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如月;刘连忠;黄海;谈笑;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与网络受欺负、个体的应对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受欺负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应对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对武汉某两所高校1 454例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76%,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网络受欺负得分与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6,P<0.01),应对自我效能感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37,P<0.01),认知重评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对自我效能感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68%,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71%,应对自我效能感与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3.07%。结论:应对自我效能感和认知重评在网络受欺负与大学生的抑郁关系中起多重中介作用。
2023年03期 v.18 131-13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钟明;陈静;蒙衡;路晓文;柳碧婷;
目的:探讨童年创伤和家庭功能对心境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的具体机制。方法:入组心境障碍患者176例,其中伴自伤92例(伴自伤组),无自伤84例(无自伤组),记录所有入组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和量表的评估。对2组间的临床基本信息及童年创伤、抑郁体验、家庭功能量表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伴自伤组在情感虐待(Z=3.330,P=0.001)、躯体虐待(Z=2.400,P=0.017)、情感忽视(Z=3.160,P=0.002)、情感依赖(Z=3.080,P=0.002)和自我批评维度(Z=3.410,P=0.001)得分均显著高于无自伤组。伴自伤组极端型家庭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自伤组,在平衡型家庭的比例上显著低于无自伤组(χ~2=3.400,P=0.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虐待(OR=1.113,95%CI 1.005~1.233)与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比无自伤的心境障碍患者,伴自伤心境障碍患者抑郁体验更深;情感虐待可能是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自伤行为的高风险因素;良好的家庭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童年创伤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
2023年03期 v.18 136-13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6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正华;房茂胜;
目的:探讨父母温暖和拒绝对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影响。方法:选取454例高中生,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NSAQ)、修订版青少年依恋问卷(IPPA-R)、自我概念与同一性量表(SCIM)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施测。结果: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总检出率为22.7%,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在是否独生子女(χ~2=21.19,P<0.001)和家庭居住地(χ~2=13.04,P<0.001)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在父母温暖和拒绝与非自杀性自伤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温暖和拒绝既能直接影响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又能通过同伴依恋和同一性形成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2023年03期 v.18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李烨;李玲;廖宗峰;黄海珊;易巧利;沈凡;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在残疾接受度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7至2022年2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19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残疾接受度修订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得分为(81.13±10.58)分,健康行为得分为(124.47±25.17)分,生活质量量表百分制总分为(59.59±10.52)分。残疾接受度和健康行为均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健康行为在残疾接受度与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74%。结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残疾接受度、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可在残疾接受度和生活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23年03期 v.18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