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激素分泌与细胞内质网应激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王子涵;雷琢玮;江迁;王全基;李兴波;黄逸民;张卓;陈娟;雷霆;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中内质网应激与生长激素(GH)分泌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肿瘤组织,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XBP-1s、p-eIF-2α)表达水平,并与患者术前GH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提取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使用内质网应激刺激剂衣霉素(Tm)、毒胡萝卜素(Tg),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进行干预,检测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分泌的改变及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GRP-78、XBP-1s及p-eIF-2α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术前G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1);(2)内质网应激刺激剂Tm、Tg促进生长激素腺瘤细胞分泌GH(均P<0.001);(3)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可以明显降低Tm对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分泌的促进作用(P<0.0001);(4)内质网应激刺激剂Tm、Tg促进生长激素腺瘤细胞PiT-1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Tm组P<0.001,Tg组P<0.0001)及翻译水平的表达(Tm组P=0.0093,Tg组P=0.0030);使用siRNA干扰生长激素腺瘤细胞PiT-1表达后,GH分泌下降(P<0.0001),且降低了Tm对GH分泌的促进作用;(5)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在转录(P<0.0001)及翻译水平(P<0.0001)均可以明显降低Tm对生长激素腺瘤细胞PiT-1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P<0.0001)。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GH分泌水平与内质网应激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内质网应激促进生长激素腺瘤细胞分泌GH,抑制内质网应激可减少生长激素腺瘤细胞分泌GH;内质网应激促进生长激素腺瘤细胞PiT-1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生长激素腺瘤细胞PiT-1的表达。

    2023年04期 v.18 18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垂体瘤的大小、侵袭性、质地及术后垂体功能的相关性

    江迁;张卓;黄逸民;卢亮;雷霆;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质地及术后垂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的11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其中24例的垂体腺瘤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AF的3种生物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B)和转胶蛋白(TAGLN)。根据术后激素水平将患者分为垂体功能减退组和垂体功能正常组;根据肿瘤质地将患者分为质地韧组和质地软组。分析TAF水平与肿瘤的大小、侵袭性、质地及术后垂体功能的关系。结果:(1)与垂体功能正常组相比,垂体功能减退组患者男性比例更高(P<0.001),年龄更大(P=0.043),肿瘤更大(P<0.001),Knosp分级更高(P=0.041),肿瘤质地韧性比例更高(P<0.001)。(2)与垂体功能正常组相比,垂体功能减退组患者垂体瘤中的α-SMA、PDGFRB和TAGLN阳性比例明显增高(均P<0.01);与质地软组相比,质地韧性组患者垂体瘤中的α-SMA、PDGFRB和TAGLN阳性比例明显增高(均P<0.01)。TAF数量与垂体瘤的肿瘤大小(均P<0.01)和Knosp分级(均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垂体瘤中的TAF在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中表达量更高,在肿瘤质地韧的患者中表达量更高,并且TAF与垂体瘤的大小和侵袭性呈显著正相关。

    2023年04期 v.18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

    刘振波;王明宇;连世忠;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PBC)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MVD组67例和PBC组77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因素、术后疗效及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时长等数据。结果:PBC组患者年龄大于MVD组(P<0.05)。2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PBC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率显著高于MVD(P<0.05)。2组手术并发症存在差异,MVD组眩晕发生率为60.0%,明显高于PBC组(P<0.05);PBC组面部麻木(52.6%)、咀嚼肌无力(40.2%)和疱疹(7.79%)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VD组(P<0.05)。PBC组的手术时长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MVD组(P<0.05)。结论:PBC和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总体疗效相似,并发症存在差异,老年患者更适合选择PBC治疗。

    2023年04期 v.18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螺旋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回顾性分析

    刘刚;贾子普;

    目的:分析螺旋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PRF)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半月神经节PRF治疗的经典TN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NI疼痛分级,记录围术期并发症;通过Kaplan-Meier分析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况及长期疗效。结果:PRF治疗经典TN的初始有效率为85.12%;患者术后1、6、12、48、96、120个月的无痛生存率分别为85.12%、82.62%、78.98%、70.47%、63.98%、61.08%;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PRF治疗经典TN,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多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

    2023年04期 v.18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NFAIP3基因rs5029939位点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研究

    李尧;孙金梅;陈彬;姜彬;王淑辉;张拥波;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ɑ诱导蛋白3(TNFAIP3)基因rs5029939位点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MG)的相关性。方法:98例中国北方成年MG患者(MG组)和87例健康对照(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检测MG组和对照组rs5029939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组间和组内基因型的比较。结果:MG患者TNFAIP3基因rs5029939位点C/C、C/G、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出现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病例组按照性别、发病年龄、是否伴发胸腺瘤、抗AChR抗体是否阳性及临床分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阴性患者rs5029939位点的G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抗乙酰胆碱受体阳性患者(P=0.046, OR=0.328, 95%CI 0.115-0.935),其余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AIP3基因rs5029939位点多态性与MG患者抗AChR抗体表达相关。

    2023年04期 v.18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点征联合混合征对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车炜;吴倩;王丽琨;任思颖;伍国锋;

    目的:探讨点征、混合征及两者联合征象对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96例,根据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患者入院后行头部CT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混合征、点征和两者联合征象等影像学征象;入院后24 h复查头部CT及术后头部CT。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影像学征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脑出血患者196例,分为血肿扩大组59例和血肿未扩大组137例,血肿扩大组的联合征象比例较血肿未扩大组明显高(59.3%vs. 29.9%,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联合征象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82,95%CI 1.308~5.09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征象预测血肿扩大的约登指数较单一点征、单一混合征象更高(22.0%vs. 5.9%和4.7%);联合征象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59.3%、70.1%、46.1%、80.0%、29.4%。结论:点征联合混合征的联合征象可能是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因素。

    2023年04期 v.18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延长哀伤障碍的诊断评估与治疗研究进展

    熊婉婷;吴和鸣;陈静;

    延长哀伤障碍是一种由挚爱的亲人去世引发的病理性哀伤反应,即丧亲发生6个月后,个体对逝者持续哀伤,伴随着剧烈的情感痛苦,且社会功能受损。本文主要从延长哀伤障碍概念的提出及后续发展、其独立的诊断标准和评估工具、不同诊断系统与评估工具的区别与联系和其治疗方法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未来可考察相关概念的统一性、诊断评估的跨文化适用性及丰富治疗方法的理论研究。

    2023年04期 v.18 213-215+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伴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抑郁症患者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钱红;舒畅;王高华;

    抑郁症患者是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高发群体。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可能与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但目前其独特的发生机制仍不确定。结构磁共振相关研究提示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与额叶和前扣带回体积减少有关,海马及颞叶体积减少与自杀相关,岛叶体积减少与非自杀性自伤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相关研究提示自杀和非自杀性自伤均显示默认网络和显著网络之间正向连接减少,而非自杀性自伤者存在额叶边缘系统的改变,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连接差异可能是区分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的一个神经影像学标记;任务态功能磁共振相关研究提示,自杀及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均与自我意识、奖赏环路、情绪处理环路异常有关,而非自杀性自伤还与执行功能、疼痛环路异常有关。本综述从脑结构和脑功能的角度分析抑郁患者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神经影像学改变异同,为进一步揭示其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2023年04期 v.18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

    黄俊洁;王惠玲;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且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对症状的观察及评估,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指标,导致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免疫炎症反应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通过抗炎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免疫细胞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探索精神分裂症生物标志物的载体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潜在的诊断意义,以期增加对精神分裂症免疫表型理解。

    2023年04期 v.18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发性脑出血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范彩霞;蔡胤浩;伍国锋;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卒中亚型,具有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结构变化与神经系统的某些部分密切相关,脑容量减少与抑郁发作有关。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不利。相比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的PSD患病率更高。脑出血PSD与发病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恶化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更高。目前国内外关于脑出血PSD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脑出血后PSD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出血后PSD的干预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2023年04期 v.18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轴突可塑性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李岩;陈亚萍;南丽红;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轴突可塑性是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这一过程受到各种生长因子、抑制因子及周围内环境调节。目前已有多种手段可通过调节轴突可塑性促进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将对轴突可塑性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2023年04期 v.18 227-22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唐巧巧;徐沙贝;

    非瓣膜性房颤(NVAF)是心源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卒中死亡风险独立相关。目前,对NVAF导致心源性卒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标志物和风险评分可以预估NVAF相关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本文对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2023年04期 v.18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低氧对脑结构及脑功能影响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刘军;阿松;郭轶;杨明光;王文静;杨雪平;魏建成;

    缺氧会对大脑产生较大影响,引起睡眠障碍及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语言能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引起机体低氧的常见原因包括高海拔缺氧环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缺氧会引起脑形态、微观结构及脑功能的改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由缺氧引起的脑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从影像学的角度解释缺氧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的可能原因,探讨潜在神经病理机制。

    2023年04期 v.18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抗recoverin抗体相关副肿瘤综合征

    熊晓晓;张强;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抗recoverin抗体是一种罕见的PNS生物标志物,通常作用于癌症相关视网膜病变,少量见于其他疾病。目前还没有针对抗recoverin抗体相关疾病的既定治疗方案。本文对抗recoverin抗体相关副肿瘤综合征进行综述,增强临床工作者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与关注,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能的启示。

    2023年04期 v.18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Galect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丽香;于振江;李强;周雪梅;吕萍;李运刚;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AIS患者98例作为AIS组,根据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亚组(≤3分)、中型亚组(4~15分)、重型亚组(>15分);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0~2分)、预后不良亚组(3~6分),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亚组(CI亚组,<26分,若患者教育年限<12年,则在其得分的基础上加1分来矫正教育偏差)、非认知障碍亚组(NCI亚组,≥26分)。另选同期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发病第1、5、10及30天AIS组和对照组血清Gal-1水平,比较并分析相关性。结果:发病第1、5、10及30天AIS组患者血清Gal-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组患者血清Gal-1水平于发病第1天开始升高,第5天最高,第10天稍下降,第30天较第10天又有升高。AIS组患者轻型亚组33例,中型亚组36例,重型亚组29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亚组发病第1天血清Gal-1水平比较,重型亚组最高,中型亚组次之,轻型亚组最低(P<0.01)。AIS组患者中预后良好亚组62例、预后不良亚组36例,CI组40例、NCI组58例;不同预后亚组、不同认知亚组发病第30天血清Gal-1水平比较,预后良好亚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亚组(P<0.01),NCI亚组明显高于CI亚组(P<0.01);其余时间点血清Gal-1水平比较,预后良好亚组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亚组(P<0.05),NCI亚组均明显低于CI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IS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Gal-1水平与入院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42,P<0.05)。AIS组患者发病第30天血清Gal-1水平与mRS评分、MoCA评分分别呈负相关(r=-0.751,P<0.05)、显著正相关(r=0.738,P<0.05);发病第1、5、10天血清Gal-1水平与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1=0.680,P1<0.05;r2=0.812,P2<0.05;r3=0.682,P<0.05),而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1=-0.689,P1<0.05;r2=-0.801,P2<0.05;r3=-0.685,P3<0.05)。结论:AIS患者血清Gal-1水平呈动态变化,早期其水平可反映神经系统损伤程度,而恢复期其水平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2023年04期 v.18 241-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个案报道

  • 抗体阳性的咽-颈-臂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范志敏;范元腾;章军建;

    <正>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急性周围神经病。80%~85%表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咽-颈-臂(pharyngeal-cervical-brachial,PCB)变异型为GBS的一种特殊亚型,约占所有GBS的3%~([2]),表现为快速进行性的咽喉、颈肩部及上肢肌肉无力。

    2023年04期 v.18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精神症状起病的Wernekink连合综合征1例

    郭鸣;张通;李冰洁;赵军;周昊;

    <正>Wernekink连合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中脑综合征,特征为双侧小脑共济失调、核间性眼肌麻痹、构音障碍,部分伴有腭肌阵挛。易漏诊、误诊。现报道1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Wernekink连合综合征。

    2023年04期 v.18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GLIA》优秀论文推荐(摘要编译)

  • 大脑的多任务:对病毒感染的神经胶质反应和相应的感染后神经后遗症

    Veronica A Davé;Robyn S Klein;杜一星;

    许多病毒感染会导致急性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导致大脑皮质功能退化。虽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嗜神经病毒可能通过感染神经元或其支持细胞直接诱导脑损伤,但它们也会通过间接神经免疫机制改变大脑功能,这种机制可能会破坏血脑屏障(BBB)、损伤突触,并产生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阻止神经环路的恢复。非神经侵袭性、神经毒性病毒也可能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引发异常反应,包括那些干扰运动和感觉行为、记忆编码、执行功能的反应。来自人类和动物研究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即使在没有神经侵袭的情况下,提高先天免疫分子水平的神经保护性抗病毒反应也会导致正常的神经免疫过程失调,这种情况可能在病毒清除后持续存在。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了选择性新出现和再次出现的RNA病毒如何诱导神经免疫反应,从而导致包括视觉空间识别、学习和记忆以及运动控制在内的高级过程功能障碍。识别使神经免疫系统恢复稳态的治疗靶点对于预防病毒诱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至关重要。

    2023年04期 v.18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