 v.13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期重症肌无力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

    肖君;张函;何丹;谢敏杰;王伟;

    目的:对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0例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患者为试验(CMG)组,50例健康对照儿童为正常对照(HC)组,采集2组儿童的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对其外周血中IL-23、IL-12/23p40及IL-17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HC组相比,CMG组外周血中IL-23、IL-12/23p40及IL-17A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儿童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儿童期重症肌无力的发病过程。

    2018年05期 v.13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颞叶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与MRI和DTI的关系研究

    荣蓉;徐运;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其与核磁共振(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36例颞叶癫痫患者为癫痫组,3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及MRI、DTI检查,对比2组大脑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率与部分各向异性值,分析其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癫痫组的MMSE、WAI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癫痫组的左右丘脑与左右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左内囊后肢、左内囊膝部及左丘脑平均扩散率与WAI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左内囊前肢、左枕叶部分各向异性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左枕叶部分各向异性与操作智商呈正相关(P<0.05),右枕叶部分各向异性与全量表智商、语言智商及操作智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RI和DTI可有效检出患者脑组织受损处与评估受损程度。

    2018年05期 v.13 231-233+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肥厚性硬脑膜炎病例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章维;陈浩;崔桂云;赵小媛;张作慧;张伟;董丽果;鲍磊;刘永海;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1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以头痛起病,伴视力下降;血液学检验:ANA(+);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330 mmH_2O;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大脑镰、小脑幕、双侧额顶叶硬脑膜增厚伴强化;硬脑膜活检病理示:玻璃样变纤维血管组织中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以血管周围较明显;免疫组化:CD138(散在+),IgG(个别细胞+),IgG4(个别细胞+);予以激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搜索近5年报道的HCP患者189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所有患者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均见不同部位的硬脑膜肥厚伴强化,予以激素、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手术治疗后,90%以上患者症状改善。讨论:HCP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慢性头痛、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需进一步完善血液学检验、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必要时硬脑膜活检以确诊。

    2018年05期 v.13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李晓双;时宏娟;鲍磊;梁秋蕊;花放;

    目的:报告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4例,并结合文献检索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例病原学诊断明确的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检索探讨其发病特点及可能发病机制。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4例均在脑脊液培养中发现新型隐球菌,其中2例墨汁染色发现新型隐球菌;免疫力低下患者易感;脑脊液压力高;主要与结核性脑炎/脑膜炎鉴别;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案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诱导治疗,氟康唑维持及巩固治疗。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对疑似患者,需要反复多次行脑脊液墨汁涂片及培养,减少患者误诊和漏诊。

    2018年05期 v.13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偏头痛与卒中关系研究进展

    田大臣;陈旺;田茜;李伟;王贤军;

    偏头痛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患者尤其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然而,研究表明偏头痛也可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尚不明确,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偏头痛性脑梗死,偏头痛与卒中共病因,卒中表现为偏头痛样头痛,卒中与偏头痛共存。

    2018年05期 v.13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芝麻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以及抗凋亡作用保护大鼠脊髓损伤

    饶海军;唐向阳;周远辉;李谨;

    目的:探索芝麻素(SE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凋亡的相关作用。方法: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S低浓度(10 mg/kg)组、SES中浓度(20 mg/kg)组、SES高浓度(40 mg/kg)组,每组12只。术后第3、7天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周后处死,干湿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aspase-3表达。结果:SES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脊髓组织水肿,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Elisa结果显示SES逆转MDA、CAT、SOD及GSH活性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SES能显著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ES能显著抑制Caspase-3表达,并呈剂量依赖趋势(P<0.05)。结论:SES可通过减轻脊髓损伤的水肿、抑制氧化应激以及抗细胞凋亡从而对脊髓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18年05期 v.13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对体外培养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杨金华;孙转妮;杨香丽;田瑞瑞;张熙;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对体外培养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组(20、40、80 mg/L异鼠李素)处理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异鼠李素对体外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影响、细胞抑制率和存活率、加入不同浓度异鼠李素与C6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应用异鼠李素后,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及坏死改变。MTT比色法显示,加入异鼠李素的浓度越高,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率越差,抑制率越高,存活率越低。40 mg/L异鼠李素组的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率最高;80 mg/L异鼠李素组的脑胶质瘤细胞的存活率最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总AKT蛋白和Ser473位点AKT蛋白密度随加入异鼠李素浓度的增高变化呈反比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脑组织,显示均有面积不等的异鼠李素峰,表明血浆和脑组织均有异鼠李素分布,其中异鼠李素主要存在于脑组织。结论:低浓度异鼠李素能促使C6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高浓度异鼠李素可以导致体外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具有明显的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并且发生机制与PI3K/AKT途径有紧密的联系。

    2018年05期 v.13 247-248+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脑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TCD检测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价值

    张茂;陈健龙;彭浩;符传艺;赵建农;符策锐;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对脑动脉瘤破裂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术前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值分为低流速组69例(PSV≤120 cm/s)和高流速组31例(PSV>120 cm/s),对比2组于栓塞术后10 d内的MCA血流速度及CVS发生率;所有患者同时以临床是否发生CVS作为标准,评估TCD诊断CVS的临床价值。结果:低流速组和高流速组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及术后10 d的MCA血流速度测定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内,临床确诊CVS患者32例,TCD检查低流速组诊断CVS 4例、高流速组29例,共计诊断33例,其中正确诊断25例、误诊8例、漏诊7例;TCD诊断CVS的灵敏度为78.12%,特异度为88.24%,漏诊率为21.88%,误诊率为11.76%;术后3月,低流速组预后良好89.86%,高流速组预后良好29.03%,低流速组的预后显著优于高流速组患者(P<0.01)。结论:TCD技术在脑动脉瘤破裂栓塞手术后诊断CV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术前根据TCD结果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2018年05期 v.13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分析

    王英;

    目的:评价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Ⅰ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3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还给予镜像治疗,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BR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治疗,试验组VAS评分、FIM、FMA腕部、FMA手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BRS手部、BRS上肢、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措施能有效改善CRPSⅠ型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疼痛症状。

    2018年05期 v.13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血压波动对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何易;

    目的:探索血压波动程度对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根据NIHS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动态监测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血压变化指标对3月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6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前NIHSS评分高、治疗前收缩压、治疗过程后持续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波动度大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前的收缩压及治疗后血压波动程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

    2018年05期 v.13 255-256+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TCD监测下定量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预后的最佳界值研究

    康瑜;杨小芳;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定量指标构建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并且探讨此模型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最佳界值。方法:纳入SAH后CVS患者43例,开展回顾性分析。记录治疗第1、3、7、14天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Vm)及Lindegaard指数(LDGI),统计近期及远期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CD监测指标中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利用分析结果构建预后风险评估模型,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其预测价值,并且确定其最佳界值。结果: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第1天MCA-Vm、第3天MCA-Vm、第1天LDGI,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评分=1.3×第1天MCA-Vm+3.5×第3天MCA-Vm+1.1×LDGI,该模型对预测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849,最佳界值11.24分;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第1天MCA-Vm及第1天LDGI,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评分=2.2×第1天MCA-Vm+1.5×第1天LDGI,该模型对预测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0.703,最佳界值8.55分。结论:对SAH后CVS患者持续开展TCD监测,有助于早期预测患者预后,以指导治疗;患者近期预后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评分=1.3×第1天MCA-Vm+3.5×第3天MCA-Vm+1.1×LDGI,最佳界值为11.24分;患者远期预后风险评估模型为风险评分=2.2×第1天MCA-Vm+1.5×第1天LDGI,最佳界值为8.55分。

    2018年05期 v.13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疗效和对血脂、骨代谢的影响比较

    李静;刘文萍;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疗效和对血脂、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新确诊癫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各42例,分别采用卡马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结果: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83.33%(35/42),左乙拉西坦组为88.09%(37/4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及骨特异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疗效相当,治疗半年可引起血脂水平升高,但对骨代谢无明显影响。

    2018年05期 v.13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成人脑积水患者的疗效

    王振国;刘云诗;谢军;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成人脑积水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人脑积水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脑室-腹腔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引流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颅内高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观察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观察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0,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腹腔粘连、腹腔感染、引流管感染、分流管堵塞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减少成人脑积水患者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且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

    2018年05期 v.13 263-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

    陈怡;胥方元;

    目的:分析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状态、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和10 m步行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6例,均给予常规功能训练,联合组还给予肌内效贴。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3月改良Ashworth量表(MAS)、FMA评分情况、10 m步行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MAS评分、FMA评分、10 m步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联合组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应用肌内效贴联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其腓肠肌痉挛状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同时能够明显增强其步行能力。

    2018年05期 v.13 26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笑气吸入后神经系统损害: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王嫚;朱遂强;

    <正>笑气的化学名为一氧化二氮(N_2O),作为吸入性镇痛麻醉药应用于临床,常见于口腔科拔牙及产科分娩镇痛等。近几年,有报道指出青少年吸食笑气后出现成瘾、致残等并发症。但目前笑气并未得到严格管制,本文报道我科收治1例笑气吸入后出现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留美大学生,因"双下肢无力1月余"于2016年6月9日收入我院。患者于1月前

    2018年05期 v.13 267-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引起丙戊酸钠相关性高血氨脑病1例

    罗国君;季业;刘振;

    <正>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是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通常具有很好的耐受性。VPA脑病却是一种少见又严重但可逆的不良反应,通常伴有血氨升高而伴或不伴有肝功能损害~([1]),被称为VPA相关的高血氨脑病(valproate induc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VHE),更常发生于和其他抗癫痫药物合用时,如苯妥因钠、苯巴比妥、托吡酯、卡马西平、安定等。伴随VPA的减量或停药,临床症状可

    2018年05期 v.13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TSC1-mTOR-PLK轴以阶段特异性方式调节从施旺细胞增殖到髓鞘形成的内稳态开关

    Jiang M;Rao R;Wang J;Wang J;Xu L;Wu LM;Chan JR;Wang H;Lu QR;

    恰如其分的外周髓鞘形成取决于雪旺细胞增殖与分化进程间的平衡。丝氨酸/苏氨酸激酶(mTOR)整合多种环境因素,是细胞生长、代谢、发挥作用的中枢调节者。本文报道了一种mTOR的负性调节剂——结节性硬化复合体(TSC1),通过控制细胞增殖和髓鞘稳态,建立了雪旺细胞谱系进展和髓鞘形成的阶段依赖性程序。小鼠雪旺细胞祖细胞中TSC1的解离导致mTOR信号通路激活,继而导致雪旺细胞过量增殖,分化受阻,髓鞘形成减少。转录组分析显示,TSC1突变体中的mTOR活化使得polo样激酶(PLK)依赖性通路和细胞周期调节剂上调。弱化mTOR或者对PLK进行药理抑制部分挽救了因TSC1缺失导致的外周神经发育过程中的髓鞘形成减少。相较之下,成年小鼠成熟雪旺细胞中TSC1缺失可导致髓鞘的过度增殖和过度生长。本文的发现提示了TSC1-mTOR-PLK信号轴在控制雪旺细胞的发育过程中,从增殖到分化和髓鞘内稳态中起到的阶段特异性功能。

    2018年05期 v.13 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