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 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

    Alexandre R.Bisdorff;Jeffrey P.Staab;David E.Newman-Toker;张欢;焉双梅;杨旭;赵性泉;

    2006年,为了全面启动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CVD)的工作,Bárány学会分类委员会(CCBS)召开第一届会议。考虑到ICVD工作历程的复杂性,Bárány学会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内部流程以及促进与其它协会达成共识的工作流程,最终,针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与研究的关键问题,CCBS开始着手制定ICVD的工作规则和框架(于2015年以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英文版一文发表),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1)症状和体征;(2)综合征;(3)功能障碍和疾病;(4)发病机制。截至目前,CCBS在前庭症状的定义(2009)、前庭性偏头痛(2012)、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201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15)、梅尼埃病(2015)、前庭阵发症(2016)、双侧前庭病变(2017)、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2017)的相关专家共识已经陆续发表。在此背景下,我们此次将CCBS 2015年发表的《前庭疾病国际分类概述》一文进行了翻译(中文版发表版权已获取),以飨读者。希望能够使国内更多的同仁了解CCBS有条不紊的ICVD工作历程,对我们的工作亦有所启示!当然,我们也透过CCBS目前所做的ICVD的相关工作,更加清晰地理解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及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开展眩晕/前庭专业的工作!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019年02期 v.1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8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论著

  • 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经氧化应激途径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洪梅;黄梦阳;江红;康慧聪;许峰;刘晓艳;龚权;胡琦;张存泰;朱遂强;

    目的:通过鱼藤酮持续灌胃构建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研究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α-Syn)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48只老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鱼藤酮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鱼藤酮组灌注0.01 mL/g鱼藤酮氯仿溶液,对照组灌注0.01 m L/g氯仿溶液,均连续灌胃12周。于灌胃后取脑,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α-Syn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中脑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于灌胃前、后取脑,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密度,并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灌胃12周后,Western blot显示鱼藤酮组中脑α-Syn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鱼藤酮组中TH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透射电镜显示鱼藤酮组小鼠黑质部可见线粒体、高尔基体不规则肿胀。鱼藤酮组SOD、GSH-PX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鱼藤酮小剂量持续灌胃可在脑内诱发形成α-Syn寡聚体,α-Syn寡聚体可能经氧化应激途径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2019年02期 v.1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湛彦强;许峰;邢变枝;张海栋;段申汉;曾非;姚涛;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336例临床资料,根据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是否存在CMBs分为无CMBs组154例,CMBs组182例;CMBs组按CMBs分布的位置分为大脑皮质、皮质下、基底节及幕下。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血液检验结果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CMBs组中不同出血部位患者的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IHSS评分。结果:与无CMBs组相比,CMBs组的尿酸和Hcy水平更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总胆固醇及既往脑卒中病史的几率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病史、Hcy和尿酸水平与CMBs的发生有关(P<0.05);高尿酸、高Hcy、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均为CMB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不同部位CMBs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Bs分布于不同部位患者的尿酸水平、Hcy水平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高Hcy、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分布的部位对NIHSS评分无影响。

    2019年02期 v.14 65-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纹理分析在小脑半球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徐艳中;汪秀玲;

    目的:探讨MRI图像纹理分析在小脑半球原发性脑淋巴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小脑半球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20例和实性单发转移瘤22例的增强MRI图像。采用纹理分析方法在增强T1WI轴位图像上获取整个瘤体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熵值、偏度和异质性等定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纹理分析中,PCNSL组标准差、熵值、偏度及异质性明显低于转移瘤组,而峰度明显高于转移瘤组(均P<0.05);异质性参数鉴别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其它参数值,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对标准差、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5个纹理分析定量参数进行多参数联合分析,其鉴别效能较利用单个纹理分析定量参数鉴别的效能高。结论:纹理分析部分定量参数(标准差、熵值、偏度、峰度及异质性)有助于鉴别小脑半球PCNSL和单发转移瘤。

    2019年02期 v.14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例分析并文献回顾

    薛兵;卢宏;

    目的:探究放射治疗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放射性脑坏死和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各1例,搜索既往报道的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271例。放射治疗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晚期最常见的表现为脑白质坏死。放射治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为臂丛神经损伤。结论: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2019年02期 v.1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马俊;马志明;邹志浩;修彬华;杨江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积水患儿56例依据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各28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VPS,对照组采用传统VPS。比较2组手术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Kamofsky评分)、手术有效率(Salmon标准)、并发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含量。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缩短(P<0.01);术后2组Kamofsky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腹腔镜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9%(P<0.05);术前2组血清NSE及S-100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NSE及S-100蛋白含量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血清NSE及S-100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VPS较常规手术方式可明显提高脑积水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显著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2019年02期 v.14 76-7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cl-2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的相关研究

    李山;蒋向阳;刘顺达;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cl-2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7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END组59例和非END组1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入院后12 h、24 h、3 d、5 d、7 d、10 d外周血HIF-1α、VEGF、Bcl-2水平变化及与EN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END组NIHSS评分及DWI-ASPECTS≤7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脑梗死患者在入院24 h时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达到高峰,且END组患者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END程度越严重,患者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END的发生风险与HIF-1α、VEGF和Bcl-2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HIF-1α、VEGF和Bcl-2水平可能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度的预测指标。

    2019年02期 v.14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陈佩顺;丘卫红;

    目的:研究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运动训练,治疗组给予基于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均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2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的间距(AGT)、评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及改良Bathel指数(MBI),并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肩关节核心稳定肌群最大等长收缩(MIVC)的肌电活动,用积分肌电值(iEMG)分析2组治疗前后肌电的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2组的AGT、FMA-U、MBI和i EMG均有改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结构核心稳定性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19年02期 v.14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脑出血后免疫炎症反应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马阳;张萍;唐洲平;

    脑出血(ICH)后的炎症反应在继发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指南中并没有对于ICH免疫干预方面的临床治疗。本综述总结了ICH后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的机制,讨论了其中免疫细胞发挥的破坏性和再生作用,并重点关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此外,还归纳了选择性靶向这些免疫细胞的药物在ICH患者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变化和与大脑的相互作用,探索有效疗法减少炎症的同时增强神经修复,从而改善ICH的结局。

    2019年02期 v.1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的中枢代偿

    李康之;司丽红;凌霞;申博;杨旭;

    前庭系统疾病诸如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脑干及小脑病变等,常常涉及前庭受损后的代偿、再康复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前庭受损后的代偿主要通过3种方式实现:修复(生化、细胞水平)、适应(包括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的大脑皮质水平为主)及习服。不同的前庭疾病前庭代偿的方式不同,各种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有差异。临床上,单侧外周前庭病变患者常常存在静态症状和动态症状,与此同时,机体常相应进行静态代偿与动态代偿。其中,(1)静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静态代偿,症状常在数周内消失,代偿较为完全,是脑干水平的前庭核团电活动的再平衡结果;(2)动态症状的缓解主要通过动态代偿,皮质通常参与,通过相应的感觉替代、行为替代等方式,形成新的躯体控制模式/策略,其代偿发挥的时间较慢,且代偿不完全。

    2019年02期 v.14 91-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海马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杨靖;李睿博;石元洪;

    电休克(ECT)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机制仍然不清楚。海马及其相关结构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目前在研究抑郁症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长足发展。本文将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形态结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局部脑血流(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和局部白质纤维(弥散张量成像)3个方面阐述fMRI在ECT治疗抑郁症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19年02期 v.1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中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罗涛;柴娟;经屏;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s)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接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液,制作HSE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SV-1感染组与对照组TLR2、TLR3、TLR9 mRNA转录水平。结果:感染组细胞TLR2、TLR3、TLR9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受HSV-1刺激后可引起TLR2、TLR3、TLR9 mRNA转录水平升高,TLR2、TLR3、TLR9可能参与了BV2细胞对HSV的识别。

    2019年02期 v.1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

    张贺;王丽滨;

    目的:比较单纯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栓塞组22例和支架辅助栓塞组20例,比较2组术后即刻和随访12个月栓塞程度和动脉瘤复发,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5例,部分栓塞8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9例,次全栓塞11例,部分栓塞2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度较高(P=0.049)。术后12个月,37例患者进行造影复查,结果显示支架栓塞组完全栓塞16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单纯栓塞组完全栓塞8例,次全栓塞6例,部分栓塞4例;与支架栓塞组比,单纯栓塞组的栓塞程度较低(P=0.040)。与单纯栓塞组比,架辅助栓塞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事件较少(P<0.05)。结论:与单纯栓塞比,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可提高栓塞率、减少复发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9年02期 v.14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王亚东;叶頔;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康复组和联合组各56例,分别给予中医针灸、康复训练和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步态分期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FAC和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FAC、FMA评分显著高于针灸组与康复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双侧支撑期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步态分期显著优于针灸组、训练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灸组、训练组(均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步态分期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2期 v.14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水平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

    李全春;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F-L)水平预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健康人群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并且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1~12 d血清NF-L水平和S100B水平,对观察组进行CT分级并分析CT分级和血清NF-L、S100B水平的相关性,根据观察组1年后生存和预后情况分为生存亚组和非生存亚组,预后良好亚组和预后不良亚组,比较亚组间血清NF-L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析血清NF-L水平和GOS评分相关性,并分析血清NF-L水平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受伤后D0、D1、D2、D3、D4、D6、D8-9和D10-12血清NF-L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仅D0、D1、D2、D3和D4血清S100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受伤后D0血清NF-L水平与CT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01)。非生存亚组受伤后24 h和1~12 d血清NF-L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亚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受伤后24 h血清NF-L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F-L水平和患者1年后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7,P=0.008)。入院当天血清NF-L预测急性颅脑损伤的AUC为0.99,且在入院后6 d AUC上升到1.00;入院当天血清NF-L预测急性颅脑损伤生存的最佳截断值为412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和88%;入院24 h血清NF-L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217 p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56%。结论:血清NF-L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呈显著负相关,检测血清NF-L水平有利于敏感预测急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严重程度。

    2019年02期 v.14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道

    梁奇明;连立飞;朱遂强;

    <正>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中小血管的罕见重度免疫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大小、血管炎病理分型有关,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也缺乏特异性,极容易误诊。PACNS早期诊断并给予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1])。笔者对1例PACNS患者的临床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

    2019年02期 v.14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转录组分析寻找脑卒中治疗靶标

    Rakers C;Schleif M;Blank N;Matu?ková H;Ulas T;H?ndler K;Torres SV;Schumacher T;Tai K;Schultze JL;Jackson WS;Petzold GC;聂昊;

    星形胶质细胞支持正常的脑功能,但当它们在卒中等病理条件下变得具有反应性时也可能促成神经退行性病变。然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有益和有害特性之间依赖于背景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仍然未被完全理解。我们使用RiboTag技术,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72 h后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特异性地纯化翻译m RNA,从而产生卒中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翻译组数据库。与对照组大脑相比,t MCAO后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显示与A2表型相关的转录物富集,这与神经保护相关。我们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也会上调大量潜在的神经毒性基因。本研究共鉴定了1,003个基因和38个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其中Stat3,Sp1和Spi1是最显著的。为了进一步探索Stat3介导的途径对卒中发病机制的影响,我们对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条件性缺失Stat3的小鼠进行tMCAO处理,发现局灶性缺血72 h后的小鼠脑梗死体积减小,运动功能改善。综上所述,本研究扩展了新兴的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靶向卒中治疗数据库,支持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均对脑功能提供了关键保障作用的观点。

    2019年02期 v.1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