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璐;郁志华;汤伟军;王健;林水淼;
目的:探讨调心、补肾辨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采用调心、补肾辨证治疗AD典型病例2例,并分析疗效。结果:2例患者的记忆和认知有所改善,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亦有改善;静息态fMRI显示,患者治疗后各脑区与后扣带回皮质连接性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调心、补肾辨证治疗针对AD随龄肾精虚衰、心气衰败、脑消髓减、神明失用的病机特点,以心、肾论治,注重病证结合,因证论治,动态施治,对AD的治疗效果较好。
2022年08期 v.17 470-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易娟;黎红华;朱旗;饶文洁;杨柳;
目的:提高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选取中部战区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SDAVF患者18例,回顾性总结分析SDAVF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18例SDAVF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7~73岁,中位年龄64岁;病程4 d~10年;急性起病4例(22%),慢性病程14例(78%);从发病至确诊平均(17.5±6.7)个月。MRI表现为髓内异常信号,脊髓增粗并呈条形或斑片状强化,同时可见脊髓背侧串珠状、虫蚀状血管影。18例患者中14例完善320排动态容积CT检查,10例有阳性发现(71%)。18例患者均完善DSA检查,显示瘘口位于颈段4例(23%),胸段9例(50%),腰段5例(27%)。及时行血管栓塞术或手术灼闭瘘口后大部分患者均好转。结论:SDAVF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诊断不清楚的脊髓病变要警惕SDAVF的可能。脊髓MRI可作SDAVF首选检查,CTA可作为SDAVF初筛及术后复查,DSA检查是早期确诊的金标准,但对于首次脊髓DSA阴性,建议随访脊髓DSA检查。
2022年08期 v.17 473-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青;安娜;张帆;薛茜;翟秀珍;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新发脑梗死患者200例纳入研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生化指标,测量并计算ABI,完成颈部血管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斑块组,颈动脉内膜正常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纳入非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ABI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739,P=0.01)。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纳入有斑块组131例,无斑块组69例。有斑块组患者的高血压和吸烟史比例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ABI值低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TC升高、ABI值降低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辅助评估和监测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
2022年08期 v.17 476-47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夏菁;郝又国;陈缪存;邵印麟;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HF-rTMS和外周磁刺激,rTMS仅加用HF-rTMS,对照组不给予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时间(CMCT);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下肢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情况,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3组治疗前的屈腕MAS、CSI指数、上肢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各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屈腕MAS、CS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TMS组和联合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联合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作用最强,治疗效果最佳,rTMS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诱发癫痫病例发生。结论: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比单用HF-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更好,可减轻上肢屈肘肌和下肢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且安全性高。
2022年08期 v.17 478-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慧慧;赵伟丽;芦军;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与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纳入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90例为继发癫痫组,纳入同时期内收治的脑梗死未继发癫痫患者90例为无继发癫痫组,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Hcy、NSE、miR-146a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的关系。结果:与无继发癫痫组相比,继发癫痫组的血清Hcy、NSE水平较高,血清miR-146a表达较低(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NSE、miR-146a与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密切相关,其中血清Hcy、NSE水平增加,miR-146a表达降低可能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风险因子(OR>1,P<0.05)。ROC曲线图显示,入院时血清Hcy、NSE、miR-146a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AUC分别为0.915、0.913、0.928、0.954,当三者的cut-off值分别取21.267(μmol/L)、18.573(μg/L)、0.780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Hcy、NSE、miR-146a水平与患者是否继发癫痫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2022年08期 v.17 482-48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盛磊;戴立磊;高燕梅;戴炜;
目的:探讨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利培酮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长期疗效,并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住院及门诊治疗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利培酮片治疗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12周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定认知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24周末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血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体重监测等检查评定药物安全性,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12周末,2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但联合治疗组阴性症状减分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2组患者LOT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12周末,2组患者LOT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联合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前2组患者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末,2组患者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24周末联合治疗组减分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远期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改善上效果更优于单独利培酮治疗,不良反应小。
2022年08期 v.17 484-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华玲;彭成东;柳秋风;赵延洁;覃蕾;陈黛琪;
目的:分析音乐疗法联合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技术在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接受MRI检查的轻度意识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ACS技术极速扫描,实验组采用音乐疗法+ACS技术极速扫描。分析比较2组检查完成情况,计算检查成功率;调查分析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检查完成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1)。结论:音乐疗法联合ACS技术可提高轻度意识障碍患者MRI检查的完成率,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2022年08期 v.17 48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戴立磊;梅海龙;黄莹;
目的:探讨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抗疫一线护士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抗疫一线工作存在焦虑情绪的护士6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对照组44例;2组均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2场,研究组在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及8周末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1)干预前,2组GAD-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GAD-7评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24.09,F_(交互)=12.219;P<0.01),但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间)=0.393,P>0.05)。(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轻度焦虑情绪的护士干预后GAD-7评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18.394,F_(交互)=4.070;P<0.05或P<0.01),在组间效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间)=1.943,P>0.05);中重度焦虑情绪的护士干预后GAD-7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98.240,F_(组间)=10.019,F_(交互)=23.348;P<0.01)。结论: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抗疫一线护士中重以上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轻度焦虑情绪者疗效不佳。
2022年08期 v.17 490-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