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新型可分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代俊喜;张锦程;杨标;楚胜华;马延斌;

    目的:研制一种联合直线加速及旋转加速损伤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致伤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机械参数复制出不同损伤级别的DAI。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及损伤组(30只),其中损伤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亚组,每亚组各10只。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物打击联合旋转加减速致伤的装置,三亚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致伤参数(即打击棒质量、高度及旋转角度分别为:轻度亚组50 g×60 cm/22.5°、中度亚组100 g×60 cm/45°、重度亚组150 g×60 cm/90°),并于伤后24 h处死,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神经微丝(NF-200)免疫组化染色,以观测神经轴索的损伤特征,同时观察各组小鼠伤后行为学改变。结果:损伤组的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且重度亚组耗时最长,中度亚组次之,轻度亚组最短。伤后24 h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对照组0%,轻度亚组0%,中度亚组10%,重度亚组30%。APP和NF-200免疫组化染色呈不同程度阳性结果;重度亚组阳性结果最明显,有大量的神经组织肿胀和轴索损伤阳性染色特征等;轻度亚组仅有少量点状脑出血,各轴索损伤阳性结果较少出现;中度亚组可发现上述DAI形态学特征但没有重度亚组明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一种联合直线加速及旋转加速损伤的DAI机械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机械参数可复制出不同损伤级别的DAI小鼠;该装置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稳定性好。

    2019年05期 v.14 217-22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青年卒中患者性生活临床研究

    盛鑫;黄晓江;

    目的:调查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探讨导致卒中患者性生活受损的可能原因。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门诊复诊的73例(18岁≤年龄≤55岁)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中,共获得49份问卷,调查患者对性生活的态度、卒中前后性生活情况,比较患者在卒中发病前后性生活状态改变情况,并通过收集患者医疗信息了解造成性生活受损的可能原因。结果:多数患者在卒中后出现性生活质量受损,包含性欲下降、性生活频率降低,男性勃起功能及女性阴道润滑情况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下降,并对性生活重视程度降低。合并高血压病、服用ACEI/ARB类降压药及对卒中复发的担心等因素与性生活受损显著相关。结论:在中青年卒中患者中,性生活受损现象严重,与多种因素相关。

    2019年05期 v.14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58例贫血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王静云;姜雪松;董一;胡日光;

    目的:观察贫血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脑梗死患者贫血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存在贫血分为贫血组(n=58)和非贫血组(n=122),比较2组临床资料差异。再根据患者发病后6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mRS>2分,n=45)和预后良好组(m RS≤2分,n=135),分析贫血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贫血并发脑梗死贫血程度多为中度,类型多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出现运动、语言、意识障碍症状患者比例较高;病变多位于前循环分布区,病灶以多发性梗死灶为主。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患慢性肾脏病比例大于非贫血组(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糖尿病、心房纤颤、复发性脑梗死、贫血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贫血、复发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贫血与脑梗死患者年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慢性肾病发生率密切相关,入院NIHSS评分较高、伴发贫血、复发性脑梗死的患者预后较差。

    2019年05期 v.14 225-227+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短期疗效观察

    王玉环;韦贺;刘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32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A(2 mg/d)、B(3 mg/d)两组进行治疗,分析第2、4、12周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完成试验,A组11例,B组14例。与治疗前相比,A组在治疗4、12周时MG临床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B组在治疗2、4、12周时临床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B组MG临床评分降低程度高于A组(P<0.05);4周、12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A、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他克莫司后共6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全身/关节疼痛、恶心、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好转。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小剂量他克莫司短期内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19年05期 v.14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情绪记忆改变特征的研究

    唐向阳;袁良津;汪凯;陈祚胜;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情绪记忆效价的改变特征。方法:建立情绪记忆的神经认知心理学试验方法,检测教育水平等相匹配的22例MCI患者(MCI组)和22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的情绪记忆。结果:与对照组[正性(63.80±6.92)%、负性(57.60±6.07)%]相比,MCI组对正性[(54.00±6.80)%]和负性[(53.07±5.92)%]情绪图片再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2.92,P<0.05);且反应时间延长,2组的中性情绪图片再认率(t=-0.38,P>0.05)及反应时间(t=1.4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I组对正性、负性与中性情绪图片再认正确率(F=6.27,P<0.05)及反应时间(F=3.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正性与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正性、中性和负性图片再认正确率(F=39.13,P<0.05)及反应时间(F=16.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情绪图片的效价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CI患者存在情绪记忆的受损及反应时间延长,且情绪效价"正向"选择性偏向受损。

    2019年05期 v.14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田大臣;王浩;陈旺;田茜;张利军;惠鑫;王贤军;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与偏头痛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WanFang Data及CBM数据库,收集观察PFO与偏头痛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1日。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NOS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样本量为9 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PF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9,95%CI为2.20~4.63,P<0.01),先兆偏头痛组与健康对照组PFO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1,95%CI为2.13~6.46,P<0.01),无先兆偏头痛组PFO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1.48,95%CI为1.09~2.00,P=0.01),先兆性偏头痛组PFO发生率高于无先兆性偏头痛组(OR=2.32,95%CI为1.96~2.76,P<0.01)。PFO组的偏头痛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2.58,95%CI为1.57~4.25,P<0.01)。结论:PFO与偏头痛存在明显相关性。

    2019年05期 v.14 236-24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任冰焱;曹婷婷;李在望;石国锋;张剑平;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调节大脑皮质神经元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临床疾病康复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其康复治疗得到广泛的关注。tDCS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治疗手段,已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并获得很好的疗效。本文就tDCS作用机理及其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2019年05期 v.14 241-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李睿博;杨靖;石元洪;

    电休克治疗(ECT)能有效改善抑郁症(MDD)患者症状,但作用机制目前仍然不明确。有研究表明ECT治疗后海马等脑结构出现神经增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较多研究表明,ECT治疗后MDD患者血清或血浆BDNF水平上升,并出现BDNF通路的相应生物学改变。但也有少部分不一致的研究结果,BDNF前体(ProBDNF)的研究将可能进一步完善该机制。

    2019年05期 v.14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任绪艳;杜艳艳;刘华;

    人体步行过程中步态的生物力学特征可以反映步行的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行时步态的时空参数、足底压力分布、骨盆的运动与正常人相比发生特征性改变。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的变化及相关机制,能为临床和康复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9年05期 v.14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PI3K/mTOR信号通路在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表达

    马征;彭丹涛;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拉莫三嗪单独治疗12周,研究组接受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药物治疗12周,观察患者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SDSS)评定患者临床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通路蛋白(PI3K、AKT和mTOR)和细胞因子(BDNF、NGF、TNF-α和IL-Iβ)的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升高(χ~2=8.556,P=0.036)。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ANSS、BPRS、SDSS评分降低,血清PI3K、AKT和mTOR浓度降低,血清BDNF和NGF浓度升高,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均P<0.05),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PI3K/mTOR信号通路在临床应用利培酮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05期 v.14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改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

    孙嫄;黄颖;陈巍巍;张侠;黄文娟;魏涛;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引起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90例CSVD所致V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服用多奈哌齐,治疗组加用丁苯酞,疗程为3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神经精神状态。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等参数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6(IL-6)和超敏C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MoCA和MMSE总分均改善(P<0.05),治疗组的MoCA和MMSE总分及各分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T灌注成像参数MTT、CBF和CBV均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IL-6及hs-CRP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CSVD引起的VCI疗效优于单用多奈哌齐,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局部脑灌注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与Hcy水平有关。

    2019年05期 v.14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丁苯酞注射液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孟云;周宏斌;尚芙蓉;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9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3月。治疗后1月和3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管侧枝循环开放率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2组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1月、3月治疗组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血管侧支循环。

    2019年05期 v.14 256-257+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与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汪慧;陈云;李平;付斌;郭珍立;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与亚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5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于发病1周时行双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同时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上肢Fugl-Meyer评分,并根据SEP分级分为3组:正常组(Ⅰ级)16例、异常组(Ⅱ级)14例、缺失组(Ⅲ级)21例。发病3周时再次评定NIHSS评分及上肢Fugl-Meyer评分。结果:发病3周后,正常组和异常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Fugl-Mey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24)。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中,缺失组均较正常组预后差(P=0.026,P=0.000)。结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有望成为预测亚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指标之一。

    2019年05期 v.14 258-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微出血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夏莉君;陈映;黄敏;周艳;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出血与脑微出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8例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分析SWI阴性及阳性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及服用抗血小板药物(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脑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及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发生脑微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是低舒张压、脑白质疏松及服用抗血小板药。

    2019年05期 v.14 26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王亚东;张涛;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另行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X线透视吞咽试验(VFS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2,P=0.009);Ⅳ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675,P=0.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SWAL-QOL评分与VF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

    2019年05期 v.14 263-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血清NSE与NGB表达的影响

    杜崇颖;朱迪;梁旭光;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血清NSE与NGB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和银杏达莫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DL量表评定)、血清NSE与NGB水平、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研究组清醒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41,P<0.05),平均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22,P<0.05),MMSE评分(t=2.61,P<0.05)、MoCA评分(t=2.67,P<0.05)、ADL评分(t=3.09,P<0.05)、血清NSE水平(t=2.96,P<0.05)、血清NGB水平(t=5.65,P<0.05)的恢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银杏达莫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昏迷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血清NSE及NGB水平,改善大脑循环及神经系统的恢复。

    2019年05期 v.14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经治疗后头痛复发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道

    陈静;张其梅;

    <正>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罕见的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纤维化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增生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头痛、癫痫、精神异常等,常可累及多组颅神经,表现为相应颅神经受损症状,最常见的受损颅神经为第Ⅷ、Ⅵ、Ⅸ对脑神经~([1]),部分HCP与肥厚性硬脊膜炎(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HSP)合并发生,称为肥厚性硬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正因HCP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临床诊断难度大,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HCP病例报道如下。

    2019年05期 v.14 269-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牛痘相关激酶2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消除中起重要作用

    Lee J;Lee S;Ryu YJ;Lee D;Kim S;Seo JY;Oh E;Paek SH;Kim SU;Ha CM;Choi SY;Kim KT;聂昊;

    在出生后的神经发育过程中,大脑神经回路的建立需要小胶质细胞消除过度的突触连接。小胶质细胞突触调节缺失已被证实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智力残疾等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小胶质细胞中表达的牛痘相关激酶2(VRK2)可能可以激活突触消除的过程。在VRK2缺陷小鼠(VRK2KO)中,可以观察到小胶质细胞内突触前位点的减少。而且,在出生后第2周,VRK2KO小鼠的突触前位点和突出的数量都出现了异常增加。这些差异并没有持续到成年期。尽管突触数量的增加最终结局与正常小鼠无异,但成年VRK2KO小鼠在社交行为、情境恐惧记忆和空间记忆中表现出行为缺陷。

    2019年05期 v.14 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