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抗CV2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重症肌无力一例并文献复习

    赵鑫;刘力玮;朱舟;朱遂强;

    目的:探讨CV2抗体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本文报道一例CV2抗体相关PNS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患者首诊时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边缘性脑炎的症状,CV2抗体阳性,全身PET-CT提示胸腺占位,病理活检示胸腺囊肿,胸腺切除术后症状迅速好转。但2年后患者出现全身无力,CV2抗体、AChR抗体及Titin抗体阳性,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经免疫治疗后明显好转。既往报道的CV2抗体相关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共92例,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周围神经病、舞蹈症、小脑性共济失调、自身免疫性脑炎、视神经炎或视网膜病变和肌无力综合征,常见的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和胸腺瘤。结论:CV2抗体相关PNS临床表现多样,伴胸腺占位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边缘性脑炎和小脑性共济失调。复发性PNS十分罕见,当排除肿瘤复发时给予免疫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2020年11期 v.15 62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廖宗峰;金迪;李赛君;彭希;李瑾;李玲;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对16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总分为(57.75±17.59)分,内在病耻感得分为(37.10±12.18)分,外在病耻感得分为(20.74±6.66)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持续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对性生活是否有影响及是否坚持复查是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有中等程度的病耻感,主要表现为内在病耻感。

    2020年11期 v.15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陈诚;王惠玲;王高华;蒋田仔;周媛;吴士豪;黄欢;邹寄林;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与健康成年者(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静息态磁共振(rs-fMRI)扫描,并行数字符号测试(DST)、数字广度测试(DSPT)及语言流畅性测试(VFT)。对rs-fMRI数据进行常规预处理,将基于体素VMHC的方法应用于数据分析,比较2组VMHC值及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分析抑郁症组VMHC值与认知功能测试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双侧额中回及双侧颞上回VMHC值明显降低(P<0.01,AlphaSim校正,体素个数>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的DST、DSPT及VFT评分明显下降(P<0.05)。抑郁症患者双侧颞上回VMHC值与DST评分呈正相关(r=0.45,P=0.002);双侧额上回VMHC值与DSPT及VFT评分呈正相关(r=0.32,P=0.01;r=0.34,P=0.02)。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双侧额中回及双侧颞上回静息态脑VMHC明显下降且与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2020年11期 v.15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吴玲姗;喻志源;骆翔;

    外泌体是多种细胞均可分泌的纳米微囊泡,主要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微小RNA等信号分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免疫应答、抗原呈递等。神经系统损伤后仅可引起有限的神经修复,缺乏持续性的再生能力,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促进受损神经元的突触连接和内源性神经元生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能是这种再生疗法发挥作用的重要介质。本文结合最新的文献,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机制予以综述。

    2020年11期 v.15 635-636+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柳雅洁;李自如;袁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预后常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时间、侧支循环、血栓负荷、术前静脉溶栓、基线NIHSS评分和基线梗死区域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此外,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剧烈的血压波动、高血糖和围术期体温升高与血管内治疗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2020年11期 v.15 637-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肌少症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陈菲;李维辛;

    认知障碍药物疗效不佳,管理的关键策略包括早期诊断,延缓疾病发作和减缓疾病进展,因此,识别认知障碍的早期标志物是当前关注的重要课题。肌少症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临床医生认识到的老年综合征,部分研究认为肌少症是认知障碍的早期标志物,但国际上尚无统一结论,故本文就肌少症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2020年11期 v.15 641-64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厚朴酚对脑卒中后抑郁小鼠神经炎症及HPA轴的影响

    赵欣;姬孟艳;董强;

    目的:探讨厚朴酚对脑卒中后抑郁小鼠神经炎性及HPA轴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孤养法复合因素建立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分组前进行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卒中后抑郁(PSD)组、阳性药物组和厚朴酚组(20 mg/kg),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8 d。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内纹状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CRH、垂体ACTH、肾上腺及血清CORH含量。结果:与PSD组相比,厚朴酚组的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下降;与PSD组相比,厚朴酚组的CRH、ACTH、CORH表达水平下降。结论:厚朴酚可改善卒中后抑郁小鼠的神经炎性反应,降低卒中后抑郁对HPA轴的应激性刺激。

    2020年11期 v.15 645-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SPAN-100对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阮晓兰;刘汉臣;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预后指数(SPAN-100)对于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行EVT的ALVOS患者,根据SPAN-100评分分为<100组和≥100组,统计2组的性别、年龄、血压、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分析影响ALVOS患者EVT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28例ALVOS患者,其中<100组107例(83.59%),≥100组21例(16.41%)。≥100组女性比例、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病史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均高于<100组(P<0.05),≥100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显著低于<100组(P<0.05);2组术前血压、糖尿病比例、TOAST分型、病变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发病到置鞘时间明显短于<100组(P<0.05),2组桥接治疗比例相当(P>0.05);在血管再通上,2组血管再通时间、术前侧支循环状态、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TICI≥2b级的比例显著低于<100组(P<0.05);≥100组的90 d mRS评分显著差于<100组(P<0.05),≥100组的90 d功能独立比例显著低于<100组(P<0.05),2组90 d死亡率、出血转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收缩压、不良侧支循环、ASPECTS评分是影响ALV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5、1.726、1.538,P<0.05)。结论:SPAN-100并不能作为ALVO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风险预测评估工具,但术前高收缩压、不良侧支循环、ASPECTS评分是影响ALV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11期 v.15 648-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申松波;胡胜;吴星;荣亮;方媛;吕华荣;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9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10 mL)、中量出血组(10~30 mL)及大量出血组(>30 mL);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及重度损伤组。另纳入同期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且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水平,分析并且比较研究组不同脑出血量分组、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组的血清hs-CRP、IL-6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大量出血组高于中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高于小量出血组(均P<0.05);重度损伤组高于中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高于轻度损伤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血清hs-CRP、IL-6水平可作为诊断脑出血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2020年11期 v.15 652-653+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谢乐;刘锦平;温磊;杨杰;

    目的:探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基底节区后部HICH患者109例,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组(观察组,n=51)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组(对照组,n=58)。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率,术后6月采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临床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压时间、术中失血量、去骨瓣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皮质切口、白质切开深度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的脑水肿增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癫痫、失语及视野缺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月,观察组的BI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HICH安全有效,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2020年11期 v.15 65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付彦;黄勇军;张艳丽;张正慧;

    目的:探析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认知、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继发VCI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3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抑郁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存质量状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治疗3月后MoCA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2组BI指数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BI指数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WHOQOL-BREF的4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继发VCI患者,可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情绪、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2020年11期 v.15 658-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刘秀颖;蓝瑞芳;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9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10 m L)、中量出血组(10~30 m L)及大量出血组(>30 m L);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及重度损伤组。另纳入同期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且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水平,分析并且比较研究组不同脑出血量分组、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组的血清hs-CRP、IL-6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大量出血组高于中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高于小量出血组(均P<0.05);重度损伤组高于中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高于轻度损伤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血清hs-CRP、IL-6水平可作为诊断脑出血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2020年11期 v.15 661-663+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乙状窦后入路术式对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疗效

    冯志铁;杨金理;黄开让;谭秀茹;

    目的:研究乙状窦后入路术式对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岩骨后脑膜瘤患者140例,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手术前与手术后1年患者生存质量情况及手术前与手术后8 d患者SAS、SDS、VAS评分。结果: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头痛不适、肿瘤压迫、视乳头水肿发生率相比手术前低(均P<0.05)。手术后1年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相比手术前高(均P<0.05)。手术后8 d患者SAS、SDS、VAS评分相比手术前低(均P<0.05)。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术式对颅脑肿瘤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减轻疼痛程度。

    2020年11期 v.15 664-665+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脑胶质瘤放疗后出现进展性病灶22例临床分析

    田春雷;王晓丹;孙拯;张建松;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放疗后进展性病灶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放疗后进展性病灶需再次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随访患者22例,随访时间2~24月,平均随访时间12月,20例患者再次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偏瘫加重1例,不完全失语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8例证实为坏死组织,4例为胶质细胞增生,10例确诊肿瘤复发。结论:对脑胶质瘤放疗后患者,出现进展性病灶,如果占位效应显著,症状进行性恶化,再次开颅手术对患者有积极意义。

    2020年11期 v.15 66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伴前庭蜗神经损伤的亨特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杜丽媛;陈晨;王翠;李英娇;连亚军;刘洪波;赵志华;谢祎;谢南昌;

    目的:探讨伴前庭蜗神经损伤的亨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2例伴前庭蜗神经损伤的亨特综合征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均表现为口角歪斜、耳痛、外耳道疱疹,同时伴有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前庭功能检查均示:向健侧的自发性眼震,双侧水平半规管受损,电测听结果示:2例患者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中1例以中高频听力受损为著,另1例以高频听力受损为著。2例患者颅脑MRI均无特异性改变。搜索既往报道的伴前庭蜗神经损伤的亨特综合征患者4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耳部疱疹、耳部剧痛,同侧周围性面瘫伴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前庭功能检查示以水平半规管受损多见,电测听结果示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以高频为著。颅脑MRI表现无特异性。结论:病史、前庭功能检查及电测听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伴前庭蜗神经损伤的亨特综合征,并有助于其与贝尔麻痹鉴别诊断。

    2020年11期 v.15 668-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的影响

    陈佩顺;李陶韬;关红丽;闵瑜;张婉容;屈菲;李豪;杨文;黄小华;罗卫;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中的作用。方法:把9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平板组、助行仪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时,联合组接受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平板组进行活动平板训练,助行仪组进行足下垂助行仪训练,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用Gait Watch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步速、左右步长差和最大主动踝背屈角度等,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胫前肌最大主动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步行功能分级分别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步速、左右步长差、最大主动足背屈角度、步行功能分级、下肢FMA评分、胫前肌iEMG值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平板组和助行仪组(均P<0.001)。结论:足下垂助行仪结合活动平板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步态和偏瘫下肢的运动功能。

    2020年11期 v.15 670-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3%高渗盐水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张艳;韩瑜鹏;宋中原;郭长娥;

    <正>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高,脑出血后脑损伤是由多基因和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包括血肿扩大、颅内压增高所导致的继发性损伤[1],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脑疝,危及生命。为达到满意疗效,降颅压治疗至关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很多种。临床中最常用的药物是甘露醇,可用于渗透性脱水,但甘露醇可在血-脑屏障被破坏的脑组织内积聚,引起"反跳"作用,加重脑水肿[2]。

    2020年11期 v.15 673-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骨瓣与控制性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马涛;黄振山;

    <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病情重且发病急,在颅脑损伤中大致占20%,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并发脑梗死、术后脑肿胀及急性脑膨出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预后较差[1]。目前临床多应用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我院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将控制性减压术与常规减压术和亚低温以及颅内压检测相结合,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2020年11期 v.15 67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

    刘伟丽;刘宇佳;姚欣;吴婉露;樊双义;

    <正>焦虑、抑郁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易激惹、焦虑、运动阻滞、睡眠障碍及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1]。在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同时,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障碍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为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分析,分析其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2]。

    2020年11期 v.15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以呃逆及偏侧舞蹈症为表现的尾状核梗死1例

    徐海波;杨蝉与;

    <正>尾状核梗死的常见症状为运动障碍、认知行为异常及构音障碍等,以呃逆为主要表现者国内仅有1例文献报道[1],王也等[2]报道以偏侧肢体舞蹈症为表现的脑卒中发病率为1%。同时以呃逆合并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尾状核梗死未曾有报道。现报告1例表现为顽固性呃逆及偏侧舞蹈症的尾状核梗死病例,并结合文献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初步探讨其机制与治疗。

    2020年11期 v.15 679-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卡马西平致重型药疹并HLA-B~*1502基因阴性1例报道

    康健捷;刘俊花;罗晓媛;陈胡林;邓兵梅;杨红军;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伴二便障碍"入院,磁共振示颈胸段脊髓内异常信号,血清APQ4抗体阳性,抗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抗体及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oligodendrocyteglycoprotein,MOG)抗体阴性,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APQ4抗体阳性)。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患者双下肢麻木乏力症状有所好转,甲泼尼龙片持续减量至8mg/d维持治疗,同时服用碳酸钙D3片1片/d、兰索拉唑片15 mg/d(患者曾服用多年)。

    2020年11期 v.15 68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Peter Bedner;Ronald Jabs;Christian Steinh?user;杜一星;

    由于医学研究中使用动物模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关于胶质细胞特性的物种差异的信息对于成功的转化医学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综述目前与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性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数据与从啮齿类动物中类似细胞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啮齿动物和人类新皮质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分析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相反,这些物种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或NG2胶质细胞的功能特性却惊人地相似。但是,我们应当谨慎地解释这些发现。因为目前人类细胞的功能分析仅可从新皮质和海马中获得,而从啮齿动物研究中得知,星形胶质细胞的性质在不同大脑区域中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此外,技术上的挑战使得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位电生理测量不可靠,而人类细胞的特性可能会受到药物的影响。然而,基于目前可获得的有限数据,就迄今为止研究的那些功能特性而言,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啮齿动物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大量的相似性。人新皮质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独特形态特征需要进一步的生理学分析。关于NG2胶质细胞的基本特性的物种差异的问题甚至还没有得到完全评估,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报道明显的差异。总之,在可能涉及星形胶质细胞或NG2胶质细胞的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采用小鼠或大鼠模型仍然是合理的。

    2020年11期 v.15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