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CRMP2真核表达质粒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皮质转染效率的对比研究

    幸享凤;王玉;张融融;秦新月;王恬竹;

    目的:筛选Collapsin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鼠脑皮质的适宜注射部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质粒(VP)组、侧脑室(LV)组、海马(H)组、皮质(C)组及嗅球(OB)组。选定质粒注射部位后,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MCAO)组、缺血再灌注+空白质粒(MCAO+GFP)组、缺血再灌注+CRMP2真核质粒干预(MCAO+CRMP2/GFP)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后,分别于相应4个部位立体定向注射CRMP2真核表达质粒/空白质粒,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缺血区皮质CRMP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GFP的表达。TTC检测脑梗死体积,同时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不同部位注射CRMP2真核表达质粒后,皮质CRMP2的表达均有增高,其中LV组及H组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C组及OB组(P<0.05),LV组与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及(MCAO+GFP)组相比,CRMP2真核质粒干预之后能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P<0.05)。结论:CRMP2真核表达质粒能够成功转染大鼠脑组织,使缺血区皮质CRMP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侧脑室的转染效率较其他三个部位更高。

    2020年07期 v.15 373-376+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5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脑功能网络度中心度研究

    李康之;司丽红;凌霞;申博;杨旭;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度中心度(DC)方法,探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方法:纳入PPPD患者12例及健康受试者12例,均进行静息态功能核磁成像(f MRI),采用基于体素的DC方法分析f MRI数据,比较PPPD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差异。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探讨DC改变与PP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PPPD患者右侧楔叶、楔前叶(X=12,Y=-84,Z=21,k=126,P=0.011, FWE校正)DC值显著降低。DC值与DHI(r=-0.677,P=0.016)、DHI-F(r=-0.581,P=0.048)、DHI-E(r=-0.690,P=0.013)均呈负相关。结论:PPPD患者楔叶、楔前叶网络节点属性减弱,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性头晕不稳及复杂视觉刺激导致症状加重有关。

    2020年07期 v.15 37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征初探

    王晓华;史向松;潘合跃;王守勇;徐建洋;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AE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AE患者中,4例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其中2例伴畸胎瘤;2例为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脑炎;1例为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R)脑炎。以精神行为异常(5/7)、癫痫发作(4/7)、意识清晰度下降(4/7)、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BDs)(1/7)、近事记忆力下降(2/7)为主要临床表现。2例颅脑MRI检查异常。2例脑脊液(CSF)抗NMDAR抗体阳性,2例CSF抗LGI1抗体阳性,1例CSF抗GABABR抗体阳性。2例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1例血清抗GABABR抗体阳性。7例经治疗后4例基本恢复,2例遗留癫痫发作(1例伴精神行为异常),复发1例。结论:以急性发作的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及FBDs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要警惕AE可能。AE临床治疗以激素、免疫球蛋白及手术(伴有畸胎瘤患者)治疗为主,早期诊疗多数预后良好。

    2020年07期 v.15 380-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肌电图对手部肌肉萎缩的鉴别诊断价值

    谢莉红;陈军;王天红;蒋珍秀;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手部肌肉萎缩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手部肌肉萎缩患者136例,回顾性分析神经传导、F波和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电生理检查显示尺神经单神经病变29例(21.32%),正中神经单神经病变24例(17.65%),尺神经合并正中神经病变17例(12.50%),颈椎病2例(1.47%),臂丛神经损伤2例(1.47%),平山病9例(6.62%),运动神经元病41例(30.15%),肌病7例(5.15%),多发性周围神经病5例(3.6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确定手部肌肉萎缩的病变水平和分布。

    2020年07期 v.15 384-38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老年抑郁症患者低动力症状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

    陈自悦;王高华;吴作天;肖玲;王惠玲;

    目的:探讨中老年抑郁症患者低动力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中老年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低动力症状分为低动力组(n=68例)、非低动力组(n=54例),另外将在本院体检的6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65例)。收集抑郁症患者的年龄、首发、自杀行为等一般情况,并抽取3组的空腹血标本检测血清FT3、FT4、TSH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低动力组FT3较非低动力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动力组FT4/FT3较非低动力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动力组中,中年和老年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低动力症状的中老年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异常,可能与疾病状态有关。

    2020年07期 v.15 38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黄冲;喻志源;王伟;骆翔;

    小胶质细胞是唯一永久存在于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起着免疫监视、营养神经元、促进神经环路的建立与成熟、维持稳态等作用。当大脑被病原体入侵或受到损伤时,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发生形态改变、增殖和迁移、吞噬病原体或细胞碎片、释放某些细胞因子等,通过一定的通路对神经元进行调控,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最近十年出现越来越多关于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特异性敲除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再入驻将有助于研究其对神经元的作用。本文将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予以综述。

    2020年07期 v.15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磁共振波谱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李静;赵璨;饶家声;杨朝阳;李晓光;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脑损伤中最常见的形式,尽管已经建立急性期的诊疗建议,但是目前的诊断方法和预测TBI后长期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仍存在争议。磁共振波谱(MRS)先进的成像模式可以发现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检测TBI后代谢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深入了解TBI的潜在生理变化对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MRS在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并对MRS在脑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020年07期 v.15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脊髓损伤患者静息态脑电α波的改变及其应用

    彭金辉;王文丽;敖丽娟;

    脊髓损伤后脊髓传入、传出信息功能受损,脑皮质重塑,脑电α波改变。本文总结讨论静息态脑电α波的产生机制、脊髓损伤后静息态脑电α波的特点,和α波在闭眼向睁眼转变时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归纳了静息态睁眼、闭眼α波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的应用进展及价值。

    2020年07期 v.15 399-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不同时间窗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林玉全;王升武;辜忠灵;邓琳;文贵斌;陈云波;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4例,根据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可分为1 h组21例、1~2 h组46例、2~3 h组42例和3~4.5 h组35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治疗28 d、治疗90 d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 RS评分评价溶栓90 d后临床疗效,采用TICI标准对各组患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再通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各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溶栓时间窗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升高(P<0.05),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与NIHSS评分相关(P<0.05)。1 h组、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8%、76.1%、59.5%和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h组血管再通情况不影响临床疗效(P>0.05),1~2 h组、2~3 h组和3~4.5 h组的血管再通情况与临床疗效可能相关(P<0.05)。3~4.5 h组的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堵塞部位相关(P<0.05),1 h组、1~2 h组和2~3 h组脑供血动脉再通情况与堵塞部位无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与阿替普酶溶栓应用时间相关,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小可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神经损伤。

    2020年07期 v.15 402-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何敏;陈后勤;邵凌云;左健;李辉;郝建成;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细胞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CSVD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51例,2组均予药物治疗,实验组还进行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比较2组在治疗前、治疗1月、治疗6月时的C反应蛋白(CRP)、TNF-α、IL-16、IL-18含量与治疗前和治疗6月时的MMSE、Mo CA、HAMD-17、ADL和Fazekas评分。结果:治疗1月时,2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6和IL-18的浓度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时,2组血清CRP、TNF-α、IL-16和IL-18的浓度较治疗前及治疗1月时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时,实验组的MMSE、Mo CA、ADL和Fazek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能有效降低脑小血管病患者细胞炎性因子浓度,并改善其认知功能。

    2020年07期 v.15 405-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血清NSE、MMP-10、s100β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研究

    曲明卫;王立敏;朱兰;贾鸿宁;杨潮萍;张丽华;

    目的:探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金属基质蛋白酶-10(MMP-10)和钙结合蛋白β(S100β)的血清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ACI患者135例为ACI组,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亚组、中度损伤亚组和重度损伤亚组,以健康体检者122例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血清NSE、MMP-10、S100β的含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3种指标含量和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的NSE、S100β、MMP-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ACI组中,随着NIHSS评分的增加,血清NSE、MMP-10、S100β含量随之增加(P=0.000)。ACI组中,血清NSE、MMP-10、S100β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32;r=0.62,P=0.017;r=0.79,P=0.025)。结论:血清NSE、MMP-10和S100β水平在ACI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2020年07期 v.15 408-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外周动脉弹性及舒张功能的关系

    黄倩;曾娇;苟伟;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弹性及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6例(研究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组均行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检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定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同时测量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分析MMP-9、ox-LDL、IL-6、hs-CRP水平与颈动脉弹性及肱动脉舒张功能受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Ep、β、AI、PEVβ水平明显更高,AC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中,与舒张功能未受损患者相比,受损患者的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更高(P<0.05)。MMP-9、ox-LDL、IL-6、hs-CRP与β、PWVβ、舒张功能受损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Ep、AC、AI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MMP-9、ox-LDL、IL-6、hs-CRP水平均与颈动脉弹性、肱动脉舒张功能密切相关。

    2020年07期 v.15 410-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邓君启;王侠;刘会芳;金玉弟;金凤;张毅;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280例,以入院治疗1周后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221例)与死亡组(59例)。收集并且比较2组患者入院后年龄、性别、病史、既往史、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入院时GCS评分等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年龄、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肿量、GCS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呈中相关性(P<0.05),血肿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呈低相关性(P<0.05),GCS评分、年龄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呈极低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肿量、GCS评分、年龄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呈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应及时检测和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血肿量及昏迷程度,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及改善预后而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2020年07期 v.15 41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疗效

    管萍;李志红;卢鹏超;

    目的:探讨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的疗效。方法: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单独用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用药治疗,分析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血药浓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采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可提升疗效。

    2020年07期 v.15 416-417+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前庭康复联合冥想在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

    吴靖;常丽英;李杰;陈亚琦;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联合冥想在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8例前庭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还给予前庭康复联合冥想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4 d及治疗30 d 2组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分(DHI)、起立行走测试时间(TUG)及半规管轻瘫(UW)值。结果:治疗后,2组的DHI评分、TUG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4 d和治疗30 d时,联合组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2组的UW值在治疗14 d时较治疗前无好转(P>0.05),但在治疗30 d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联合组较对照组UW值好转更明显(P<0.05)。结论:前庭康复联合冥想能明显缓解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前庭功能损害。

    2020年07期 v.15 418-419+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调查

    沈轶;杨敏;李俊;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脑梗死、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精神异常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行OPCABG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各项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9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58例(29.59%),其中脑梗死6例(3.06%)、弥漫性缺血缺氧性脑病3例(1.53%)、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狂躁不安、抑郁、神志淡漠)49例(25.00%)。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病史、高血压病史、心律失常、梗死病变、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的患者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均P<0.05),且并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无并发症组明显下降,手术时间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均是OPCABG术后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OPCABG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年龄≥65岁、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搭桥支数>2支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07期 v.15 420-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Hcy、VEGF水平及意义

    郝栋;李孟文;孔艳妮;张军;

    <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发病率约485/1万~([1])。CSVD不仅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还增加患者脑血管意外的风险~([2])。研究者发现细胞因子的改变在CSVD的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加剧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性病变,进而加剧

    2020年07期 v.15 423-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CXCL12水平与ABCD2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

    谷晓林;李婷婷;魏丽萍;

    <正>随着神经内科诊疗技术及防治措施的不断改进,目前卒中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全球卒中带来的负担却在增加,因此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该疾病尤为重要~([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类较常见的脑血管痉挛性疾病,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信号。目前,随

    2020年07期 v.15 425-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颅脑损伤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浆中相关血液指标变化

    张俊锋;

    <正>颅脑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常见病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1])。低钠血症为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浆Na+浓度持续低于130 mmol/L的电解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可引发脑水肿,不及时进行处理可加重原有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可分为营养性低钠血

    2020年07期 v.15 427-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祥全;姜莹;丁华峰;

    <正>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1])。认知功能障碍可发生在多个认知领域,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损害方面,如概念模糊、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处理速度慢等~([2])。如果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最终可发展为痴呆,这给患者及其家

    2020年07期 v.15 429-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胆红素水平分析

    赵亚锋;王惠芳;范常锋;乔淑冬;

    <正>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较复杂,对血尿酸(uric acid,UA)与胆红素进行研究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1])。此次我院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UA、胆红素水平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

    2020年07期 v.15 43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并发脑积水1例

    曹婷婷;李在望;李苏亚;任冰焱;张剑平;

    <正>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侵入脑膜及脑实质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高达17%~24%~([1])。脑积水主要是由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脑室系统扩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并发脑积水,病情危重,常预后不佳。现报道一

    2020年07期 v.15 433-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CX3CR1产物增加并受去甲肾上腺素的调节

    Marta González-Prieto;Irene L.Gutiérrez;Borja García-Bueno;Javier R.Caso;Juan C.Leza;Adriana Ortega-Hernández;Dulcenombre Gómez-Garre;José L.M.Madrigal;杜一星;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丧失及其引起的脑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的降低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有关。这似乎主要是由于NA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能力。我们以前观察到NA诱导神经元产生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小胶质细胞CX3CR1(CX3CL1的唯一受体)的激活会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已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AD特征性的神经元损伤。因此,操控小胶质细胞中CX3CR1的产物可能转化为对CX3CL1抗炎作用的增强或抑制。为了确定小胶质细胞CX3CR1产物在AD中是否发生改变,以及NA是否可以控制这种改变,我们在5x FAD小鼠和人类AD脑样本中分析了CX3CR1的表达和合成。此外,我们分别在小胶质细胞培养物和小鼠中分析了NA及NA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的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CX3CR1在AD大脑皮质中的产量增加,而给予瑞波西汀进一步增加了它的含量,并增强了小胶质对淀粉样β斑的反应性。然而,直接向原代大鼠小胶质细胞或人类HMC3细胞给予NA会抑制CX3CR1的产生,这表明小胶质细胞对NA的反应可能会在不存在产生CX3CL1的神经元或其他非小胶质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2020年07期 v.15 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