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大鼠孕期尼古丁暴露致成年雌性子代抑郁症易感机制研究

    余樱;石昭坤;徐丹;张兆辉;汪晖;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尼古丁暴露(PNE)致成年雌性子代抑郁症易感的宫内发生机制。方法:将受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NE组,PNE组大鼠于孕9~20 d皮下注射尼古丁2 mg/(kg·d),2次/日。部分子代大鼠于孕20 d取脑切片Neu 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形态改变;部分大鼠正常出生喂养至3月龄,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检测刺激前后雌性子代大鼠行为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组织中与突触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旷场试验中PNE组成年雌性子代大鼠CUMS后表现为总路程、总速率和直立次数明显减少(P<0.05),粪便粒数增加(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表现出抑郁行为;PNE组孕20 d胎鼠前额叶皮质变薄,海马细胞层结构不清,轴突不连续;CUMS后PNE组成年子代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突触生长发育相关基因NR1、NR2A、NR2B、Syn I和Snap25 m RNA转录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PNE导致大鼠成年雌性子代应激后抑郁症易感性增加,可能与子代前额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和突触形成发育等基因转录水平降低,所致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2018年06期 v.13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尹聪;张淑芳;杨冰香;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34例患者进行病耻感、自尊及应对方式的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无业或休学人员的病耻感水平比在职或在读人员高,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患者高(P<0.05);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与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模式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无业或休学的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病耻感水平高;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与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相关,患者越对疾病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病耻感水平越高。

    2018年06期 v.13 27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注意力及执行功能研究

    谢纮宇;杨聪财;罗晓玉;王惠玲;

    目的:检测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注意力、执行功能状况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抑郁症患者29例纳入抑郁组,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计算机化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检查,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比较2组执行功能的差别,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及CPT的遗漏性错误、反应时间标准误差、反应标准误差变异性、固着反应均高于对照组高(P<0.05);抑郁组WCST的错误应答数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4,P<0.05),CPT的替代性错误数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1,P<0.05);抑郁组WCST的正确应答数与CPT的反应标准误差的变异性呈负相关(r=-0.46,P<0.05);抑郁组CPT的遗漏性错误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损害,且与患者抑郁症状相关。

    2018年06期 v.13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自尊感的影响

    徐周洋;董孟君;方向明;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自我尊重感的影响。方法: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及音乐疗法,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以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以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 P)评价患者社会功能,以自尊量表(SES)评价患者自我尊重感。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SQLS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Ps P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ES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辅助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自尊感。

    2018年06期 v.13 282-28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康健捷;邓兵梅;杨红军;彭凯润;王伟民;

    目的:探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ASAS)的临床特点、MRI特点、病因和预后,提高医师对脊髓梗死的认识。方法:回顾1例ASAS患者的临床特点、MRI特点及治疗和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后背疼痛,双下肢瘫,痛温觉障碍,深感觉和触觉正常,尿潴留及排便障碍,MRI检查弥散序列显示T_(7-8)、T_(11-12)水平脊髓横断前部区域呈高信号影,稍长T2信号,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搜索既往报道的ASAS患者207例,临床表现特征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变水平神经根痛,病变节段以下瘫痪和分离性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以胸段脊髓梗死多见,发病早期MRI弥散序列检查可显示脊髓梗死范围。207例患者中,病因不明者74例(35.8%)。颈部外伤是年龄<18岁患者脊髓梗死的首位病因;主动脉疾病是年龄18~45岁患者脊髓梗死的首位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年龄>45岁患者脊髓梗死的首位病因。结论:ASAS较罕见,临床表现和病因差异很大,脊髓MRI检查弥散序列有助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018年06期 v.13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期重症肌无力临床特点及免疫指标变化

    肖君;张函;何丹;谢敏杰;王伟;

    目的:对儿童期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指标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儿童期MG患者70例纳入病例组,健康儿童10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病例组患儿的发病年龄、性别、MG分型、合并症及胸腺情况,归纳儿童期MG患者的临床特点;采集2组的外周血,检测病例组ACh R抗体阳性率,检测2组血清的免疫指标(Ig G、Ig A、Ig M,C3、C4),定量抗体芯片技术分析2组血清中Ig G亚型。结果:本组儿童期MG患者中,约半数在5岁以前发病,眼肌型占大多数(92.9%),20.0%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14.3%的患者合并胸腺病变,ACh R抗体阳性率67.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外周血血清Ig G、Ig A、Ig M、C3及C4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血清Ig G亚型中,Ig G1和Ig G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亚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期MG发病年龄在5岁之前及单纯眼肌型的比例占多数,自身抗体阳性率高,ACh R抗体以Ig G1和Ig G3为主,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明显减低。

    2018年06期 v.13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和步态特点及针对性康复训练的方案

    曾艳;唐洁;林碧映;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和步态特点及针对性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PD患者50例纳入PD组,健康中老年人5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Gaitview足底压力测量仪检测2组的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结果:静态足底压力测定中,PD组左、右足足底5区(第5跖骨)压力分别为(40.41±22.46)kPa和(30.42±13.14)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0±10.39)kPa和(20.79±9.10)kPa(均P<0.001)。2组行走时足底各区域的压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左、右足足跟着地时间分别为(0.84±2.05)s和(1.64±3.17)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2.96)s和(6.33±6.27)s(均P<0.001)。结论:足底压力测定可分析PD患者步态障碍的特点和程度,针对性康复训练需强调后跟先落地。

    2018年06期 v.13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

    杨璇;杨兵;张翼;梁咏梅;李阔;徐畅;宋彬彬;于佳;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近年来研究发现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主要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涉及细胞凋亡、自噬样细胞死亡、程序性细胞坏死等多种类型。本文将对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认识PD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

    2018年06期 v.13 2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李康之;凌霞;申博;杨旭;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是神经科、耳鼻喉科和精神科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或不稳超过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它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它的命名是根据恐惧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核心特征衍生出来的。本研究就其研究发展史、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8年06期 v.13 300-302+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齐拉西酮在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治疗中对患者体质量指数的调节作用

    王颢;汪锐;梅红彬;余道信;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在女性神经性厌食症(AN)治疗中对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调节作用。方法:女性AN患者40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齐拉西酮组,各20例。研究分为3期,双盲期:2组均给予氟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住院期间奥氮平组持续给药8周,齐拉西酮组持续给药10周。过渡期:住院期第9周开始,于2周内将奥氮平组患者换用齐拉西酮。开放扩展期:2组均继续门诊服用齐拉西酮及氟西汀,共16周。记录比较2组在双盲期治疗基点、治疗8周时的BMI;开放扩展期基点及治疗第4、8、12、16周时的BMI。结果:2组基线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盲期齐拉西酮组BMI显著低于奥氮平组(P<0.01)。开放扩展期的0、4、8、12周,齐拉西酮组BMI均低于奥氮平组(P<0.05),第16周时2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氟西汀治疗女性AN,能改善体重过轻,又不易发生肥胖。

    2018年06期 v.13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神经系统软体征中运动协调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表型中的价值

    朱倩芸;冯晓薇;陈仁云;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软体征(NSS)中运动协调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理表型中的价值。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其非患病的一级亲属及健康对照者各50例,分别纳入精神分裂症组、非患病亲属组、健康对照组。采用剑桥神经科检查(CNI)量表对3组进行NSS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NSS有13项异常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项异常率高于非患病亲属组(P<0.05);非患病亲属组NSS有1项异常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的运动协调因子、感觉整合因子和NSS总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患病亲属组(均P<0.05);非患病亲属组运动协调因子和NSS总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NSS大部分指标异常率高于健康对照,小部分NSS异常率高于其一级非患病亲属。NSS中运动协调因子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内表型之一。

    2018年06期 v.13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与气象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潘利;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气象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15年全年收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7例为研究对象,新发病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病史以月份发病例数计算,以月份发病住院例数为因变量,以季节、平均高温、平均低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平均风速为自变量,进行含多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著影响患者发病的气象因素有季节、平均高温、极端高温、降水天数、平均风速(均P<0.05)。结论:气象变化对精神分裂症发病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应采用适宜的防范措施,减少发病。

    2018年06期 v.13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转科病例50例回顾性分析

    万其容;张彦;王高华;陈振华;朱志先;柏蓓;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转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转入其他科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转科患者50例。转出的年龄分布以40~50岁(32%)最多,20~30岁(24%)次之;转出科室最多分布在重症医学科(26%),神经内科(18%),产科(6%),神经外科(6%),骨科(6%),血液内科(4%);转出主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转科涉及多个科室,转科的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精神科医师需加强对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识别,提高处理躯体症状的能力。

    2018年06期 v.13 309-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慢性躯体合并症调查分析

    朱平;

    目的:探究北京市东城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慢性躯体合并症患病率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精神科病房收治的34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相关信息。查阅文献,选择相应疾病的全国最新标准率与本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合并症发病率最高的前4位疾病分别为:心脏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本组患者心脏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国最新标准率(P<0.05),血脂异常发病率低于全国最新标准率(P<0.05),高血压病发病率与全国最新标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东城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慢性躯体合并症较为普遍,主要为心脏疾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2018年06期 v.13 3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乳腺疾病的女性患者32例临床分析

    黄凌霜;万敏;

    目的:了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女性患者出现乳腺疾病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武汉市优抚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门诊健康体检正常女性32例为正常组,住院女性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乳腺疾病上报记录32例为乳腺异常组,对2组年龄、泌乳素水平、用药情况及乳腺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异常组患者泌乳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乳腺疾病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多见。乳腺异常组的临床分类主要以双侧重度增生多见,乳腺囊(脓)肿次之。结论:在精神科常规监测泌乳素,定期乳房体检和超声,药物治疗时"疗效好"和"安全性高"并举,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泌乳素增高持续引起一系列乳腺疾病,降低药物致躯体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保障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06期 v.13 313+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颅内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赵小媛;陈浩;刘永海;章维;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确诊为CVST合并脑出血的患者9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病因为产褥期4例,服用避孕药物1例,外伤后1例,面部痤疮挤压后1例,其他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凝血7项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3例;血常规示白细胞增多者5例,后复查降至正常。予低分子肝素治疗8例,仅予对症支持治疗者1例;1例住院期间继发脑疝死亡,另8例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对存在可疑病因,伴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应考虑CVST可能,需及时完善实验室及影像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及时予抗凝等治疗。

    2018年06期 v.13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亚低温疗法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汪俊;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结合亚低温疗法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rathel指数(BI),及治疗8周后的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治疗前,2组的TNF-α、CRP、NIHSS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TNF-α及CR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BI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GOS 5级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疗法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

    2018年06期 v.13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120例

    申丽娟;何益群;肖伟霞;王丹;

    <正>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并且持久的心境低落,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我国目前抑郁症患病率约1.6%~([1])。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躯体症状、睡眠障碍,其中睡眠障碍症状较为突出~([2])。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有助于抑郁症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拟探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

    2018年06期 v.13 318-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冷刺激对失眠症患者症状改善的对照研究

    付锐;杨芳;王丽;陈晋刚;游非;李花;廖梦;臧莉;曹少华;刘海艳;杜思思;李丹;林玲;张向羽;

    <正>选取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医院(荆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失眠科门诊于春、夏、秋三个季节中随机抽取的120例失眠症患者,符合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的诊断标准,非器质性失眠症,排除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等脑器质性疾病,年龄18~55岁,性别不限。120例患者随机分

    2018年06期 v.13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背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临床效果分析

    李宁;万争艳;

    <正>选取武汉市优抚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患者56例。病例纳入标准~([1]):(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65分,阳性症状≥20分;(3)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慢性疾病或脑部疾病者;(2)合并

    2018年06期 v.13 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抗SRP抗体阳性和抗PM/Scl抗体阳性多发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曾艳平;柳胤;解燕春;董红娟;初红;卢祖能;

    <正>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及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合称为特发性炎性肌病[1,2]。大多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血清中可存在肌炎抗体,包括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有学者提出抗SRP抗体为特异

    2018年06期 v.13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TAT-Gap19通过抑制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的连接蛋白43半通道发挥抗惊厥作用

    Walrave L;Pierre A;Albertini G;Aourz N;De Bundel D;Van Eeckhaut A;Vinken M;Giaume C;Leybaert L;Smolders I;聂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连接蛋白43(Cx43)信号在癫痫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通过实验方法鉴别Cx43间隙连接通道(GJCs)和半通道(HCs)的技术尚不成熟,导致目前尚无法确定哪个通道在癫痫的发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观察TAT-Gap19(Cx模拟肽)是否通过抑制Cx43半通道而非Cx43间隙连接通道影响实验诱导的啮齿动物癫痫发作。急性海马切片小鼠染料摄取实验表明,星形胶质Cx43半通道响应化学惊厥毛果芸香碱的作用而开放,并且可被TAT-Gap19抑制。体内实验中,毛果芸香碱诱导的癫痫发作及相伴随的D-丝氨酸微透析液的增长水平被Cx43半通道的抑制所抑制。此外,TAT-Gap19的抗惊厥作用被外源性D-丝氨酸给药逆转,这表明,抑制Cx43半通道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外D-丝氨酸水平来防止癫痫发作。抑制Cx43半通道的抗惊厥特性在电癫痫小鼠模型(如急性6 Hz难治性癫痫发作模型和慢性6 Hz角膜点燃模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表明,Cx43半通道在癫痫发作中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并且有成为癫痫治疗中新型用药靶点的潜力。

    2018年06期 v.13 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