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孝熠;李天伦;李哲;
目的:揭示2011~2020年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动态。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对VR应用于脑卒中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国家、机构、学科、关键词、突现词等研究要素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检索到1967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持续上升态势。可视化图谱显示,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和中国是该研究领域的高产出国家。全球机构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发文量最多,其次是美国犹太医院和瑞士联储技术研究所。VR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尤其与工程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康复学及机器人科学等密切相关。在早期,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手臂、环境、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棱镜适应训练、康复机器人、生物反馈,随后逐步转向上肢康复、触觉反馈、神经康复、疼痛、姿势平衡、任天堂Wii健身。结论:VR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2022年07期 v.17 373-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王晶;江秀丽;雷小晶;李加梅;郑加平;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方法:AD患者6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给予多奈哌齐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及对照组(多奈哌齐片+淀粉胶囊),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包括:认知功能评分、炎症因子、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联合组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清IL-1β、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联合组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组间物种分布比较显示: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各组优势菌门,经治疗后,联合组中厚壁菌门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治疗后在属水平上,对照组较治疗前梭菌属显著减少(P<0.05);联合组中布劳特氏菌属和伯克霍尔德氏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而罗氏菌属、乳杆菌属显著增加(P<0.05),双歧杆菌属也略有增加。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乳杆菌属、梭菌属、粪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巨单胞菌属、萨特氏菌属等丰度在联合组中偏高(P<0.05)。炎症因子与罗斯氏菌属、颤螺菌属、Anaerostipes等有益菌属呈负相关,与伯克霍尔德氏菌属、苏黎世杆菌属等有害菌属呈正相关。肠道菌群组间多样性比较显示,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无改变。结论:益生菌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AD患者进一步获益,且安全性好。
2022年07期 v.17 378-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卓;王丝蕊;章鑫;廖维靖;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振动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全身振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2月。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文献,共255例研究对象(试验组n=138,对照组n=117)。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全身振动训练更能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SMD=0.58,95%CI(0.07,1.09),P=0.03]及步态表现[SMD=-0.48,95%CI(-0.82,-0.13),P=0.007]。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与步态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2年07期 v.17 384-387+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丹;张庆玲;
目的:探讨基于嗓音功能运动的发声训练对嗓音障碍患者发声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嗓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以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嗓音功能运动的发声训练干预。对 2 组患者的嗓音声学参数、嗓音障碍指数(VHI)、治疗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嗓音声学参数包括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微扰(Jitter)、噪谐比(NHR)均低于对照组,而最大发声时间(MP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VHI 评分包括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为 91.49%(43/4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4.47%(35/47)(χ~2=4.821,P=0.028)。结论:基于嗓音功能运动的发声训练能改善嗓音障碍患者的嗓音学参数指标,降低患者的 VHI 评分,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2022年07期 v.17 388-390+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匡俊鑫;比努尔·阿依提木汗;肖书玲;胡雨荣;韩登峰;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选取青年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为青年卒中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82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青年卒中组的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浓度(t=9.9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酸可能是青年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 1.006,95%CI 1.002~1.009,P<0.05)。在青年女性中尿酸浓度升高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OR 1.010 95%CI 1.000~1.020,P<0.05);随着青年女性的尿酸浓度升高到一定水平,卒中的发生风险成倍增加,最高四分位数水平的研究人群相对于最低四分位数水平的研究人群,风险比为13.037(95%CI 1.678~101.291,P<0.05)。但是在青年男性中,并未显示出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卒中患者尿酸水平(t=-7.012,P=0.000)。结论:血清尿酸浓度与青年女性发生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关联性,与青年男性的关联性尚不明确;其水平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中具有差异。
2022年07期 v.17 399-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玉明;王佳辉;李治璋;张晓光;张东;马瑞楠;岳蕴华;
目的:探讨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治疗的ALV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月后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mRS<3分)和不良预后组(mRS≥3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hs-cTnT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27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55例(43.3%),预后不良72例(5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s-cTnT升高(OR1.037,95%CI 1.000~1.075,P=0.047)、年龄增加(OR1.070,95%CI 1.020~1.123,P=0.005)、取栓次数增加(OR1.912,95%CI1.149~3.182,P=0.017)、ASPECT评分降低(OR1.479,95%CI 1.005~2.174,P=0.041)及颈内动脉闭塞(OR4.695,95%CI 1.524~14.492,P=0.007)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s-cTnT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643~0.81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45 ng/L,敏感度63.9%,特异度69.1%。结论:早期hs-cTnT升高是ALVOS血管内治疗患者3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2年07期 v.17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明明;尤占彪;何涛;殷凯江;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铁蛋白(SF)表达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ICH患者98例,入院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1~3分)或预后良好组(4~5分)。比较2组基线资料、血清HMGB-1、SF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纳入预后不良组41例,GOS评分(2.15±0.67)分;预后良好组57例,GOS评分(4.47±0.39)分。预后不良组的出血量、HMGB-1和S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术前GCS评分较低患者的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HMGB-1、SF水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高表达可能对HICH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影响(P<0.05),而SF的高表达对HICH患者预后不良无明显影响。结论:血清HMGB-1、SF表达与HICH患者预后有关,HMGB-1可能是导致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2022年07期 v.17 406-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清科;金香兰;王莹;李施新;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2015年至2018年期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MoCA评分<26分为认知障碍,分析比较认知障碍患者和认知正常患者临床资料,并分别按照血脂四分位数和年龄进行分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年龄、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与认知正常患者比较,年龄较大(P<0.05),卒中病史比例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为老年(≥65岁)、有卒中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有认知障碍呈正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75,95%CI 1.018~1.135,P=0.01)。老年患者MoCA评分在最高水平LDL-C分组低于非老年患者(P<0.05)。老年患者h-LDL-C分组MoCA评分低于n-LDL-C分组(P<0.05)。老年患者的MoCA评分和LDL-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非老年患者的MoCA评分和LDL-C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与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对老年LDL-C升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进行认知障碍干预治疗。
2022年07期 v.17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邬刚;马鹏程;涂坤;翟娜;邹爱容;郭艳吉;吴海燕;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fMRI-BOLD)技术对正常成人吞咽动作时相应的脑功能区域的体积和强度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对其进行fMRI-BOLD扫描,记录其在进行吞咽动作时相关脑功能区域的激活体积和强度,并对比左右两侧脑功能区的差异。结果:100例志愿者在吞咽活动时BOLD-fMRI显示两侧初级运动皮质中枢(BA4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BA6/8区)、缘上回(BA40区)、岛叶(BA13区)、颞上回(BA22区)、扣带回皮质(BA24区)、额叶内侧面(BA32区)、延髓、脑桥、基底核团、丘脑、小脑以及左侧颞极(BA38区)和右侧的颞横回(BA41区)等脑功能区激活体积和强度增加,左侧BA4区、BA40区、小脑激活体积较右侧大(P<0.05);左右两侧脑区的激活强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吞咽过程中,BA4区、BA6/8区是吞咽活动执行中枢,BA40区负责吞咽动作规划和判断,BA13区则对吞咽过程中的一系列诸如唾液分泌、吞咽反射、进食冲动等功能进行调节,BA38区、BA32区、BA24参与吞咽的执行,BA22和BA41两个嗅觉、听觉中枢是吞咽活动启动重要因素,基底核团、丘脑、脑桥、延髓主要是吞咽功能执行的第二级中枢,小脑则负责协调吞咽各肌群的运动平衡。这种自主吞咽运动的中枢调控具有一定的偏侧性特征。
2022年07期 v.17 413-415+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婧;王宁;
目的:对比四种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部分性癫痫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4例,四组分别应用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单药治疗,对比四组的疗效及脑电图、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等变化。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的脑电图各频段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治疗前后的α+β及θ+δ频段功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D组治疗后的α+β频段功率较治疗前降低,θ+δ频段功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B、C三组治疗前后的各项韦氏智力测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前后的操作测验及总分变化不明显(P>0.05),但是D组治疗后的语言测验得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四组患者的癫痫控制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的综合生活质量、总体健康水平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A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对发作担忧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对发作担忧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四种抗癫痫药物治疗部分性癫痫均能有效抑制癫痫样放电,临床疗效相当,其中托吡酯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较重,奥卡西平会增加θ段功率,拉莫三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最明显。
2022年07期 v.17 416-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影;施红梅;张皓;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器质性脑损伤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因子得分特点。方法:收集183例器质性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其HAMD评分结果,包括单项条目得分和总分,以及相应的基本信息。提取出4个公因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法分析各因子对抑郁总分的影响。结果:器质性脑损伤患者HAMD共分为4个因子,与抑郁障碍总分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其他因子、躯体因子对总分的路径直接效应分别是0.41、0.32、0.29、0.11。结论:抑郁情绪因子对患者的抑郁总分影响最大,而躯体因子对总分的影响最小,表明躯体症状在器质性脑损伤患者的评定中不具有特异性。
2022年07期 v.17 420-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侯越;王友明;赵妍;张如路;
目的:探讨表现为超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u-LETM)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我院1例表现为u-LETM的NMOSD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不伴视神经受累的u-LETM为主要表现,且血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ATAbs)的NMOSD,该患者首次发病未出现视神经炎、极后区综合征等表现,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搜索既往报道的表现为u-LETM的NMOSD患者44例,大部分患者核心临床症状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炎(TM),复发率高达78%。其中血清自身免疫抗体中ATAbs阳性的患者共4例。结论:表现为u-LETM的NMOSD的患者往往短期复发率高。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的患者常提示病情较重,预后差。
2022年07期 v.17 423-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瑞;李艳芳;于利国;安雪;刘金明;尤红;章志超;马艳;
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联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对脑卒中后留置气管套管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留置气管套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2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开展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组增加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2组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拔管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气管拔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62%(均P<0.05)。观察组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治疗中增加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肺部功能,缩短气管切开套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2年07期 v.17 426-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郭伟;刘佩军;郭雅碧;肖承承;刘艳阳;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10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浮针治疗,每2天1次;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悬吊运动治疗,每天1次。2组均治疗2周,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观察并且比较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指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两个时间点联合治疗组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对照组随访时VAS评分、NDI评分明显增高,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明显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随访时VAS评分、NDI评分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MF值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与单纯浮针治疗比较,浮针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不仅可减轻临床症状,而且加强颈椎稳定性,症状不易反复。
2022年07期 v.17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