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雪;赵欣春;于润坤;贾红芳;张玉梅;臧大维;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启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尚未接受认知治疗PSCI患者120例纳入研究,病程<3个月的患者60例纳入早期组,病程3~6个月患者60例纳入晚期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2组均在原治疗脑梗死药物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治疗效果。结果:2组基线对比,早期组MMSE、MoCA评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CDR量表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及6个月后,2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CDR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1、3及6个月后,早期组MoCA评分总有效率、MMSE评分升高的人数比例均高于晚期组(均P<0.05),早期组组内3月与1月、6月与3月间的MoCA评分总有效率和MMSE评分升高的人数比例增幅均高于晚期组的增幅(均P<0.05);2组CDR评分好转人数及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使用盐酸多奈哌齐对PSCI的疗效优于晚期使用。
2020年10期 v.15 559-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燕;管蔚畅;郑俊;林璐;廖维靖;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7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接受30 min音乐疗法和30 min常规语言治疗,对照组每天接受1 h常规语言治疗,每周治疗5 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汉化版口语部分与Goodglass-Kaplan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ASRS)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WAB各项评分及AS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流畅度,复述,命名及失语指数(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信息量、自发言语、听理解评分及ASRS评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常规语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尤其是言语流畅度,复述及命名能力。
2020年10期 v.15 563-566+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俞璐;郁志华;黄品贤;董英;王健;林水淼;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重度AD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5例和西药组25例。中药组每4周进行中医辨证1次,心气虚证予调心方,肾精不足证予补肾方,挟痰者,加用礞石滚痰丸,挟瘀者,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和48周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快速词汇测验(RVR)、积木测验(BD)量表的评分变化。结果:2组MMSE、FOM分子、FOM分母、RVR、BD分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在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时,CDR等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西药组在治疗48周时,CDR等级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重度AD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后认知功能未发生进一步恶化,且病情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
2020年10期 v.15 567-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静;韩柏林;杨静;
目的:分析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7例LGI1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68岁;6例有近记忆力及认知障碍,6例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其中2例有幻觉,1例饮食过度,4例有面臂肌张力障碍(FBDS),5例出现睡眠障碍,3例癫痫发作。7例均行脑脊液检查,LGI1抗体均为阳性。5例血清抗体阳性。4例出现低钠血症。3例头颅MRI异常,主要累及颞叶、海马,底节区。5例脑电图异常。所有患者行肿瘤筛查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延误诊治的1例患者对治疗反应差并出现复发。结论:LGI1抗体脑炎是可治性疾病,出现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精神异常、FBDS伴有低钠血症,头颅MRI以边缘系统受累为主时需考虑LGI1抗体脑炎可能,及早识别和诊治十分关键,预后良好。
2020年10期 v.15 571-574+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康庆云;廖红梅;杨赛;陈波;杨理明;
目的:总结2例ASAH1基因突变致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我院2例确诊为ASAH1基因突变相关性SMA,并对至今报道的14例ASAH1基因突变相关性SMA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例患儿系姐弟。患儿1,女,13岁9月,早期生长发育里程碑基本正常,8岁左右出现行走姿势异常,缓慢进展,渐出现爬楼困难,跑跳困难;患儿2,男,9岁4月,1岁2个月时能独立行走,6岁左右出现肢体乏力,跑步姿势异常,缓慢进展。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示2例患儿均携带ASAH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第13内含子c.1098+1G>T杂合突变,为剪接突变,此位点为国际上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第3内含子c.216+11A>G杂合突变,此位点为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突变。2例患儿自起病以来,运动功能进行性倒退,病程中均未出现癫痫发作,智力基本正常。搜索既往报道,至2019年9月,国内外共报道14例ASAH1基因突变相关性SMA。14例患者中,2例仅有SMA症状,12例既有SMA又有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PME);患者多以肌无力起病,一般5岁左右起病,病程中出现进行性肌阵挛癫痫,多于7~12岁出现癫痫发作,震颤、反复肺炎、吞咽困难等症状也常在病程中出现。共发现ASAH1基因9种不同的突变位点,其中c.125C>T为最常见突变位点,均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发病。所有病例早期发育里程碑大致正常,病程中患儿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文献报道时已有4例患儿青少年期死亡。结论:ASAH1基因突变相关性SMA为一种少见的进行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SAH1基因突变所致,ASAH1基因突变常引起SMA-PME表型,ASAH1基因突变亦可仅引起脊髓性肌萎缩症,而不出现进行性肌阵挛癫痫。本例携带1个文献报道的剪切突变及1个未报道的内含子区点突变,为中国首次报道的ASAH1基因突变仅有脊髓性肌萎缩症表型而不出现进行性肌阵挛癫痫病例。
2020年10期 v.15 575-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苏桐;欧阳祖彬;
脉络膜前动脉是维持大脑生理活动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分为池部和脑室部,供应若干重要区域,同时涉及多种病变。影像学手段是了解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解剖与功能的重要途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等多种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楚的观察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和反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新技术为了解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与功能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本文就脉络膜前动脉解剖与功能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10期 v.15 579-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储露露;徐沙贝;唐洲平;
脑出血(ICH)是死亡率最高的卒中类型,影响ICH的预后因素众多。本文主要对预测ICH预后的最新影像学因素进行总结和论述。
2020年10期 v.15 582-58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卓晋;潘超;张萍;唐颖馨;伍国峰;刘文杰;唐欣;唐洲平;
立体定向技术自创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有框架和无框架两个阶段,并衍生出功能神经导航和立体定向机器人等技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的治疗,且逐渐渗透到其他临床医学领域。本文就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概况、临床应用、现存问题、总结与展望这4个方面进行综述。
2020年10期 v.15 585-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睿;喻志源;骆翔;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由脑微血管功能异常引起的白质高信号和其他脑成像异常,如新发的皮质下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它可以引起卒中和血管性痴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是脑小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又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的小血管病,其特征为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缺失,同时微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在此过程中,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变化,但其功能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量改变;内皮活化;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2020年10期 v.15 588-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郭文亮;郭光禹;白霜;潘超;唐洲平;杨清武;
脑血管病是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疾病。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作为脑血管病可控的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但Hcy是否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仍存在争议,降低Hcy是否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综述了HHcy血症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v.15 59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戴杰;朱连海;李嘉;周永;黄怀宇;朱向阳;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IS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将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亚组21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亚组36例,后循环梗死(POCI)亚组28例,腔隙性梗死(LACI)亚组35例;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B、IGF-1、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各亚组的VEGFB、FBG、FINS、HOMA-IR、LDL-C、Lp-PLA2水平均呈升高趋势,IGF-1呈下降趋势,且均以TACI亚组幅度最大。IS组患者VEGF-B水平与LDL-C、Lp-PLA2及HOMA-IR均呈正相关(均P<0.05);IGF-1水平与LDL-C、Lp-PLA2及HOMA-IR均呈负相关(均P<0.05)。VEGF-B(β=0.513,P=0.029)是HOMA-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患者的血清VEGF-B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存在负相关;VEGF-B是I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10期 v.15 599-60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雷俊杰;冯可可;莫志怀;王俊峰;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8例,按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分为A组(急性脑梗死)18例,B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188例,C组(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74例,D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8例,比较各组间的Hcy及IMT。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为73.6%,糖尿病发生率为40.8%。各组Hcy水平及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cy高于A组(P=0.007)和C组(P=0.044);A组的IMT低于B组(P=0.027)和D组(P=0.034),但高于C组(P=0.042)。结论:Hcy及IMT与高血压脑梗死密切相关。
2020年10期 v.15 601-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喆;董宇为;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位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凝块厚度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动脉瘤破裂导SAH的患者180例纳入研究,根据动脉瘤破裂的位置分为6组:硬膜内颈内动脉(ICA)组58例、椎动脉(VA)组13例、基底动脉(BA)组15例、大脑中动脉(MCA)组30例、涉及动脉周围动脉的动脉瘤(Peri)组8例、前交通动脉(ACoA)组56例。评估各组患者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血凝块厚度、血管痉挛发生率,并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动脉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量表各等级中,动脉瘤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组平均血凝块厚度最大,为(7.1±5.1)mm,BNI量表平均级别最高,为(3.1±1.0)级;Peri组平均血凝块厚度最小,为(5.3±3.2)mm,BNI量表平均级别最低,为(2.7±0.7)级;但各组间血凝块的厚度和BNI量表平均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i组的影像血管痉挛(78.0%)、症状性血管痉挛(56.0%)和脑梗死(22.2%)的发生率最高;各组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涉及动脉周围动脉的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的风险显著增高的(P=0.0261)。结论:动脉瘤的破裂位置对SAH凝块的厚度无影响,但是与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关,涉及动脉周围动脉的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的风险显著增高。
2020年10期 v.15 603-604+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冯凌云;白晓斌;祁波;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药组给与尼莫地平治疗,联合组给与尼莫地平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单药组的69.56%(P<0.05);2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升高,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改善幅度大于单药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的GOS评分为(4.95±0.73)分,明显高于单药组的(4.02±0.43)分(均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NF-κB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2020年10期 v.15 605-60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铭锋;董葱;黄日媚;陈红霞;
目的:观察手指拔伸扳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用手指拔伸扳法疗;2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肌张力、Lovett肌力分级法(MMT)评价肌力、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MAS积分、MMT积分、FMA-U积分、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的MMT积分、FMA-U积分、MB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2组的MAS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拔伸扳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优于单用常规康复训练。
2020年10期 v.15 607-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袁洪霞;石国凤;代燕燕;古松穗;
目的: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应用于作业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的精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手的精细动作功能康复采用常规作业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MVF应用于常规作业疗法中。治疗前、后采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精细动作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的基线资料、MAS手的精细动作评分以及B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MAS评分和BI指数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VF应用于作业治疗中能显著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精细动作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20年10期 v.15 6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妮;崔小丽;邸伟;
目的:探讨视觉引导运动想象神经活动对晚发性帕金森病(LOPD)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L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引导运动想象神经活动治疗,疗程8周。比较2组依从性;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运动功能与步行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检测血清脑钠肽(BNP)含量。结果:治疗期间,康复组依从性100%,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2组干预后FMA量表评分和FAC量表评级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血清BNP含量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引导运动想象神经活动有助于提高LOPD患者运动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运动、步行功能,减少BNP释放。
2020年10期 v.15 61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包娜日素;韩亚升;张生茂;王爱桃;石海霞;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对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脑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异丙酚靶控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麻醉诱导前(T_0)、给药后10 min(T_1)、开颅后1 h(T_2)、6 h(T_3)、24 h(T_4)]血流动力学、氧化损伤及血浆细胞因子变化。结果:在T_1、T_2、T_3、T_4时间点,研究组的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T_2、T_3、T_4间点,研究组的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异丙酚靶控麻醉既能保证脑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也能较好地降低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2020年10期 v.15 615-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杰;吴野;李新剑;仇爱珍;鲍克秀;孟露露;倪娜;王亚;王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认知训练在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5例高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感觉统合及认知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并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CA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学习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ATEC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ATE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2.33%)与对照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仅用感觉统分、认知训练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认知训练可进一步促进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改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2020年10期 v.15 617-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