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完整性及脑血流灌注的关系

    赵静;常文龙;宋伟丽;刘永刚;王潇;王宁;李宝新;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脑白质完整性、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CSVD伴MCI患者为MCI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认知功能,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测定脑血流量(CBF)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技术(DTI)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ADC)等。结果:MCI组MoCA量表总分、视空间/执行、命名、注意/计算力、语言、抽象思维及延迟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FA值、CBF均降低(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顶叶的FA值与CBF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和顶叶的ADC值与CBF呈负相关(P<0.05);右侧半卵圆中心、双侧额叶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双侧额叶的ADC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双侧额叶、顶叶的CBF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完整性损伤尤其是颞叶损伤是CSVD患者伴发MCI的重要标志,且与脑血流灌注有关。

    2019年09期 v.14 433-436+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CADASIL伴脑出血的临床和基因分析:3例报告

    连立飞;徐沙贝;李杜娟;梁奇明;康慧聪;薛峥;王芙蓉;朱遂强;

    目的:评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伴脑出血(IC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基因特征。方法:CADASIL伴ICH患者3例,在Pubmed数据库纳入另外25例有详细资料的患者,评估出血性CADASI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共纳入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54.2±13.4)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18例,64.3%),50%的患者曾接受抗栓治疗。10例患者以ICH为首发表现,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和脑叶。11号外显子R544C位点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46.2%)。18例患者(64.3%)发现数量不等的微出血灶。结论:CADASIL可发生ICH且可能是首发临床表现。严格控制高血压和谨慎使用抗血栓药可能有助于防止CADASIL患者发生ICH。

    2019年09期 v.14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左旋多巴联用普拉克索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王珲;谭向红;陈艳香;唐荣华;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对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疗效。方法:中~重度原发性RLS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5例,2组均予普拉克索0.25~0.75 mg/d,联合组还予美多巴62.5~125 mg/d,治疗6周。利用RLS严重程度量表(IRLS)、临床总体印象改善量表(CGI-I)、患者总体印象量表(PGI)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RLS症状严重程度和嗜睡程度,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IRL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IRL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CGI-I及PGI评估显效率高于普拉克索组(P<0.05)。2组治疗后E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后的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对原发性RLS的疗效优于单用普拉克索。

    2019年09期 v.14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

    刘丽芳;全军;李水英;张倬秋;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方法:选择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年龄、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青少年96例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简化版(CTQ-SF)、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2组进行问卷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情感虐待(t=4.6154,P=0.0000)、情感忽视(t=4.0670,P=0.0001)因子评分及CTQ-SF总分(t=5.2431,P=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t=-2.1265,P=0.0348)、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t=-3.0984,P=0.0022)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母亲拒绝否认(t=2.7257,P=0.0070)、母亲惩罚严厉(t=2.7204,P=0.0071)、父亲惩罚严厉(t=3.2322,P=0.0014)和父亲拒绝与否认(t=3.7895,P=0.000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问题解决(t=3.0227,P=0.0029)、沟通(t=3.0006,P=0.0031)、角色(t=3.3780,P=0.0009)、情感反应(t=3.9031,P=0.0001)、情感介入(t=4.8471,P=0.0000)、行为控制(t=3.6788,P=0.0003)及总的功能(t=5.7201,P=0.0000)的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更多的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都存在一定问题。

    2019年09期 v.14 444-44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杨等;刘文辉;王丛笑;汪杰;郄淑燕;彭彦平;王莹;

    目的:分析上肢康复辅助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月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后肘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月后肩关节M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1月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月后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2019年09期 v.14 447-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夏兆云;赵虹;潘露茜;施扬;陆征宇;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存在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细胞内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自聚集出现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两种异常结构。Aβ和Tau病理并不总是重叠。目前尽管Aβ和Tau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由于AD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此有人提出Aβ可能引发疾病过程,而Tau是执行者。本文集中讨论Tau病理学的研究进展。

    2019年09期 v.14 450-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瘦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盼盼;齐玉英;杨红彦;王雪贞;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进行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细胞外大量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神经元内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是AD重要的病理特征。目前A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至今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瘦素在改善AD的认知功能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综述简要介绍瘦素对AD的作用机制。

    2019年09期 v.14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酒精使用障碍与抑郁共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芮琴琴;庞良俊;陶睿;高国庆;汪咏梅;张佳佳;周晓琴;

    酒精使用障碍是常见的疾病,其与抑郁共病率较高,导致早期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然而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关酒精使用障碍与抑郁的共病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分别从基因、炎症细胞、神经系统探讨其共病机理。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使用障碍、抑郁共病的相关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试图从三种共病的理论模型阐述其共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2019年09期 v.14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仙茅苷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

    张欣;齐凡星;李静;李志安;康丽娟;刘露;孙静;

    目的:探究仙茅苷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仙茅苷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大鼠颈背部皮肤注射D-半乳糖与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以构建AD模型,选择存活且造模成功的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8只,治疗组灌胃给予仙茅苷,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持续8周。另选择同期进行饲养的同龄大鼠18只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相同的给药方案。给药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3组大鼠的记忆与学习行为。提取3组大鼠脑组织的蛋白质与RNA,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蛋白(Bax)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Bcl-2 m RNA和蛋白较低,Bax mRNA和蛋白较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Bcl-2 mRNA和蛋白高于模型组,Bax mRNA和蛋白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数目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仙茅苷能改善AD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与认知能力。

    2019年09期 v.14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董智强;陈旭;曹立梅;洪媛;任坤;过岚;朱培红;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叶酸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7例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患者为脑梗死伴高Hcy组,32例急性脑梗死无高Hcy血症患者为脑梗死无高Hcy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浆中Hcy水平、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及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复发情况,分析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伴高Hcy组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比例明显增高(P<0.05)。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T+CC基因型发生高Hcy血症的OR值为2.94(1.3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患者脑梗死复发率较高(26.3%)。结论:叶酸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Hcy患者携带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时,脑梗死复发率增加。

    2019年09期 v.14 464-465+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王成友;刘维洲;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均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加服氯吡格雷。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Hcy及HDL-C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2019年09期 v.14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

    严兴丽;冶生寿;祁秀丽;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体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VC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BDNF、NSE和NGF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MSE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下降,BDNF和NGF含量均显著下降,NSE含量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BSSD和NCSE评分显著增高,BDNF和NGF含量均明显上升,NSE含量明显下降(P<0.01)。BDNF、NGF、NSE是脑卒中后VC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VCI患者血清BDNF、NSE和NGF含量异常表达,且与VCI明显相关。

    2019年09期 v.14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洪春永;李清金;曾友福;卢武生;林庆金;韩玉惠;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机械取栓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及疗效对比,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进行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2019年09期 v.14 472-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内镜辅助下单鼻孔经蝶入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畅;顾佳炜;王新东;包爱军;李祥;

    目的:观察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垂体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显微镜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显微镜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内分泌激素下降率、肿瘤全切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肿瘤全切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微创术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较低。

    2019年09期 v.14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行为治疗对急性前庭神经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评估

    严钢莉;黎逢光;李朝武;聂海岭;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急性前庭神经炎(VN)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使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对324例急性VN患者进行评估,将其中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黛力新组24例和CBT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黛力新组另给予黛力新,CBT组另给予CBT,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HI)、HADS、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的DHI各亚组评分、HAD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3组的DHI-P、DHI-E、DHI-F、HADS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黛力新组和CBT组的DHI-P、DHI-E、DHI-F、HADS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黛力新组比较,CBT组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可改善急性VN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2019年09期 v.14 477-47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高俊;唐本玲;王在斌;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分别实施抗抑郁药治疗、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效果、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6、8周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 d WM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1、2周W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采用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达到明显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9年09期 v.14 479-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多巴丝肼片单药与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蔡辉;杨程;徐婷婷;

    <正>帕金森病主要的病变位置在纹状体和黑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平衡姿势障碍、动作缓慢、肌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都会相继受到影响。多巴胺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药物种类之一。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及多巴丝肼片为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对多巴胺具有补充作用的复方多巴胺类药物,我院对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片联合左双多巴控释片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2019年09期 v.14 4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甜梦口服液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失眠的疗效观察

    王娜;侯吉星;王文杰;

    <正>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竞争程度增加,精神压力导致抑郁症患病率不断增长~([1])。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抑郁症患病率达4.3%,我国高达7.1%,抑郁症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类疾病~([2])。失眠是早中期抑郁症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1.8%的患者首发临床症状为睡眠障碍~([3]),镇静催眠

    2019年09期 v.14 48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通过活体脑光学成像揭示髓鞘生物学

    Robert A.Hill;Jaime Grutzendler;杜一星;

    髓鞘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在早期发育阶段产生和组装的静态结构。尽管此特征在某些情况下是准确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少突胶质细胞的产生和髓鞘形成的模式是动态的,并且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改变。髓鞘的独特结构和生化特性为开发和实施多模态无标记荧光光学成像方法提供了机会。当与针对不同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基因编码荧光标签结合使用时,这些技术为揭示活体脑中髓鞘生成和可塑性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方法学支持。在此,我们讨论了这些方法的最新进展,运用这些方法已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的和成人神经系统中几种形式的髓鞘可塑性。长期以来关于髓鞘生成、重塑和变性的问题,现在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解决。

    2019年09期 v.14 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