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王庆勇;孙维伯;杨燕;屈媛媛;冯楚文;王德龙;李超然;杨添淞;孙忠人;

    目的:系统评价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搜集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1月1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软件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RCT研究,包括4 682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PD患者的UPDRS-Ⅲ、UPDRS-Ⅱ及UPDRS-(Ⅱ+Ⅲ)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日常生活症状;此外,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显著降低了PD患者的PDSS-2评分,改善了PD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证实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治疗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1年11期 v.16 62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武止戈;王惠玲;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组)及健康对照(HC组)各30例,对2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及临床症状评定、SCZ认知功能简明评测量表(BACS)测评;采用优化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对DTI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组之间DTI扫描结果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BAC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SCZ组全脑多处纤维束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小脑上脚FA值与符号编码得分呈正相关(r=0.384,P=0.039)。结论:SCZ患者存在全脑多处白质纤维损害,且部分重要白质纤维损害与认知障碍存在相关性。

    2021年11期 v.16 629-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和脑功能的影响

    夏维;毕江江;樊龙昌;陈昊;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脑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41例,在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北京易飞华通公司研制的脑功能仪检测脑健康状况。结果: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SCL-90总分明显高于疫情后[(145.4±42.8)和(131.4±35.3)分,P<0.05],SCL-90因子分≥2分的人数分布较多的因子是躯体化、抑郁和偏执。脑功能监测指标中,脑能耗、脑放松、脑惰性和脑稳定等项目在疫情期间测得数值明显高于疫情后(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武汉一线医护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导致脑功能监测异常和心理障碍。

    2021年11期 v.16 633-63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在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廖宗峰;李玲;黄姝;陈黛琪;李瑾;高申菊;王露;

    目的:编制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并在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中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基于患者决策冲突量表(DCS),编制家属决策冲突量表,抽取神经内科ICU 191例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其信效度。结果: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共16个条目,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68.024%。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为0.990,Cronbach’sα系数为0.885,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02、0.861、0.924,Guttman折半系数为0.727。结论:家属决策冲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评估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的决策冲突水平。

    2021年11期 v.16 636-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正>《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是一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神经及相关专业期刊,现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随着杂志知名度和影响因子的不断上升,稿件量增加迅速。为提高审稿速度,缩短稿件刊用周期,进一步完善审稿机制,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本刊审稿人。审稿专家具备的条件:(1)作风正派,学风严谨,热心审稿工作。(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

    2021年11期 v.16 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的管理策略研究进展

    郑林歆;陈舒悦;许峰;

    脑出血急性期常伴有高血压反应,虽然血压的快速控制对部分人群是安全的,但是仍然有诱发中枢和外周器官缺血的风险。本文讨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总结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变化的机制,重点关注急性期血压管理现状,归纳常用静脉降压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1年11期 v.16 640-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颅内出血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齐洪武;乔民;刘岩松;任胤朋;

    颅内出血(ICH)仍是最严重的神经系统急重症之一。当ICH患者有抗栓治疗的指征时,是否或何时启动抗栓治疗目前并不确定。对伴有缺血和栓塞事件高风险的ICH,临床并未予以抗栓药物进行二级预防,重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指南指导。本文回顾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就ICH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1年11期 v.16 645-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脊髓胶质瘢痕的研究进展

    宗委峰;喻志源;骆翔;

    外伤性脊髓损伤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并引发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胶质瘢痕是导致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脊髓胶质瘢痕成分复杂,除星形胶质细胞外,还包含多种细胞和细胞外成分,在脊髓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脊髓胶质瘢痕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及脊髓损伤新的治疗方案。

    2021年11期 v.16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血清PTX3、Cav-1、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刘浩;吴瑞杰;丁玉雪;朱军;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陷窝蛋白1(Cav-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后测定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预后进行评估,分析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清PTX3、Cav-1、hs-CRP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63、0.747、0.689,P<0.05)。治疗3月随访显示死亡5例,生存93例;生存者中预后良好74例,预后不良19例。死亡亚组的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高于生存亚组,预后不良亚组的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PTX3预测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13,最佳截断值为17.24 ng/mL,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01%、77.62%;Cav-1的AUC值为0.898,预测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18.58 ng/mL,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53%、77.64%;hs-CRP的AUC值为0.747,预测脑梗死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值为12.95 mg/L,预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0.85%、77.6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PTX3、Cav-1、hs-CRP表达明显升高,并且血清PTX3、Cav-1、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2021年11期 v.16 653-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1-磷酸鞘胺醇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汤华;陈少军;韩晶;夏开来;姜莱;郑刚;

    目的:探讨1-磷酸鞘胺醇(S1P)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部分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SAH患者37例,分别在发病后第3、5、7、10、14天行TCD检测跟踪血管痉挛程度,其中27例纳入痉挛组,10例纳入无痉挛组。另选取我院收治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愈术后半年复诊患者中,未见血管痉挛及血管狭窄的患者12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S1P水平。结果:与无痉挛组和对照组相比,痉挛组患者发病后3 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1P浓度升高,5 d时显著升高,至第7天达到高峰,至第14天时降至无明显差异。发病后第7天,痉挛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加与血清和脑脊液中S1P的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增加,同时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P显著升高。

    2021年11期 v.16 656-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赵建军;张闻东;陈赟;于溪;苏星星;

    目的:观察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合并肢体痉挛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通三调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三通三调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2周为单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三通三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2组的CSI、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三通三调针刺组的CSI、MAS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明显。

    2021年11期 v.16 660-66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最后区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贤俊;唐妍妍;尹顺雄;文茂婉;周玲;占克斌;

    目的:探讨最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最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和总结NMOSD的诊断及治疗原则。结果:患者以发作性恶心、呕吐、呃逆为首发症状,血清水通道蛋白4-IgG阳性,影像学MRI提示延髓背侧病变,予以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最后区综合征常以顽固性恶心、呕吐、呃逆为首发症状,临床容易误诊。

    2021年11期 v.16 662-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对胶质瘤的疗效观察

    潘万喜;陈少军;刘甜甜;姜莱;韩晶;姚龙飞;黄鑫;

    目的:研究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胶质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脑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对比2组肿瘤切除程度,术前及术后7 d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术前及术后3月,评价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82.93%(34/41),与对照组的58.33%(28/48)相比提高(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血清TGF-β、VGEF、GFAP和HIF-1α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术后3月,观察组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ADL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但2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和近功能区胶质瘤近期疗效满意,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并保护神经功能。

    2021年11期 v.16 665-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

    韩奇;施聚峰;马俊;张燕飞;吴俊;郑旭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另予rTMS结合CBT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贝克焦虑量表(BAI)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的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SS-QOL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的BAI与BD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AI与B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SS-QOL评分与PSQI评分呈负相关(t=-4.678,P<0.05),BAI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t=59.676,P<0.05),BDI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t=6.883,P<0.05)。结论:CBT结合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生存质量,并缓解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

    2021年11期 v.16 669-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血清TBARS与BDNF的联合检测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屠世欢;陈燕梅;董翔;

    目的:探究血清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联合检测对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0例BD患者为B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例健康成年人为健康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估BD组患者的躁狂和抑郁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TBARS和BDNF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TBARS、BDNF的表达水平与HAMD、Y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TBARS和BDNF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BD组和对照组血清TBARS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BD组高于对照组(P<0.05);BD组和对照组血清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且BD组低于对照组(P<0.05)。TBARS的表达水平与HAMD评分和Y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BDNF的表达水平与HAMD评分和Y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TBARS检测的敏感度为72.22%,特异度为81.1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95%CI 0.655~0.778);BDNF检测的敏感度为76.67%,特异度为75.56%,AUC为0.735(95%CI 0.632~0.778);TBARS+BDNF联合检测对BD诊断的敏感度为87.78%,特异度为91.11%,AUC为0.895(95%CI 0.813~0.955)。结论:血清TBARS和BDNF的表达可作为诊断BD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且TBARS+BDNF两者的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2021年11期 v.16 67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短篇论著

  • 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失败后补救性Solitaire AB支架植入的临床研究

    朱碧峰;彭涛;彭小祥;李芹;刘建林;但毕堂;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使用可回收支架进行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有效的~([1-5])。然而,在一项关于MT的5个关键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中,仍有29%的病例达不到完全再通(mTICI 2b/3)~([6])。MT失败可能是由于解剖学关系、

    2021年11期 v.16 67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溶栓后反复脑梗死伴血栓形成的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1例

    郭卫娜;郭巧珍;朱凤英;李晶雪;常雅君;石源源;王天俊;

    <正>椎基底动脉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iectasia,VBD)是一种罕见的以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和迂曲为特征的疾病。VBD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致病[1]。VBD发病率为0.06%~5.8%[2]。VBD可无症状和体征,也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脑干或颅神经受压、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和阻塞性脑积水等[3]。

    2021年11期 v.16 678-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患者康复个案

    蒋敏;白凡;张禄菊;苏文渊;罗伦;

    <正>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由Seeligmuller于1874年首先报道,是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和剪刀步态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遗传性、进展性、痉挛性截瘫为主,症状多样。由于HSP发病率较低,加上其进展缓慢,诊断需借助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目前确诊HSP的金标准。通过检测最常见的两种HSP相关基因SPAST和ATL1,也称SPG4和SPG3A,

    2021年11期 v.16 68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星形胶质细胞对维持成年小鼠脑血脑屏障是必需的

    Benjamin P Heithoff;Kijana K George;Aubrey N Phares;Ivan A Zuidhoek;Carmen Munoz-Ballester;Stefanie Robel;杜一星;

    已知在成年大脑中多种细胞类型会产生调节血脑屏障(BBB)特性的因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然而,最近的几项研究对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在BBB中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我们使用他莫昔芬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消融小鼠模型,以确定星形胶质细胞在维持成年BBB中是否有有着非冗余和必要功能。在成年小鼠中,他莫昔芬诱导在2 h内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稀疏的凋亡性死亡。早在星形胶质细胞消融出现时即可检测到小分子尸胺的渗漏和进入脑实质的大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表明BBB损伤的迹象。在星形胶质细胞丢失区域内和邻近的血管,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的表达降低,而内皮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不受干扰。尸胺渗漏持续数周,表明缺乏BBB的修复。这与消融的星形胶质细胞未被替换的发现一致。相邻的星形胶质细胞出现部分非增殖性胶质细胞增生,其特征是形态变化和STAT3的延迟磷酸化。这使泄漏入脑内的染料在消融1月后仍局限于缺乏星形胶质细胞覆盖的血管表面区域。总之,星形胶质细胞是维持成年大脑BBB完整性所必需的。其他细胞类型(如周细胞)分泌的BBB调节因子不足以补偿星形胶质细胞的缺失的影响。

    2021年11期 v.16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