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丙泊酚对脓毒症小鼠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

    罗涛;刘永芳;刘方燕;付湘云;刘志刚;

    目的:探究丙泊酚对脓毒症小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PF级C56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脓毒症(LPS)组和丙泊酚(PF)组,每组10只。LPS组和PF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注射LPS后的即刻和6 h后给PF组小鼠腹腔注射丙泊酚(50 mg/kg),给LPS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on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24 h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伊文氏蓝(EB)法和干湿比重法检测小鼠脑组织BBB通透性和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闭合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Claudin)-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LPS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血清NSE和S100β、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升高,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减少,MMP-9表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PF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增高,血清NSE和S100β、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减少,Occludin和Claudin-5明显增加,MMP-9表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减轻脓毒症小鼠BBB损伤,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9表达有关。

    2022年04期 v.17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71例的5年随访分析

    乔杉杉;王云峰;赵莹莹;张拥波;

    目的:对颈内动脉闭塞(ICAO)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及评估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1例IC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5年,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将ICAO患者分为结局良好组(mRS≤2分)和结局不良组(mRS>2分);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纳入预后良好组48例(67.60%),预后不良组23例(32.29%)。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他汀的患者相对预后良好,合并房颤、既往卒中史,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胆固醇(TC)血症的患者相对预后不良,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合并房颤、HCY和TC水平与ICAO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ICAO患者5年的预后总体水平较好。坚持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ICAO患者预后相对良好,合并房颤、高HCY和高TC血症的ICAO患者预后不良。

    2022年04期 v.17 191-194+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任凯夕;赵代弟;白苗;卢佳睿;李宏增;郭俊;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在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8例GBS首次发病患者,给予正规GBS治疗并随访18个月,根据随访期GBS的复发及再次入院治疗情况,最终分组为急性期组118例,缓解期组36例,复发期组6例次;健康志愿者96例纳入对照组。每次入院时,均进行休斯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FGS)及医学研究理事会量表(MRC)评分;采集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分析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与MRC总和评分相关性。结果:急性期组及复发期组单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组和复发期组外周血经典型单核细胞(c-Mo)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均P<0.05);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外周血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Mo)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均P<0.05)。在急性期组,c-Mo数量与MRC总和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在GBS病程不同阶段具有特征性的变化,其中c-Mo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2022年04期 v.17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陆飞宇;王文宏;李剑侠;黄先锋;林小祥;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miR-146a表达与自噬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我院接受血肿清除术并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例纳入脑出血组,另取尸检的非脑出血病例18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的miR-146a及自噬基因Beclin-1、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Ⅰ的表达;脑出血组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并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不良组187例和预后良好组117例;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46a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噬基因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miR-146a与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呈负相关;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入院即刻血糖、血肿体积、破入脑室及miR-146a、Beclin-1、Cathepsin D、LC3-Ⅱ/LC-Ⅰ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146a的表达对脑出血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NIHSS评分、血肿体积、破入脑室、miR-146a、Beclin-1是脑出血组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iR-146a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自噬过度激活、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2022年04期 v.17 19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

    卢凯;叶晓东;朱遂强;

    目的:构建并验证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同济医院行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区分能力和精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5例患者,171例(39.3%)患者预后不良。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脑出血病史、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残余血肿体积是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项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预后的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07(95%CI为0.788-0.826),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精准度。结论:基于年龄、脑出血病史、入院NIHSS评分、血肿体积、残余血肿体积的脑出血微创术后预测列线图,能相对准确地预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预后,为患者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

    2022年04期 v.17 204-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残余血肿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罗胜;王丽琨;任思颖;叶飞;黎辰;伍国锋;

    目的:探讨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MIS)引流结束时(EOT)颅内残留血肿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56例纳入研究,以患者出院预后为标准,经ROC曲线分析后得到EOT时颅内血肿残留量预测患者出院预后好的截断值为11.288 mL;据此将患者分EOT低残留组(EOT颅内血肿残留量<11.288 mL)191例和EOT高残留组(EOT颅内血肿残留量≥11.288 mL)55例。收集并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既往史、本次发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EOT低残留组较EOT高残留组的预后更好、3个月死亡率更低、m 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结果提示EOT时颅内血肿残留<11.288 mL是患者出院预后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脑出血患者MIS治疗EOT时颅内血肿残留<11.288 mL可能是患者出院预后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2022年04期 v.17 208-21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微创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

    井洁;杨婧菲;陈施玲;唐颖馨;李改改;潘超;张萍;唐洲平;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CH)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的脑血管病,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微创手术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在现有的大型临床试验中未体现出明显优势,这可能与微创治疗的时间点选择有关。目前对既往文献的回顾表明,超早期进行微创治疗可能带来较大获益,但再出血风险较高;早期进行微创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多数研究认为12 h内是一个较佳的时间窗;关于晚期进行微创治疗的研究较少,但患者仍可能从中获益。关于微创治疗ICH最佳时间窗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仍需更多的基础及临床试验来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2022年04期 v.17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星形胶质细胞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何欣然;孙浩;秦晓颖;李煜;廖红;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内数量占比最高的细胞,其可通过终足包绕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树突形成三突触结构。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的形成、成熟、维持以及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有重要作用。突触可塑性是认知和学习记忆的基础。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可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大脑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对星形胶质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年04期 v.17 215-217+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卒中后认知障碍早期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杨帆;李兴义;满劲进;陈娟;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在脑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并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PSCI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PSCI早期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2022年04期 v.17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不同刺激技术下的前庭皮质定位研究

    李响;司丽红;焉双梅;杨旭;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前庭皮质的确切定位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焦点问题。近几十年,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无电离辐射性、可将功能成像与解剖细节结合起来等优点已被应用于前庭皮质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目前,有关前庭皮质研究主要是针对健康受试者和各类前庭疾病患者,基于直流电刺激、冷热刺激及视动性等刺激进行前庭皮质及其他感觉皮质的激活-失活模式的研究,以探讨相应的前庭皮质活动状态。在此背景下,现对不同刺激技术下的人类前庭皮质的定位及投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22年04期 v.17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抑郁症复发与脑功能及结构变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康丽君;张楠;王薇;刘忠纯;

    抑郁症的复发率较高。对抑郁复发的风险评估及管理至关重要,其中重要部分为运用生物学标志物预测复发风险并指导关键决策。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成熟,与抑郁症复发相关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未来可能成为预测复发的有效工具。本文首次对抑郁症复发与脑结构及脑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抑郁复发及早期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2022年04期 v.17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研究进展

    张祉薇;李菲菲;石晓兰;汪红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在临床一线,与病患第一时间零距离接触,其心理状态(尤其是抑郁和焦虑)值得关注。抗疫医务人员的负面心理应激状态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日常工作和生活。本文就新冠肺炎疫情中,抗疫医务人员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年04期 v.17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朱囡囡;郑明明;李经纬;陈苑苑;程鹏;张许来;

    目的:调查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AD患者13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对入组患者进行测试。分析BPSD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32例AD患者BPSD的发生率为88.6%;其中种类为1~3种的22例(16.7%),种类≥4种的95例(71.9%)。以合并BPSD的个数分组为自变量,将社会人口学中的变量作为因变量,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配偶是否健在和睡眠情况是BPS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D患者BPSD的发生率高;配偶不健在和睡眠紊乱可能增加AD患者BPSD的发生。

    2022年04期 v.17 23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某三甲医院核酸采样人员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陈智健;樊静洁;刘世新;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某三甲医院核酸采样人员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某三甲医院核酸采样人员89名,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负荷量表(SOS)对入组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核酸采样人员的睡眠质量,并分析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89名核酸采样人员中38.20%存在睡眠质量降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否接触过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焦虑水平以及压力负荷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核酸采样人员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可能存在睡眠问题,应予以重视并改善。

    2022年04期 v.17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李登耀;罗伦;王孝云;杨映月;国昌鸣;

    目的:研究“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牵伸降张的同时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试验组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配合“降张五步操”,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选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者肌张力、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定患者上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MAS评分、上肢FMA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试验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降张五步操”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作业训练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上肢肌张力,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22年04期 v.17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脑疝性动眼神经损伤术后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王泽易;张文才;陈鹏;邵东传;孙杰;马钢;赵楠;

    目的:观察脑疝所致动眼神经损伤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动眼神经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疝所致动眼神经损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12个月随访动眼神经恢复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分析动眼神经损伤术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前双侧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射、影像下CT中线偏移距离及颅内血肿计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是脑疝性动眼神经损伤术后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脑疝性动眼神经损伤术后恢复因素较多,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2022年04期 v.17 240-241+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丙种球蛋白联用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

    王涛;于路;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疗效及对调节性T细胞(Tregs)、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104例MG患者分为激素组和联合组(各52例),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激素组加用大剂量甲强龙,联合组联合加用甲强龙和丙种球蛋白。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AchRAb、TGF-β1、补体C3、补体C4水平,血CD4~+CD25~+FOX3~+T细胞百分比;采用MG临床绝对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以相对评分判断疗效;记录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2组治疗后的CD4~+CD25~+FOX3~+T细胞百分比、TGF-β1、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激素组(P<0.05);AchRA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激素组(P<0.05)。2组治疗后的MG临床绝对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激素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激素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激素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MG的疗效优于单用甲泼尼龙,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D4~+CD25~+FOX3~+T细胞比例、TGF-β1及补体表达水平,降低血清AchRAb水平有关。

    2022年04期 v.17 24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以肝酶学异常为临床特点的抗SRP抗体阳性免疫坏死性肌病2例并文献复习

    肖霞;周香雪;

    <正>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肌病,以较严重的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肌纤维坏死为突出表现;主要由抗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肌病、抗HMGCR肌病和自身抗体阴性IMNM组成。抗SRP抗体为IMNM疾病中的一种特异性抗体,表现为急性发作的严重肌炎,可伴有吞咽困难等;肌活检表现为明显的肌纤维坏死但淋巴细胞浸润不常见。

    2022年04期 v.17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星形胶质细胞大麻素信号和行为(英文)

    Carla Ramon-Duaso;Ana Rocio Conde-Moro;Arnau Busquets-Garcia;杜一星;

    在神经科学中,创新和先进技术成就的爆炸式增长是理解大脑功能的基础。例如,在突触水平上区分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活动的可能性,以及特异性监测和调控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新遗传工具的出现,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多方面参与行为的控制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星形胶质细胞中存在功能性1型大麻素受体的发现导致确定了由这种特定的大麻素受体库介导的重要行为反应。因此,星形胶质细胞1型大麻素受体非常适合在下列复杂场景中发挥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感知神经元活动,释放胶质递质和调节其他神经元活动,最终控制行为反应。在本综述中,我们将对已知的星形胶质细胞大麻素信号系统对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并重点探讨关于星形胶质细胞大麻素信号传导如何影响行为的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研究途径。

    2022年04期 v.17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学森 我的归宿在中国

    <正>钱学森(1911年12月~2009年10月),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多领域取得出色研究成果,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1970~1979年英雄模范人物。

    2022年04期 v.17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